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健保 DRG上路

楼主: Ecclestone (Freude am Fahren)   2014-06-25 07:36:08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625/422072/%E9%86%AB%E5%B8%AB%E7%82%BA%E4%BB%80%E9%BA%BC%E8%B7%91%E5%85%89%E5%85%89%EF%BC%8D%E5%BE%9E%E5%81%A5%E4%BF%9DDRG%E8%AB%87%E8%B5%B7
深度讨论 DRGs - 健保总额限制与DRG制度并用, 台湾重症医疗将进入寒冬!
商周1388期专题报导DRG推动会出现11大医疗人球高危险群, 在末学所服务的台大整合医
疗照护病房里面就占了九种: 老人家、多重骨折、长年洗肾、心脏病史、高血压、糖尿病
、再次手术、曾经多次开刀、脊椎多节有问题。
在台湾健保制度里面没有出院后照护(post-discharge care)这个科目,顶多是出院准备
小组, 和要求出院后回到主治医师的门诊追踪, 这是大家习以为常的方式, 可是对于出院
后再入院高危险群, 只有订立品管指标, 没有实际的风险控管机制。台大整合医疗照护病
房设立了出院后追踪门诊, 和出院后再入院高危险群个案管理, 统称为出院后过渡期照护
(post-discharge transitional care, PDTC)。这种用心守护病人的措施, 并不是我们所
独创, 实际上在美国实施DRG制度的健康管理组织(HMO)就有保险给付。在台湾要做“出院
后过渡期照护”, 因为没有健保给付, 算是在做功德, 但我们认为这是医疗团队向病人负
责的精神, 也需要教育民众可以了解, 不然很多人出院后仍然不想被追踪, 就是要挂名医
、大教授的门诊, 逛医院的习性在目前健保制度下并不罕见。
美国的保险有给付出院后过度期照护, 有一位病人分享他在美国因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在医
院只有住院四天, 后面的一个月在家中打抗生素, 由专科护理师团队到家中执行之。台湾
的DRG要缩短住院天数减少浪费, 应该要把配套措施“出院后过渡期照护”做起来。当然
现在健保署要扩大急性后期照护(post-acute care)的规模, 还是要做更多的跨医疗体系
整合工作, 不要各吹各的调, 不然到第三阶段DRG导入后, 就会出现很多的并发症, 如:急
诊塞爆、医院开始关病床, 一床难求、有钱有关系才住得到病床、民众小病到处看, 大病
却无病房住、老弱变人球、最后可能医师爆出走潮, 年轻医师担心医疗纠纷不愿投入等。
因此笔者呼吁健保署应将大医院的总额限制适度调整放宽, 评估六大分局中有多少重症病
患会跳出DRG, 有多少比例需要核实支付, 将疾病分类码中的病况做更精致的分类, 如妇
产科的高危险植入性胎盘处置做编码, 将心脏衰竭的分类根据台湾状况做更细致编码调整
, 因为轻度、中度、重度的差别很大, 重度心脏衰竭的病患也可以选择缓和医疗。将癌症
完全排除在DRGs之外应有讨论空间, 因为早期癌症治疗已有标准治疗规范, 也可善用DRGs
的精神避免浪费, 重度癌症和癌末排除在DRGs则是合情合理, 身为重症医师愿意好好来照
顾癌症病情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 也保障病人的治疗权益。深度讨论 DRGs - 健保总额限制与DRG制度并用, 台湾重症医疗将进入寒冬!
商周1388期专题报导DRG推动会出现11大医疗人球高危险群, 在末学所服务的台大整合医
疗照护病房里面就占了九种: 老人家、多重骨折、长年洗肾、心脏病史、高血压、糖尿病
、再次手术、曾经多次开刀、脊椎多节有问题。
在台湾健保制度里面没有出院后照护(post-discharge care)这个科目,顶多是出院准备
小组, 和要求出院后回到主治医师的门诊追踪, 这是大家习以为常的方式, 可是对于出院
后再入院高危险群, 只有订立品管指标, 没有实际的风险控管机制。台大整合医疗照护病
房设立了出院后追踪门诊, 和出院后再入院高危险群个案管理, 统称为出院后过渡期照护
(post-discharge transitional care, PDTC)。这种用心守护病人的措施, 并不是我们所
独创, 实际上在美国实施DRG制度的健康管理组织(HMO)就有保险给付。在台湾要做“出院
后过渡期照护”, 因为没有健保给付, 算是在做功德, 但我们认为这是医疗团队向病人负
责的精神, 也需要教育民众可以了解, 不然很多人出院后仍然不想被追踪, 就是要挂名医
、大教授的门诊, 逛医院的习性在目前健保制度下并不罕见。
美国的保险有给付出院后过度期照护, 有一位病人分享他在美国因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在医
院只有住院四天, 后面的一个月在家中打抗生素, 由专科护理师团队到家中执行之。台湾
的DRG要缩短住院天数减少浪费, 应该要把配套措施“出院后过渡期照护”做起来。当然
现在健保署要扩大急性后期照护(post-acute care)的规模, 还是要做更多的跨医疗体系
整合工作, 不要各吹各的调, 不然到第三阶段DRG导入后, 就会出现很多的并发症, 如:急
诊塞爆、医院开始关病床, 一床难求、有钱有关系才住得到病床、民众小病到处看, 大病
却无病房住、老弱变人球、最后可能医师爆出走潮, 年轻医师担心医疗纠纷不愿投入等。
因此笔者呼吁健保署应将大医院的总额限制适度调整放宽, 评估六大分局中有多少重症病
患会跳出DRG, 有多少比例需要核实支付, 将疾病分类码中的病况做更精致的分类, 如妇
产科的高危险植入性胎盘处置做编码, 将心脏衰竭的分类根据台湾状况做更细致编码调整
, 因为轻度、中度、重度的差别很大, 重度心脏衰竭的病患也可以选择缓和医疗。将癌症
完全排除在DRGs之外应有讨论空间, 因为早期癌症治疗已有标准治疗规范, 也可善用DRGs
的精神避免浪费, 重度癌症和癌末排除在DRGs则是合情合理, 身为重症医师愿意好好来照
顾癌症病情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 也保障病人的治疗权益。
http://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012225&p=1
感想
这是一个满关键的政策
对门诊影响不大
但是对重症住院 年纪大 共病多的病人影响很大
住院只能以一个疾病申报
若出现并发症
或是共病多 就很可能超出DRG给付金额(点数)

超出范围 转嫁给病患 家属?
医院吸收? 医护吸收?
寻求替代方法 如技术性出院在入院? 转院? (出院后14天视为同一次)
作者: daze (一期一会)   2014-06-25 16:11:00
据说为了抑制转院,拟将转院后的开支算在前一家的DRG额度...
楼主: Ecclestone (Freude am Fahren)   2014-06-25 21:06:00
.............
作者: monyan (废健保救台湾)   2014-07-16 07:05:00
根本之道就是废健保 没钱不好办事如果照一楼的说法 那人球只会更严重
继续阅读
Re: [政策] 给交通部观光局局长谢谓君的【请愿函】kaod[政策] 给交通部观光局局长谢谓君的【请愿函】KeaterRe: [构想] 房地产持有税innominateRe: [构想] 房地产持有税sealoe[分享] 7/13 [email protecte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