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箱] 银欣小型化机壳,SST-SG10B

楼主: takahashikag (那来自某岛的苏州军部长)   2015-04-25 00:52:06
这次的开箱分成两个部分,第一次是三月多购买跟初步安装,第二次是买齐零件后再安装
,并且做出结论与心得
==
第一部分:http://takahashi65.blogspot.tw/2015/03/sst-sg10b-1.html
个人对小型机壳一直有一种执著,一来是好搬运,二是摆在房间里赏心悦目,所以在换掉
传奇性的 Cooler Master CM690 II 之后,我挑选机壳的方向以中型、小型的塔式机壳为
主要,扩充条件不外乎是可以塞下一张双槽长卡与另外一张接口卡,与三颗 2.5英吋硬盘
,再加上一台光驱,而在主机板规格上,以塞下 MicroATX 主机板为最佳,因为在扩充
性与大小上,我认为 MicroATX 是最好的规格,有比 Mini-ITX 还要好的扩充性与价格比
,但没有 ATX 的大小所带来的限制
而在换掉小型的塔式机壳 Cooler Master N200 之后,这次决定挑选 SilverStone(银欣
) SUGO 系列的 SG10B 来看看,顺便考验自己整线的实力
https://farm8.staticflickr.com/7607/16667096088_6c767e6311_b.jpg
包装的正面?还是说侧面?“Designed for advanced PC builder, High degree of as-s
embly skill recommended”强调了它不是一般玩家取向的机壳,同时也展示了它的内构
https://farm8.staticflickr.com/7605/16853643791_c2f3431cb6_b.jpg
从包装里拿出来之后,这是机壳正面
https://farm8.staticflickr.com/7625/16234729983_198a7464ef_b.jpg
拿开第一块侧板后,这是从侧面看机壳内部
https://farm9.staticflickr.com/8694/17036441417_b11f27c2cf_b.jpg
顶部的大尺寸穿甲弹风扇,十八公分,可借由后方的开关三段式调整转速
银欣的 SUGO 系列机壳在型号上会打上 SST的前缀号码,像是这次就是 SST-SG10B,中文
好像是“珍宝系列”的样子,归类在小型化机壳,而因为是“小型化”,所以在走线跟配
置上,甚至是挑选零件时都要注意尺寸,而光驱就是一个血淋淋的好例子,它只能吃“
吸入式薄型光驱”,“薄型光驱”不够,还要是“吸入式”,也因为这样,只好花三
千多大洋去买 Panasonic 的蓝光烧录机(我有收藏蓝光片的习惯,不论是动画还是电影)
https://farm9.staticflickr.com/8643/16667306870_e46484c8b0_b.jpg
顶部大尺寸穿甲弹风扇与 Panasonic UJ-265 薄型吸入式蓝光烧录机,这里可以注意到两
者的距离很近,而这时要请出一个好家伙
https://farm8.staticflickr.com/7591/16667096818_6a0dc4039a_b.jpg
CP10,SlimSATA-SATA 转接线,出线方向还特地转九十度,基本上这转接线可以说是银欣
出给自家使用薄型光驱产品的专属配件
https://farm8.staticflickr.com/7597/17217900986_2fa057481a_b.jpg
电源供应器,全汉的 Aurum 皇钛极系列,550 瓦,通过 80 PLUS 白金等级,半模组化,
ATX 20+4、EPS 4+4 与 PCI-E 6+2 之外都用模组化出线
https://farm9.staticflickr.com/8633/16854691395_e4278ab8f2_b.jpg
安装硬盘,考虑到走线,固态硬盘用转接架安装在 3.5 英吋硬盘的位置
这里要特别说一下,银欣将硬盘机安装的位置转移到背面,图片中安装威腾黑标硬盘的位
置是一组双层安装架,机壳底部可以放两组双层安装架、总计四颗 2.5英吋硬盘,而安装
固态硬盘的位置可以安装两颗 3.5英吋硬盘,该安装架使用四颗螺丝固定在机壳背面,锁
上机壳的位置还附有减震橡胶垫圈,也就是说总计可以安装六颗硬盘,不过全配置时很考
验线材的柔软度与使用者的整线功力,建议以三到四颗为最大安装数量
https://farm8.staticflickr.com/7633/17056316780_d52a86a0f6_b.jpg
整线中,因为有时间压力,所以暂且先随手整一整,一个月后再说
https://farm9.staticflickr.com/8821/17036441107_d8d6f8cfa1_b.jpg
暂且完成,虽然说有些凌乱,但是以不干扰零件区风道为主
==
一个月后的第二部分:http://takahashi65.blogspot.tw/2015/04/sst-sg10b-2.html
上次因为有时间压力的关系,所以在整线上暂且先随手整一整,想说一个月后再说,顺便
思考一下有哪些东西需要改进的,于是乎过了一个月,在思考过各种整线方式与走线后,
