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银幕配额”在台湾可行吗? /Ryan

楼主: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20-05-24 22:56:11
郑秉泓/回应〈谁扼杀了台湾电影〉一文──“银幕配额”在台湾可行吗?
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movie-cheng
文字 郑秉泓
拜读完郭力昕老师为《报导者》所写〈谁扼杀了台湾电影〉一文,相当赞同郭老师一针见
血指出“台湾的政府,从来没有、也不敢有治本的电影文化政策。”不过郭老师在该段继
而表示“银幕配额”才是当前台湾电影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并提出冯建三老师过往针对此
一议题的论述作为佐证,在此我想提出一些我的想法。
1980年代中期,美国开始积极将资讯自由流通与自由贸易理念导入国际政治,所有的协商
谈判也都将文化产品纳入此自由贸易的架构中,许多国家受到强大压力而开放电影市场,
也因此发展出相对应的保护政策,韩国的“银幕配额”制度(Screen Quota)就是最鲜明
的例子。
在WTO 官方网站上,所谓银幕配额制指的是,“每一电影院在每一年可利用的放映时间中
,必须有一定的比例时间放映国产电影片。”关于银幕配额的范围、开放与废止,将依协
商而变动。综合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在 2006 年出版的《韩国电影史:从开化期到开花期
》一书(上海译文出版社在 2010 年发行中译版)所述及冯建三老师的研究,韩国早在
1960年代中期就已采取银幕配额,明定于其电影法第16条,该法要求放映外片的电影院每
年最少必须放映国产片60~90天。在当时,韩国电影并不具备与好莱坞电影相竞争的客观
条件,外国影片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九成以上,政府才因此以规定的方式,以保证国产
电影的上映天数。
历经1980到1990期间的数度修法,戏院播放韩国国产片的规定比例一路从 33%提升至40
%,也就是一年达146天,后来又列出但书并放宽标准,底限成为106天,等同于29%。任
何戏院违反天数规定,或是在国产片的保障场次上偷渡外片,将遭受处罚。韩国的银幕配
额死守战,在保护文化主权的大旗之下得到国民与特定团体的大力支持,但在后续韩美双
方经济协商中,逐渐成为一个烫手山芋。
1997年,金大中政府承诺当本土电影市场占有率超过40%后,将逐步放宽配额限制。2006
年,韩国本土电影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60%,当时执政的卢武铉政府对美国做出了妥协,
银幕配额减至每年的五分之一,即73天,然而目前韩国国产电影的年产量在80部以上,即
使每部只播映一天,就可超过配额底线,银幕配额制等于不再存在。
银幕配额的缩减是否真不利于韩国本土电影产业发展?毕竟韩国电影产业在资金和技术方
面和好莱坞还存在距离。根据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所提供的一项数据,银幕配额制缩减之
后,韩国本土电影的竞争力反而提升,反对缩减配额的一方所担忧的“本土电影上映变得
困难,导致本土电影制作数量相形减少”事实上并不成立。
迅速以不到一千字的简短篇幅简述韩国银幕配额制度后,且让我们回到当前台湾电影上,
好好思考最关键的前提:我们是否具备足够的政经及文化条件,去横向移植银幕配额制度
在台湾实施?
从时间点来说,我觉得台湾已经过了最好的时机,倘若是在90年代,为配合加入WTO政策
,在美商压力下逐步放宽(1994-1999年)对外片输入拷贝及映演场所数的限制之前(
2002年1月,全面取消对外片输入拷贝数量之限制),来讨论银幕配额制度,会是一个比
较合适的时机。一定会有人质疑,难道只因为过了最好的时机,就全盘放弃吗?
10年前,也就是《海角七号》之前几年,当时国产电影市场占有率不到 1%,倘若在那国
片危及存亡之秋,即便单一外国电影片进口拷贝数的限制早已取消,好莱坞电影早已全面
攻占台湾电影市场,基于扶植本土电影产业的决心而拟定银幕配额制度,也许还有点意思
。但如今台湾电影在市场占有率上相形稳定,根据制片人叶如芬近日说辞,《海角七号》
过后的国产电影市占率平均落在 17%,虽与韩国2002~2006年的平均值53%,以及2007~
2011年的平均值 44%有大段距离,但我觉得这个落差必须从两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脉络、
历史文化经验、以及民族性等面向来进行更详细的交叉分析,一味抓紧两国在数据上的差
距,而要求台湾必须援引韩国制度,其实并无意义。
再者,也就是最现实的问题,银幕配额制除了是对影院自主经营权利的干涉,银幕配额与
本土影片票房是否真有直接因果关系。根据韩国学者的研究,其实并没有。无论银幕配额
制规定影院,一年必须上映本土电影146天还是73天,它不可能规定要上映“几部”本土
电影,或是“哪些”本土电影。换句话说,“银幕配额制度”说穿了还是回归最现实的市
场机制,倘若2015年台湾实施银幕配额制度100天好了,会否《我的少女时代》占了5成、
《大囍临门》和《角头》占了3成,其余国片才瓜分剩余的2成呢?又或者,某些品质不佳
但具备强大行销资源的国片,会在银幕配额大旗之下趁势而起,甚至顺势挤压其他弱势国
片被保障的机会?
