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hirman (幼稚小鬼)
2018-12-12 23:03:04这是好几局战报过程的大合集,文多慎入
西元928年标志着维京人黑暗时代的开端,
“传奇”海伦娜女王在决斗中败给她的叔叔,造成丹麦王国与瑞典王国分裂,
史称“决斗输国”事件。
隔年,“解放者”阿斯迈尔率领基督徒大规模起义,建立布列松尼埃王国,
一万五千人的兵峰一路直指英格兰王国的首都伦敦,
所幸在经历一年的围城之后因为攻城方粮尽而自行解围,
当时面对随时会再度来袭的基督徒大军,
辅佐年幼英格兰女王英尼亚的摄政议会一度考虑向法兰克皇帝屈膝来换取和平。
在斯堪地那维亚本土,约特家族则是不断丧地失土,
先是完颜家族击溃瑞典王军,芬兰脱幅而去;
之后波美拉尼亚等沿海地区也被斯拉夫人夺走,
由当地人建立了波美拉尼亚王国。
即便丹麦贵族迎回海伦娜的后代也没能挽回局势,
在乌希尔德二世统治的末期,丹麦王国已经令不出西兰岛,
约特家族在各地的分支纷纷独立自主,开启了大内战时代。
乌希尔德二世在讨伐金达女酋长海拉时失手被捕,
最后死在女酋长的地牢里,在她死后丹麦又发生了王位争夺战,
一度由乌希尔德二世的姪儿留克夫尔获得胜利。
然而“虔诚的”哈约玛出手了,
他是最早脱离丹麦王国自主的约特家族分支,
趁著乌希尔德二世驾崩的混乱期间登上西兰岛,推翻了短暂持有王冠的留克夫尔。
自此海伦娜的支系再与王位无缘。
海伦娜的四名合法子女中有三名都死于非命,
只有长女赛嘉因为天生失智而与政治绝缘,反倒流传后代至今,
成为王室一个不太重要的支系。
贝斯伯格二世的弟弟、海伦娜的叔叔–阿斯比约恩为“决斗输国”事件中的赢家,
如今他的儿子哈约玛再度重掌王位。
尽管哈约玛一直因为父亲决斗夺国导致王国分裂,
最终开启大内战时代而被丹麦百姓所怨恨,
但他为了偿还父亲罪孽所付出的贡献却难以抹灭,
在他的努力下,尽管大内战时代没有在他手上终结,却是在他的统治下迎来转捩点,
此起彼落的战火开始平息。
在丹麦国内,哈约玛重新收服独立而出的各地酋长,
丹麦王国逐渐回复到开国时的规模。
在瑞典,“传奇”海伦娜死后由哈约玛的弟弟伊瓦尔一世夺下王位,
但他的统治让王国混乱不堪,叛乱此起彼落,因此被称为“决策无方者”。
哈约玛扶植自己的女儿琳达争夺王位,推翻了伊瓦尔一世的统治,
瑞典王国开始重拾秩序。
哈约玛统治了九年的时间过世,是少数在大内战时代善终的国王。有
趣的是,尽管阿约玛推翻了伊瓦尔一世在瑞典的统治,
贵族们在哈约玛死后,却推选了伊瓦尔的女儿继承丹麦王国。
但是阿芙尔女王屁股都还没坐热,
就被哈约玛之子瑟克维率领一支亲兵推下王位,遭到软禁,最后抑郁而终。
“异教徒”瑟克维,也有人称为“屠夫”瑟克维。
早年在罗马帝国的瓦良格卫队服役过,
在罗马皇帝的圣旨下转战叙利亚、耶路萨冷等地。
在与穆斯林交手的过程中曾经不幸被俘。
幸好由于他是丹麦王族,可望能换得一笔不小的赎金,
因此得到穆斯林相当程度的礼遇,瑟克维被送到首都巴格达,
并且获准能有限度地游历这座璀璨的东方之珠。
这段意外旅程不但让他与看守他的穆斯林侍卫结成好友,
甚至让他抛弃了原有的奥丁信仰,转信伊斯兰。
在他获释的那天,他在巴格达结交的穆斯林战士们也跟随他回到了罗马帝国。
但是罗马帝国的局势急转直下,罗马内战爆发!