顺便购入了一些零件组,尤其是散热器与风扇来替换旧有的那些
https://farm9.staticflickr.com/8735/16613020164_6d458246b9_b.jpg
这次挑选了大名鼎鼎的Noctua,也就是大家口中的猫头鹰,这是一家奥地利的电脑零件生
产商,专精于散热器和风扇
https://farm9.staticflickr.com/8778/17243867345_10192f71e4_b.jpg
Noctua NF-R8 redux,八公分风扇,规格上最大转速 1200转,噪音 9.1 分贝,这里向外
抽风,防止侧面通风孔入尘
https://farm9.staticflickr.com/8759/17056103958_865aeb799f_b.jpg
这次决定完全从后方走线,也因为安装了八公分风扇所以不能从那个风扇孔出线了,这里
把 3.5 英吋硬盘安装架卸除了,因为要安装新散热器
https://farm8.staticflickr.com/7629/17056327320_cfdb21f132_b.jpg
新的散热器是 Noctua NH-D9L 双塔散热器,这是安装零件包,包含底座
https://farm8.staticflickr.com/7716/17056327250_d2d504de6a_b.jpg
底座的部分,三个孔刚好对应到 LGA 115x 系列脚位插槽中,主机板背面插槽的固定版上
那三颗螺丝
https://farm6.staticflickr.com/5348/17056327020_765b3298b0_b.jpg
安装零件包,英特尔与超微的各一包,另外一包是散热膏、第二组风扇的固定铁丝、风扇
分接线与潮爆了的金属铭牌,另附螺丝起子一只
https://farm8.staticflickr.com/7597/16621422634_0d037acf6c_b.jpg
散热器固定架,下面有四颗约一公分高的黑色硬塑胶垫圈,在垫高维持主机板净空的同时
,也与底座上的白色软垫圈做缓冲
https://farm9.staticflickr.com/8801/17057680139_9b543ab15b_b.jpg
锁上散热器固定架螺丝,松紧度需要注意一下,另外我这种安装方向是要做出垂直风道,
一般的水平风道安装方向不是这样
https://farm6.staticflickr.com/5324/16623672523_52ff39cb7b_b.jpg
从这个方向可以看到垂直风道的想法,借由机壳顶端的穿甲弹风扇来冷却内存、主机板
电源供应区块,还有散热器
https://farm6.staticflickr.com/5340/17242134852_7fc6cd16b0_b.jpg
Noctua NT-H1散热膏,官方没有清楚的标示导热率,不过从号称才几毫升就可以让你分十
五次用,以及号称三年稳定度,应该是不错
https://farm9.staticflickr.com/8711/17235467895_b87f16fd63_b.jpg
锁上双塔散热器本体,这里原厂提供的 L字型螺丝起子就十分好用,锁上两颗附弹簧的螺
丝扣具就可以锁上了
https://farm6.staticflickr.com/5457/17047923790_fa2bfa18be_b.jpg
安装上 Noctua NH-D9L双塔散热器的样子,我把原厂提供的风扇移除,让机壳顶端的穿甲
弹风扇产生的垂直风道负担热量
再来是背面的走线与硬盘安装,前一篇说过背面很考验线材的柔软度与使用者的整线功力
,这里只好再次请出好东西了
https://farm9.staticflickr.com/8704/17243866255_973f184485_b.jpg
CP11,超薄纤 SATA 传输线,出线方向转九十度,线材分成十分纤细的两束,算是小机壳
、跟主机板上 SATA 插槽被显卡挡住时的救星
https://farm9.staticflickr.com/8825/17234913811_53e26a2a56_b.jpg
近距离看 CP11传输线,不过这货应该是银欣贴牌的,料号“E214184 30AWG SAS”,是联
接器大厂安费诺(Amphenol)的产品
https://farm9.staticflickr.com/8700/16623671903_f287ed4f66_b.jpg
背面走线与硬盘配置,威腾黑标的传输线换回 CP07传输线,不然 CP11太短,这里要说一
点就是“全汉的全扁平化线材有够硬”
大概解释一下我在这机壳用的走线跟整线模式:
1.银欣一开始就希望大家背面走线,所以就如他们的意吧
2.ATX 20+4是最粗的电源线,所以让它先走,走在光驱跟机壳顶端穿甲弹风扇的中间,
往下直达插槽
3.EPS 4+4 走机壳顶端穿甲弹风扇的侧面,另一边让电源供应器的延长线走,风扇的线可
以一并绑在一起
4.电源供应器的延长线看电源供应器的插座方向,像是全汉就往下,回一圈后插上去
5.银欣的 USB 3.0 20 Pin 传输线质地超硬,不知道在硬什么,重点是还很长,走线要特
地注意
6.因为 USB 3.0 20 Pin 传输线超硬,所以让它沿着电源侧面往上一圈,最后跟ATX 20+4
还有电源供应器的延长线绑一起
