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 物联网时代 科技巨头“开放专利”之策略

楼主: Sea5 (Sea)   2016-09-09 10:09:06
连结:http://bit.ly/2cHBPoL
【物联网时代 科技巨头“开放专利”之策略】
“开放专利”兴起背景
谓“开放专利”依开放程度而大致分两种型态,
一种是不收取授权费之免费开放专利;
另一种是以释放专利来换取合作机会。
无论哪一种“开放专利”,
都要事先征得专利持有人的使用同意,
否则仍有侵犯专利权之疑虑。
“开放专利”概念最早源于2005年,
当时open source概念兴起,
因而蓝色巨人IBM对抗开放源软件联盟(Open Source Software;OSS)而决定以开放创新之
名,宣布向业界开放500多件软件专利,期借由使用这些释出专利“创新开发出新的东西”
。然而,网络及智慧型手机的新创公司仍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如:Google、Amazon、Facebook、BlackBerry等等。
2012年开始迈入物联网、工业4.0、互联网时代,也是进入技术集合整合的混沌阶段,
许多新兴技术尚待与现有产品进行跨领域测试及整合,绝非单一企业可独立完成运作。
而科技巨头已累积拥有众多专利,选择以开放专利的策略,
换取“揪众”结盟站稳次世代市场继续领先的机会。
接着,概述以下各科技大厂面临物联网概念冲击之下,
如何活用手中众多专利资产,协助企业跨产业转型及站稳下世代新市场。
表一、专利价值新趋势—专利免费开放
微软(Microsoft)公司
行动装置市场,微软为追赶Android及苹果,
不惜调整Windows过去作业系统授权获利模式,
将免费提供这套软件给萤幕9吋以下的手机、
平板及物联网装置使用,但不包括个人电脑及笔电部分,
也就是说Windows将开放9吋以下装置不收取使用授权费,
但是应该还是须事先取得微软同意。
未来,微软获利将来自广告、App和云端服务。
过去,微软Windows Phone向OEM硬件厂商收取授权费约5至15美元之间,
也因此给予Google的Android免费系统一个崛起的机会。如今,微软祭出此策略,
盼鼓励吸引更多OEM厂商透过Windows平台开发更多元的装置,
增加 Windows OS 的市占率以抢食低价的行动装置市场。
另外一个配套策略,就是微软也宣布将9吋以下装置免费授权Windows作业系统,
配合与Qualcomm提供QRD公版设计,
让OEM厂商能更快速且以更低成本模式推出Windows平板、
Windows Phone手机等产品。
由此可见,天下没有白吃午餐,
微软将作业系统获利模式从直接向OEM厂商收取,
转向与芯片商合作间接获利,同时也吃下终端使用者市场。
至于,微软免费授权新策略是否能成功?仍待后续观察。
丰田(Honda)公司
日本汽车厂商丰田为推动氢燃料的电动车,
以无偿提供 5,680 项燃料电池相关的技术专利授权给其他厂商,
包括燃料电池、储氢罐、电池控制系统、氢能源供给等方面的技术专利。
丰田宣布此项无偿授权期限于2020 年年底之前,
这些专利都是研发氢燃料电动车所需要的技术,
为加快氢能源站的普及,约 70 项氢能源供给专利将无限期免费授权。
特斯拉(Tesla)公司
Tesla是第一家提出电动车领域开放专利的厂商,
2014年6月宣布开放公司持有的电动车相关技术专利,
以推动电动车产业的发展。
Tesla属于汽车业新创公司,
主打以电池高效能充电的电动车,
Roadster汽车单次充电可以行驶最多244英哩。
在油价高涨危机及节能与环境保护的重视下,各国纷纷投入电动车发展。
未来,电动车发展重点,仍以高能量密度电池、快速充电、
马达动力系统及电源管理则是关键技术,
而产品多样化开发将会创造领先机会,
电动车辆将有大量成长的空间,
为各车厂开拓商机的重要产品。
松下(Panasonic)公司
Panasonic宣布将无偿提供约50项物联网领域相关专利,
目的是让更多制造商使用该批无偿开放专利,从技术面抢占市场。
松下开放的专利,
包括:用于终端和云端服务、家庭监视系统、能源管理的软件相关,
还有汽车领域、医疗保健等领域的专利,
Panasonic公司期待借此开放专利吸引其他大型制造或生产商加入物联网相关应用,
更重要是拉抬并连接到Panasonic的消费电子产品的商机,
如:传感器、储能电池、太阳能电池板。
福特汽车(Ford Motor)公司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公开该公司拥有的电动车辆相关专利,
希望向其他汽车厂商开放专利,提高整个业界的电动汽车技术水准。
福特并未称免费使用,势必需要征求同意以合作模式才能够使用。
此次开放的专利包括:
二次电池均衡充电方法及装置(专利号:US5764027)、
电动车辆随温能量再生制动系统(专利号:US6275763)、
驾驶行为反馈界面(专利号:US8880290)等。
福特电动车辆主要以混合动力车、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及纯电动汽车为主,
该公司拥有的电动车辆相关专利超过650项,
并且还有1000多项正在申请专利。
免费开放专利之理由及目的
那麽,为何这些专利巨头们愿意“开放专利”?
