[分享] 存钱习惯

楼主: ppp9453 (大熊)   2017-08-24 21:49:58
不少家里有两个小孩以上的妈妈很疑惑,为什么同样的血缘,同样的家庭环境和教养方法,怎么小孩对钱的表现反差那么大?一个个性慷慨、喜欢花钱,另一个却十分节俭、能省则省,究竟,大方或小气是天生的吗?
<小气或大方,与基因遗传有关
一项德国波昂大学(University of Bonn)研究发现,平均每4人就有1人有小气的基因。研究人员从101名年轻男女的口腔中采集细胞样本,检验一种名为“COMT”的基因,这种基因有G型和A型两种,会造成胺基酸的改变、影响脑部化学作用,研究显示,带有A型“COMT”者,天生拥有“小气基因”。
儿童理财讲师赵千雅所教的理财营队,会带小朋友到超市购物,发给每人100元购物金,事前让孩子先列出购买清单,想买什么东西?哪些是想要或需要?
赵千雅观察,现场可以看到每个孩子对钱的反应大不相同,有人拿了一堆、再用删去法,有人犹豫再三到底要买什么,有人对价格斤斤计较,有人只想把钱存下来;多数的孩子会把钱花光光,有的手足档甚至会跟另一个人借钱。
视孩子的金钱特质,协助取得平衡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可以观察孩子对金钱的反应及其天生特质,适性而教、协助他们取得平衡。如果孩子是天生存钱者,赵千雅建议,教孩子从分享开始,例如糖果和别人分享,所获得的快乐更多,这需要长时间的沟通和引导。存钱者普遍有个特质,想花钱时就会要求父母付钱,不肯花自己的钱、只想存钱,父母可适时鼓励孩子花钱,不要小气过了头。
针对天生花钱者,记帐可以清楚知道钱花到哪里,父母也可以协助孩子设定阶段性的目标,让孩子学会存钱。另外,赵千雅建议,家长可以提高孩子存钱的诱因、提供孩子储蓄的相对金额,如孩子存100元,爸妈就再给100元鼓励金,实行一段时间,养成储蓄习惯。
天生大方、乐善好施的小孩,则可以教他分配金钱的比例。《理财力,从小就要教》一书中提到,教小孩把收入分成储蓄、消费、奉献三大类,若拿到5美元酬劳,让孩子在储蓄、支出信封里分别放进2美元,奉献信封则放1美元。
孩子的金钱观是父母的教养结果
儿童职能治疗师张旭铠认为,比起先天的基因影响,后天的教养因素更是影响孩子金钱观的关键因素,占70%以上。例如爸爸出手阔绰、习惯用钱解决一切,孩子从小看在眼里,久而久之就会模仿并养成习惯。
换句话说,父母做了什么比说了什么更为重要,《理财力,从小就要教》提到,“个人理财只有20%是靠知识,其他80%则系于行为。”如果父母提供孩子一个有求必应的物质环境,却希望孩子长大后懂得节俭、克制欲望,无异是缘木求鱼。
财金智慧教育推广协会祕书长何旭如强调,“和孩子谈钱,其实重点不在于教理财,而是传承正确的价值观及建立责任感。”像说故事老师陈樱慧,她在孩子面前几乎不冲动购物,只买生活必需物品,以身作则。
依据孩子认知发展阶段旳不同,学龄前的孩子,父母可以透过绘本、游戏和玩具等,教孩子认识关于钱的功能和价值,有些好玩的桌游如:大富翁、地产大亨、抢地盘等,也有寓教于乐的效果。
儿童理财讲师林修禾表示,教孩子理财,必须循序渐进,如:不能教孩子定存利息太低而不存钱,必须先养成他储蓄的好习惯才行;桌游“现金流”就不适合孩子太早接触,会让孩子误以为,劳动收入不重要,追求被动收入才能达到财富自由。
进入小学阶段的孩子,父母必须让孩子有机会练习使用金钱,并养成良好的金钱观念与使用习惯,包括:储蓄、记帐、订定目标消费等。《三只小猪养出下一个巴菲特》作者朗恩.利柏认为,零用钱可以让孩子学习消费与储蓄,在成长过程中,是无法用其他方式练习的技能,给孩子零用钱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心。
给孩子零用钱,意在教他如何存钱,而非鼓励他花钱。何旭如建议,从孩子小学一年级起,可以开始给予零用钱,不需要很多,5元、10元也可以,“重点是,那是属于他自己的钱,”给孩子金钱的主控权,让他练习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分离帐户”学习先存钱、再花钱
林修禾建议,给孩子零用钱的同时也提供二个扑满,一半的零用钱存入储蓄筒,一半存入消费筒,“扑满最好是透明的,让小孩看到钱愈存愈多。”林修禾说:“如果孩子很清楚‘分离帐户’概念的话,可以视情况再增加一个公益(奉献)的扑满。”
理财最基本的纪律就是,学会储蓄,能够设定目标、延迟满足。何旭如指出,“台湾小学生对于储蓄、聪明消费的观念,都有不错的表现。”
“2016 FINLEA小学生理财现况”调查显示,有51%拿到钱时会先存再花,44%会小心花用、有剩就存,仅5%想花就花。另外,有72%买东西前,会三思是想要或需要,14%在买贵的东西才会想,14%通常没有想。
很多人以为和孩子谈钱就是教理财的方法,林修禾认为,其实最重要的是,孩子因此懂得饮水思源、感恩父母,不会有没钱时跑去做坏事以取得金钱的错误思想,这些品格教育的影响最深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