瑟克维不慎卷入纷争之中,被逮捕下狱。
在君士坦丁堡的地牢中,瑟克维不幸被阉割,苦不堪言。
他在瓦良格卫队的同袍以及巴格达结交的穆斯林好友义愤填膺,
趁著罗马叛军围攻君士坦丁堡的时候劫狱,在战乱之中逃了出来。
经过一段遥远的路途后,瑟克维带着残破不堪的身体回到了故乡。
哈约玛一方面心痛儿子的遭遇,
一方面也庆幸至少瑟克维能够保住性命平安归来,
便安排一份侍卫队长的职缺给他。
尽管有过如此惨痛经历,
瑟克维很快就重拾他热情友善的本性,广结善缘,在西兰岛上得到不少人支持。
阿芙尔继位后,
瑟克维靠着从瓦良格卫队时代就一路跟随至今的同袍以及穆斯林战士支持,
以及他的姊妻科拉卡帮助下,迅雷不及掩耳地发动政变,登基成为丹麦国王。
瑟克维是大内战时代最后一位靠着流血政变夺得王位的国王。
“异教徒”瑟克维本人虽然笃信伊斯兰,
但是就如统治东方的穆斯林君王一样,对宗教相当宽容,
因此各地大小酋长都能保有原来的奥丁信仰。
在他统治时期,可萨汗国发动西征,
勃兰可汗率领可萨骑兵征服一个又一个王国,
从黑海北岸到波美拉尼亚王国全都被纳入这个强大可汗的统治范围。
维京人以及基督徒们感受到来自马王的威胁,于是联手抵抗,
才在易北河挫败了可萨人的征途。
瑟克维统治王国达17年之久,让大内战时代登基的所有国王都难望项背,
诸王之中仅次于改革奥丁教、丹麦达到鼎盛的贝斯伯格二世。
在他逝世后,贵族们依照他的遗愿,迎接瑞典国王伊瓦尔二世登基,
丹、瑞两国再度合并,结束了大内战时代。
伊瓦尔二世,阿斯比约恩之孙,人称王国的明光,
他约与瑟克维同一时期成为瑞典国王,登基后便着手扭转瑞典衰微的局势。
他首先推行国内改革,奠定封臣们出兵勤王的封建义务,
建设王领,提升瑞典国力。
接着,他率兵出征西约特兰。
当时西约特兰大酋长“癞蛤蟆”海尔基自立为王已经三十余年,
伊瓦尔二世与瑟克维结盟,率领优势兵力出征,
发出一封文情并茂的劝降书,对海尔基恩威并施。
这位野心勃勃的酋长最后决定向他的合法君王投降
伊瓦尔二世兵不血刃地收复西约特兰这块遗落三十余年的失土,
各地维京酋长望风披靡,瑞典终于重归一统,
唯一的遗憾便是远在芬兰的完颜家族如今已建立强大的芬兰王国,
成为瑞典统一事业的遗珠之憾。
伊瓦尔二世统治的时代,维京人的生活型态开始有了巨大改变,
各地聚落或者因位处商贸要道而转型为城市
、或者因为神庙香火鼎盛而成为神庙庄园,
要不然就是围绕着维京酋长们建设的石造城堡而使聚落转型城下领。
各地酋长们因位阶改称为伯爵或公爵,
开始履行封建义务,于是丹麦便逐渐从部落型态的王国转型成为封建国家。
在极北之地的白海,据说那边的太阳有一半的时间永不落下,
另一半的时间则永不升起。
种性坚强的维京人来到此地,
将他们的奥丁信仰传播到白海岸边一个定居在梅津河河口的聚落,
当地捕鲸鱼夫们因为归入奥丁渡鸦旗麾下而逐渐壮大起来,
借由捕鲸以物易物,从渔夫成为捕鲸商人,
再靠着对外贸易累积强大实力,成为武装商团,
这群捕鲸商人于是开疆拓土,建立了由五大家族选举统治的共和国,
国主自号为“梅津河之主”。
在英格兰,
诺斯人抵挡住了基督徒的叛乱洪潮,
尽管花费了五十余年时间逐步消灭基督徒建立的布列松尼埃王国,
英格兰王国终究还是逐渐壮大起来。
就在丹麦本土的维京人还深陷在内战之时,
位于英格兰的维京国王已经不满足于国王的头衔,
当时的女王吉拉自号为“不列塔尼亚以及全维京人唯一皇帝”,
此即不列塔尼亚帝国之始。
不列塔尼亚皇帝的存在让身兼英雄王的伊瓦尔二世相当尴尬,
作为改革奥丁教的教祖,英雄王才应该是维京世界的唯一领袖,
奈何自身国力衰退,让不列塔尼亚抢走了话语权。
不列塔尼亚与丹麦为了争夺谁才是全维京人领袖而在台面下较劲了很多年,
直到法兰克帝国的扩张。
第二法兰克帝国可追溯自异教徒大军时代,
查里曼的子孙中终于出了一位杰出的君王,
“口吃”路易虽然不善言辞,却长于治国及领军,
他继承西法兰克王国的王位后,便致力于复兴加洛琳家族,
在位期间先后统一了意大利、中法兰克王国,之后便自行加冕,
号称“法兰克人的罗马皇帝”,官方头衔以法兰克西罗马帝国自居,
拜占庭人称其伪罗马,世人普遍以法兰克帝国称之,
史学家则称之为第二法兰克帝国、后法兰克帝国,
以和加洛琳分裂前的法兰克帝国做区别。
对于这样一个强大的邻居,历任丹麦国王一直小心翼翼地与它相处。
但是在西元990年,不列塔尼亚帝国却做出完全相反的举动。
“净化之火”朗维德尔派出不列塔尼亚的庞大舰队,
一举攻下法兰克帝国的阿基坦地区,让法兰克帝国国势转衰。
不列塔尼亚的国威攀上无比巅峰,
而皇帝朗维德尔也再次发出自己为全维京人共主的宣言。
不论往日荣光如何,
在本土的维京人如今已无法再与英格兰的同胞相提并论。
西元993年,英雄王、维京人的精神领袖、丹麦国王向皇帝屈膝,
承认皇帝在俗世无上的权力,
丹麦王国成为不列塔尼亚帝国的一部份。
心得:
本回战报大部分的时间我都因为网络问题没有参与
幸好代管的人玩得不错,丹麦王国不但没有灭国
到我终于能接手的时候,竟然已经统一了!!
后来又因为网络还是不稳定,决定请求奈特大大来保护我的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