甚至以免费方式进行授权呢?其理由及目的为何?
一、这些专利巨头们选择“开放专利”领域都集中在次世代新技术、
新应用或新市场。不论是电动车、物联网、互联网应用,
这些市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处于“尚未成熟”阶段。
二、当切入新市场时,揪众巩固生态体系、竞逐制定标准专利,
杠杆内外部资源以取得有利市场地位。
三、所有专利都是有“期限”的,一旦专利到期后,
将无法继续为专利持有者创造收益或具保护性。
而这些专利巨头们手中持有的专利价值正在加速“减损”中,
因此,最佳选择就是加快市场应用的脚步。
通过阶段性的免费,催熟相关市场,
相当于变相延长了自身专利的有效期,
此外,还可以通过持续的专利研发投入,
来确保自身在相关领域的长期主导地位和收益保证。
对我国厂商应付对策及建议
一、虽然,开放专利仍须使用前取得专利持有人同意无偿授权,
否则仍会产生专利纠纷。
至于,是否担心因事前沟通联系而泄露自己公司产品布局情报,
宜委托信任的第三方出面先了解探虚实后,再做决定为妥。
二、至于,相关企业的态度是接受还是拒绝?
其实,相关企业无须因此而拒绝。因为,
借由专利巨头们阶段性的“开放专利”,
不仅将大幅降低相关企业的专利成本,
还能帮助相关企业节省时间。
没有白吃午餐,专利巨头们的“无私”其实是附带条件的,
须事前了解清楚授权条件。
三、选择接受专利巨头们“开放专利”的企业来说,
在免费使用这些专利进行新产品或新技术研发时,
需要同步积累或形成自有专利体系,壮大自身专利实力。
避免未来专利巨头们收回“开放专利”,
自己也有些专利实力达成交叉授权或讨价还价的本钱。
四、面对变化中物联网发展策略,
建议我国企业智权部门应将已持有专利依据应用产品领域分类,
再依据:
一是标准专利(SEPs),并且签署FRAND;
二是标准专利(SEPs),但没有签署FRAND;
三是自然形成的标准de facto(SEPs),
像Android作业系统一样,是产品用到的共通性技术,
但并不是标准组织制定的;
四是零组件专利;
五是系统性专利。
然后,将自己拥有专利对应到物联网产品,
然后检视自己的专利地图可圈地区域及已被占据的区域,并研拟回应策略。
结论
从长远来看,“开放专利”模式将可能形成风潮,
尤其是既有科技领导厂商想确保市场占有率,更是会出此下策。
进入物联网、工业4.0、互联网时代,出现“跨产业”技术或产品革新,
各家公司不可能“通吃”,揪众结盟共享市场是上策。
──
作者: bonaqabo (Always_missing_you)   2016-09-09 10:15:00
重点:还是要取得有用的专利,再来谈怎么下这局
作者: chih0320 (chih)   2016-09-10 15:49:00
丰田怎么会是Honda...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