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去得飞快,转眼间昔日阿拉伯半岛上由Great VDFG统治的Hashimids,虽然已经被
其附庸Fars,也就是后来的波斯取代,Hashimids的王室却依然统治著这个国家。
时间转入殖民时代,欧洲列强的纷争也显露出来,现在的欧洲,却是暗流汹涌,虽然没有
明确的消息,从可靠来源得到的消息只有短短一行字”法国好像想打德国“,这却是跟波
斯完全无关的事情。
一,法国并非波斯盟友,德国也非。
二,法国在亚洲没有任何殖民地,德国跟波斯在亚洲的势力也无任何互相接触。
三,无论法国还是德国,战前皆没有接触过波斯。
四,这是基督教派的事情,与真主的信徒无关。
五,波斯参加战争并无任何利益。
可见波斯完全没有任何义务帮助其中一方取得胜利
当然实际情况会受各种状况影响,例如波斯的盟友加入战争,并受到足以导致国家崩溃的
危机等,但以常规事情来说西线常驻的四万防备军已经足够应付。
(事实上这个数字被高估了,当波斯开始出租雇佣兵时受到神秘法则的阻拦,说只能卖二
万五)
现实依然在继续,波斯也在继续扩张其在东亚的势力范围,只是欧洲局势似乎越来越紧绷
,许多国家都暂时停止对外扩张,似乎在酝酿着一场风暴。
波斯观点,第一次欧洲大战情况
1. 参与国家
旧教同盟 新教同盟
France 旧教 Germany 新教
Shamirids 旧教 Norway 新教
Italy 新教 Wendish Empire旧教
Great VDFG 伊斯兰 RUS 长生天
附庸,卫戍领,殖民领不计算入内
粗略估计,旧教与新教总兵力为 三十九万对三十八万
2. 战争过程
1578年,战争爆发
a.战争之火
I.西线战场战况
战争爆发后,战况却未出现胶着的情形,法国率先指挥军队攻向奥登堡,然后被敌军的军
事迫回,十月,双方在Meppen爆发了一场欧洲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战役,双方直接投入超
过三十万军队,最后法方联军败退。
II.东线战争战况
罗斯军队在开战后迅速占领克里米亚地区,然后继续南下,眼看盟友土地即将变成大战的
主战场之一,波斯将帝国西线巡逻队以每月约14ducats的价钱出租给shamirids,双方在
高加索北方草原地区爆发了一场大战,以波斯与Shamirids军队为主的联军以质量上的优
势将RUS暂时击退,然而这并不能解决shamirids成为战场的问题,在衡量过后,波斯雇佣
兵队决定绕道士坦丁堡方向,从波兰大平原直取RUS首都诺夫哥罗德。
b.鲁莽之祸
I.西线战场概况
在Meppen战役后,在双方有意无意的避免接触下,双方呈现出僵持状态,但在挪威加入后
,法国却显得过于主动,在地形良好的情况下便进攻在奥登堡的敌军,奥登堡战役于是在
法国的攻势下开始,不知道是否特意为之,意大利迅速在南方不远处开辟第二战场,然而
却因此导致奥登堡主战力不足,新教军在北方战场凭借数量优势打败法军,然后迅速一路
掩杀到第二战场,最后以意大利撤退为结果,结束oldenburg战役,旧教联军在西线再败
一场。
II.东线战场概况
随着波斯军的离去,双方在高加索地区逐渐转为僵持状态,然而西线又败一场的消息传来
,Shamirids军赶去西线支援,剩下的VDFG孤掌难鸣,战线一退再退,随即VDFG宣布退出
战争,东线战场,RUS取得里程碑式的胜利。
III.波斯雇佣兵
为了让罗斯军队回防,波斯采取了直取诺夫哥罗德的策略,然而罗斯却不为所动,甚至于
当波斯想要回防时,却发现回去的路径早已被封锁,于是波斯只得慢慢攻城,在攻下诺夫
哥罗德后再往南方的斯模棱斯克而去。
c.天无二日
I.西线战场概况
双方在法德边境一带僵持,战事无明显的发展,直到英国新研制的坦...
咳咳..
双方在奥登堡一带僵持,一直持续了将近一年,直到法军随即开始第二次攻势,吸取上次
的教训,这次意大利开辟了三个战场,并在其中两个次要战场以数量优势快速取胜,失去
支援的新教联军在主战场随即溃败,至此西线形势大大扭转。
II.东线战场概况
东线已被旧教方放弃,值得一提的是Shamirids的农民军适时而起,趁RUS军不注意给予偷
袭,差点取得胜利,由于农民军的巨大“贡献”,波斯因应西方混乱局势,以防万一而调
遣的长生军在罗斯军撤退后涌入Shamirids境内,将所有农民叛军歼灭。
III.波斯雇佣兵
攻城中,略过
d.血灾已过
在波斯打破罗斯的堡垒封锁后,到匈牙利地区与Shamirids军队会合,并在Bekes遭遇文德
帝国军队,最后依靠质量的稍微优势勉强取胜,后来在北面一次失败的战役中,波斯雇佣
兵被全歼。
时间来到1584年,双方的主力已经是聚集完毕,沿着德国-文德边境对峙,最后,双方在
Ratibor点燃战火,双方总共投入超过六十万人,最后,随着新教军的败退,战争,也逐
渐的落下帷幕。
在Ratibor战役进行得如火如荼时,波斯及POI向印度宣战,这个动作会不会对刚刚打完大
战,极其需要休养生息的西方列强造成影响呢,只有等待历史来作出解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