7.PCI-E 6+2 从八公分风扇上方的出线孔出来,往上走后绕电源供应器的延长线半圈,插
上显示卡
8.机壳前端接口连接线走八公分风扇上方出线孔到后方,然后从底部第一个出线孔出来,
而 HD Audio 连接线从第二个底部出线孔
9.有机械振动的机械式硬盘机建议锁在 3.5 英吋硬盘安装架,因为有减震橡胶垫圈,底部
的双层安装架让给固态硬盘吧
10.硬盘传输线、电源线选软一点的,不要用刺破型而是用直式插座的,不然你硬盘电源会
插不上,或造成过多应力而脱落或插座受损
11.可以的话,线材尽量走一起,然后束带不要吝啬使用,不过不要每上一条线就绑,确定
之后没有线材要再绑上去时再一次绑
12.你需要“耐心”,还有“很多时间”与“大量的脑内模拟与规划”
https://farm8.staticflickr.com/7656/17049285479_585c93e40b_b.jpg
这是这次改进后的新配置,NH-D9L 双塔散热器上的 Noctua NF-A9 PWM风扇跟额外购入的
一颗并排,负责冷却显示卡
https://farm9.staticflickr.com/8740/17243865735_aff50b5bf6_b.jpg
https://farm8.staticflickr.com/7670/17047700328_a0d752a0f4_b.jpg
盖上防尘罩,银欣在顶部、侧面与正面的电源供应器进气口上都附有可水洗滤网的防尘罩
https://farm8.staticflickr.com/7599/17056102318_71da206571_b.jpg
背面,可以看到Noctua NF-R8 redux,银欣的机壳都采正压差防尘设计,有防尘罩的位置
吸入,没有的则是排出
https://farm8.staticflickr.com/7614/17036450637_e5446b95ea_b.jpg
后方,这里还没有把接口卡的防尘罩锁上,另外后方的出风口都用 PP 瓦楞板封闭了,因
为改成前方出风
再来就不免俗的跑一下测试,不过不是跑分就是了,是用我的日常应用(影音编辑跟处理
器全负荷转档、玩重度 3D 射击游戏还有逛网页、写程式等等)来看会不会过热,跟噪音
抑制那些,以下是硬件规格:
处理器:Intel Xeon E3-1230V2
散热器:Noctua NH-D9L
内存:Kingston HyperX Genesis DDR3-1333 4GB*4
主机板:MSI H77MA-G43
显示卡:MSI R7850 Power Edition 2GD5
硬盘机:Intel 330 Series 120GB / Intel 335 Series 180GB / WD WD5000BPKT 500G
电源:FSP Aurum 皇钛极,550 W
机壳:SilverStone SST-SG10B
风扇:SilverStone AP181 18cm / Noctua NF-R8 redux / Noctua NF-A9 PWM
https://farm8.staticflickr.com/7597/17060076290_e0e2203fa8_b.jpg
从微星的 Control Center 来看大概运作状况,基本上风扇转速压制在一千转上下就可以
在长时间运转的同时兼顾低噪音与散热
https://farm8.staticflickr.com/7701/17245882322_ab270d2750_b.jpg
因为对超薄纤 SATA 传输线不是很放心,还特地比对了换线前的 C7 数值,另外威腾 2.5
英吋黑标硬盘在这个机壳上的最高温大概就这样了
https://farm8.staticflickr.com/7691/17221651846_be13ab32aa_b.jpg
系统硬盘,英特尔 330 系列 120GB 读写测试
https://farm8.staticflickr.com/7605/17247076141_499c31ee2a_b.jpg
程式硬盘,英特尔 350 系列 180GB 读写测试
https://farm9.staticflickr.com/8694/17221651786_371dbbba29_b.jpg
Core Temp 上处理器的最低温跟最高温,长时间游戏时没超过六十度,长时间转档也不会
超过六十五度的样子
最后是心得:
1.噪音上,机壳顶端的穿甲弹风扇只要转速不超过一千,就可以安静的制造正压差
2.散热上,只要计画好风的流向,维持银欣正压差的设计,就可以在防尘跟散热效率上兼

3.在机壳风扇转速不超过一千的情况下,机壳里面最吵的应该是显示卡风扇,其余风切声
不大
4.银欣赢在设计,所以拜托你们代工品质稳定一点,我手上这个是没有网络上其他人的惨
剧,不过快了
4.做工,特别是公差上有点鸟,我手上这个盖上主盖板的时候要压住侧面特定的点再往下
压,卡榫才会上去
5.完工超有成就感,但是换零件时,换硬盘跟显卡应该还好,拆主机板跟电源供应器的话
你绝对会抓狂
6.没爱真的不要买小壳,光整线跟选零件就玩死
作者: asdfghjklasd (好累的大一生活)   2015-04-25 01:32:00
我直接买Lenovi M93p Tiny.....最近想买HP 的800 G1or 600 G1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