郭力昕老师的文章中,并未针对银幕配额制度有更详细的说明。我大胆猜想,郭老师应该
是期望《刺客聂隐娘》、《醉.生梦死》、《菜鸟》这般具备艺术美学优质的本土创作,
或者《太阳的孩子》这类针对特定题材提出批判性思考的议题电影,以及像《行者》这类
优质院线纪录片,能够在银幕配额的羽翼之下,得到更多的映演天数。可这正是实施银幕
配额制的韩国也无法解决的难题。
倘若今天台湾贸然实施银幕配额制度,影院基于营运考量,会否心存投机地仰赖长期放映
几部卖座国片,来达成规定就好,而真正该受到扶植的小众、优质、独立本土创作,依旧
被排除之外呢?最终,会否银幕配额制度在实施的有效性上,仍是一个大问号,只有市场
机制才是恒久不变的关键呢?
银幕配额绝对不会是台湾电影的关键问题,除非能研发一套所有利益团体都买帐、都被说
服,能够扶植到“真正该被扶植的国产片”的保护机制。不过,这样一套理想化的保护机
制,是否能够存在于现实之中?一旦实施下去,观众是否买帐?会否国片院线真正的问题
其实不在于映演天数的不足,而是市场号召力的缺乏(相较于CP值甚高的好莱坞爆米花片
而言)?而台湾观众是否又具备如韩国观众那样的民族性,倾其全力去支持这样的银幕配
额制度?
这一连串大哉问,其实是没有标准答案,或说无解的。法国以文化例外(cultural
exception)为主张去捍卫法国文化,台湾电影人当然可以要求政府比照办理,比如用5年
的时间去强力执行银幕配额制度,至少给台湾电影一个机会──即便我不认为现阶段台湾
政府具有这样的魄力,也不看好真的执行下去会实际影响或改变一些“什么”(基于我个
人对于台湾人在文化认同上意志不够坚决的偏见使然)。近几年台湾电影的年产量稳定,
每年上映片量达到40部以上,在银幕配额制度不太可能成为挽救台湾电影万灵丹的情况之
下,我以为现阶段台湾政府最迫切的任务,其实是去建置一套完全透明、完全公开且即时
的全国票房统计系统,这会是比较实际的一个关键动作,也是台湾电影迈向健全产业的第
一步。
今年新修订的电影法第十三条规定,电影片映演业(以下简称“戏院”)应于期限内建置
电脑票房统计系统,并提供票房统计相关资料予中央主管机关及其指定电影相关法人、团
体或机构(以下简称“指定机关”)。坦白说,这条法规修得仍然不够清楚,戏院是否必
须无偿提供票房资料予指定机关?倘若不提供,或者提供不实,是否有相关罚则?戏院建
置的票房统计系统如果标准不一,又该如何统合、汇报予指定机关?是否需要订定一套针
对票房统计系统的稽核标准?或者干脆援引当初健保严密规范各家医院的统一监控方式?
倘若戏院蓄意违反,或是钻漏洞走偏门,又该如何处置?我针对这条法规的修正提出了我
的质疑,而我也期待主管机关能够责成相关机构,在明年6月之前,为沈疴已久的票房问
题提出解决之道。
全国票房一旦有了具说服力的统计方式,台湾电影票房版图才有更趋近正确的数据供相关
单位,做出正确与有助的政策与判断,台湾电影也才有资格好好来谈“产业”两个字。然
后,要怎么改革辅导金?是否实施银幕配额制度?如何修正长期以来在税制上偏袒在台美
商公司,而导致国片片商赋税不公的状态?是否征收电影票价所得5%当作电影基金(或
称国片扶植税)?如何辅导电影各个环节专业人士成立各种职业工会、协会(台湾现在很
多工会形同虚设),团结起来壮大声势形成影响力进而争取会员权益(如对政府施压以影
响修法)?且让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进行改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