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杨德昌的望见自身

楼主: reznor48 (步惊云)   2017-07-25 13:08:41
虽然是四个小时,但无损其中的影像价值
杨德昌的镜头语言有种冷冷的味道,意即冷酷,冷漠的事不关己镜头,没有任何澎湃的时
刻,就是一种旁观者的角度看着事件流过。
我在看的时候相当沉迷于一堆年轻人天生的躁动,对于帮派、组织这种共同体温的迷恋,
当然honey的超然气息也是十足吸引人的。
后来我有个朋友说就把他当成在看外省版的【少年仔安啦】就好,直至刚刚翻看忧郁的热
带时突然领悟,这是一部杨德昌的"领悟自身的悲哀"的省思片。
台湾这么个弹丸之地,在国际上(那个时代)根本没有人知道,竟然还得承受白色恐怖这种
事情,实是可笑,但杨德昌对于国家之爱必然没有消失,端看他戮力描写一群躁动的年轻
人就可得知,就算再小的国家,再荒谬的体制,他们还是有强烈的生命力。
青春是其一热点,狂放的少年活在教育体制的压迫下,那应该是每一代台湾青少年的讴歌
,我相当讨厌学校里那些外省老师,甚至真的跟小四的爸爸一样脑中产生了"官僚"此字
;小四的爸爸活在白色恐怖之下,少年们活在教育体制之下,这又回归到了杨德昌想诉说
的悲哀,台湾人民不管哪一代,都是活在一种压抑里。
最后小四已被判刑,他们家中放著大学榜单的广播,除了是一种无限悲哀与悔意外,更是
台湾人民的普遍写照,大好前途却因一场不可解的少年狂恋而毁,实是哀悽。
作者: rockbassba (say ハレルヤ~!!)   2017-08-22 00:49:00
哀愁的少年诗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