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bpf1980 (半瓶醋)》之铭言:
看了很多刀说异数配音的讨论跟文章,但是几乎都是感觉跟印象为主
发现竟然没有人清楚地意识到配音的差异、问题、风格等等值得研究的内容
作为一个略懂布袋戏跟中国戏曲的戏迷,在这里分享一下我的看法跟解释
先提醒一下 文章可能会偏理论所以会比较枯燥 但你真的想要了解"布袋戏配音"
那就建议你看下去
: 我小时候看布袋戏的时候是真的觉得里面讲的话跟日常对话用的台语是不同的,可是【刀
: 说异数】的台语就比较口语一点,虽然在前几集可以发现是直接把国语转台语念,我个人
: 猜测这是因为配音团队还在试探,不太敢直接把文稿内容转换成自我风格,但是到哀三声
: 出场之后,我觉得新的配音团队已经开始走出出自己的风格了。
: 其实,过往金光与霹雳布袋戏的配音方式,融合了传统戏曲的唱腔式念白与说书方式,而
: 【刀说异数】则是转换成现代戏剧的对白方法,我个人的解读是,如果把过去的布袋戏念
: 白比做【杜兰朵公主】那样歌剧咏叹调,那【刀说异数】的诠释方法就比较接近像是【悲
: 惨世界】那样的现在舞台剧。
半瓶醋大这里的论点很有意思 所以让我从这边做开头跟探讨
第一可以肯定且最重要的一点 金光与霹雳等等布袋戏的配音方式有相当程度
戏曲的要素在里面(但依然很不一样) 戏曲唱念做打等四功
要讨论的当然就是"念" 所以半瓶醋大大说的过去布袋戏比做歌剧咏叹调
其实是不对的,因为歌剧相对於戏曲 是"唱"的部分 布袋戏的唱则是"打歌"
(小知识 歌剧咏叹调整体以叙事为主 戏曲的唱更像是在吟咏一个故事)
所以精确一点的说法 过去布袋戏的配音美学是偏向于"戏曲"
刀说异数的配音则是偏向"话剧" "电视剧"之类的
戏曲跟布袋戏同样分为生旦净末丑(小知识 其实有些不是这样分)
第一个分类搞清楚后 再来我要讲"差异" 很多人都听过戏曲
很多人都看过话剧 也都知道两者不一样 但是哪里不一样却不是每个人都懂得
刚刚提到要讨论的是戏曲唱念做打的"念"
戏曲的念具有的美学内涵跟主要因素
“唱曲难而易,说白易而难” 有别于话剧念白是性格化、音乐化的结合
具有鲜明而强烈的音乐倾向,要求语音美、诗意美、吟诵美。
念白分为几个方面“字儿、气儿、事儿、劲儿、味儿”
字儿:字念准了,字的音形意都要弄懂弄准,明白字理、字义
事儿:指的是剧情,说的是什么事?
气儿:指气口,念的要分段句节
劲儿:指高、低、强、弱、轻重、阴阳
味儿:就是声音要美,要有韵味
所以戏曲的念白具有三个特点
首先是语音美,这点应该不用多说,中国方言极多各方言都有自己的美
像戏曲有京白、湖广韵、川白、秦腔等等
再来就是声诗之美
不论是散文式还是韵文式的都要求高度简洁精炼,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形成诗赋的交融美
最后是戏剧之美 根据剧情、情境、人物的需要,讲究语气、语调、口吻
念白大多是说话式,也可以有朗诵式,半倡半唸,陈诉式但是都切记
死唸、直唸
以上是戏曲唸功的基本介绍 但是上述的属于比较表面的介绍
再来从美学角度也要提到 而且很重要!!! 是属于内涵的部分
概括一个词就是"写意性"
写意观涵盖整个戏曲跟台湾的布袋戏,因为如同歌仔戏一样
布袋戏也源於戏曲这个文化
至于什么是"写意"这点真的要讲,恐怕文章就塞不完了
因为这是很高深的艺术美学,但是粗略说明一下
西方戏剧"写实" 东方戏曲"写意"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不懂或是难入坑
的原因之一,尤其是西方人,因为"写意"是个很抽象的东西
当然西方戏剧也有所谓的象征主义跟写意观颇为类似
但文化差异还是很大的
写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用浑沌直观的精神去观照感应物象
所谓“立象以尽意”,“触景而生情”
是以独特的舞台逻辑跟心理时空观念,唤起想像,假中求真,以假当真
达到“不似之似”“离形之似”
但是这跟布袋戏口白有什么关系? 答案是一切都有关系
因为布袋戏的口白有浓重的写意成分(我是以黄文择的口白来看)
举个简单的例子 黄文择配的笑声 ex万俟焉,炎熇兵燹
完全别于现实正常人的笑法 但又有笑声的神随
这就是“略形貌而取神骨” 在似与不似之间的“传神”的配音
这就是黄文择配音最神奇且难以超越的重要因素
就是写意的最高境界 "创造意境"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所以很多人只说黄文择配得很厉害,但其实没什么人理解当中念白的内涵
其实我认为黄文择大大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这要去学理论才会比较懂
很多人其实都是这样,经过训练跟耳濡目染练就一身绝活
但也不懂其中道理。
但黄文择厉害的点不光是口白具有浓厚的写意功力
前面提到的语音美、声诗之美、戏剧之美,黄文择皆在自己的领域炉火纯青
并不单单纯靠写意而没有基本功
我认为要再出一个黄文择是不太可能的事
要能够有着媲美专业配音员角色演绎能力跟情感拿捏功力
(哑子的哭声是很好的例子)
还有懂得生旦净末丑等等内涵再加上声音的写意手法
实在太过困难
"布袋戏口白",真的不是件简单的事,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网络上面有人的布袋戏口白
配法,或者是大学社团的表演,但是听下来会觉得火候不够或是怪怪的原因
我这边稍微分析 就是布袋戏口白已经是"传神"的配音
但很多人模仿却是从它的"形"开始 仿佛在画一张模仿印象派的画一样
并不清楚"形与神"之间的关系 布袋戏口白配生旦净末丑
可以配得好像很奇怪,但是听得出来这就是生旦净末丑,这是因为有"神"即便"形"
不太一样。但有些不成熟的配音却会追求布袋戏口白的"形"而忽略了当中的"神"
最后回到刀说配音,综合上述刀说配音完全跟布袋戏口白是不同体系的
就是一群正常电视剧的配音员,但是配自己不熟悉的方言所会听到的配音
配音员的功力以他们的职业来看并不差,他们如果去配别的作品(国语)
应该不会感到什么太奇怪的突兀感
但因为他们配的是布袋戏,而他们又完完全全的没有写意配音的底子
跟戏曲文化的内涵,刀说的素还真不再是"生",而是一个温柔的男人
过去写意特别重的角色反差就会越大(到时候一页书出来你们就知道我在说什么)
这篇文我希望黄家能够参考一下,尤其是黄汇丰如果想学布袋戏口白
应该要对黄文择口白有这样一层认识 不然只学到"形"而忽略"神随"
是永远没有高度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