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总舖师》推手创300%报酬率秘诀

楼主: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13-11-30 01:28:56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487783
完整内容请见《商业周刊》1357期 文/黄亚琪
金马50热闹落幕,今年“年度台湾杰出电影工作者”,颁给了叶如芬。得奖理由是:
“少数从本土小成本到跨国制片兼具的中生代电影人。”
她今年监制的三部电影,《总舖师》以7千万成本创下超过3亿元票房纪录,投资报酬率
300%以上;钟孟宏导演的《失魂》,一连夺下今年台北电影节最佳影片,及金马奖最佳
音效;而她也将预算仅360万元的《台北工厂》推上今年坎城影展“导演双周”开幕片,
还获得热烈回响。
这些电影,类型、成本、风格皆不同,但在需要“看头看尾”的制片位置,都找上业内人
称“一姐”的叶如芬。她也曾是制作成本达7千万美元(约合新台币21亿元)《赤壁》的
监制统筹。
从小成本到大制作,都找上她,叶如芬凭的是什么?
她并非台湾电影投资报酬率最高的制片,但监制31部电影,票房要不破亿,就一定是影展
常胜军,精准的市场嗅觉是她从影20年的武器。
导演制,催生改变念头
她曾呛导演,改走专业制片
她早期合作者多属于个人风格强烈的导演,例如林正盛、蔡明亮等,往往为了一个镜头,
忘记钱也哗啦哗啦流逝。刚入行的叶如芬,徘徊在预算与导演主张之间,买便当、借场景
的是她,但充其量只是个“丫鬟”。
看透了台湾电影以“导演”为中心、重艺术不重市场的致命伤,她决定改变。“电影是团
队商品,不是个人主义的艺术创作。团队合作才能够彰显出创意与钱的价值,所以制片一
开始就要参与拍片整体规画。”这是她对电影的信念。
她曾跟导演林正盛直言:“我是这部片的制片,而不是你的制片。”彰显她强烈想要改变
当时台湾电影制作模式的决心。
1997年,在她担任制片第四年,加入徐立功的纵横国际,开始走向专业制片的路,在纵横
国际7年,叶如芬写下11部,包括跨国制作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在内,都无超支纪录。
掌控预算,与导演陷拉锯
她被吴宇森骂,只为拍好戏
打通了“导演制”障碍,重头戏才要上场,要说服出资者,了解市场和通路外,还要能整
合资源,才能对预算进行精密掌控。
以《赤壁》为例,制作跨五国,导演是曾导过《英雄本色》的吴宇森。每天为节省预算,
她总要想尽理由。
习惯大制作的吴宇森,每场戏几乎都固定出动五部摄影机。为精准掌控预算,她会在前一
天会议上建议,室内戏可以少用一台摄影机吗?或者干脆以有摄影师生病为借口。甚至剧
情原设定海上漂流需要15艘船,但叶如芬硬是砍了两艘,就为了能省一点是一点的坚持。
吴宇森因此曾大发脾气的说:“不花钱怎么拍!”她则懂得先低声下气、跑过去道歉。示
弱了,感觉吃亏了,但事实上在不影响剧情下,吴宇森的船还是删了两艘,“目的达到了
,戏也拍好了,”只是,她笑着表示,常处于一种“精神分裂”的状态。
“制片人是电影生产链里,第一个参与和最后一个离开的人。”美国制片维斯定义制片人
工作,叶如芬奉为圭臬。从成本不到千万的纪录片到票房破亿的《总舖师》,剧本发想到
上映,始终可见她的身影。问及她是否有制片的一套SOP,她一派帅气的说:“没有,因
为每部片的形状,都不一样!”
作者: stockings (shiny stockings)   2013-02-03 19:50:00
作者: RueyJing (瑞)   2013-02-16 14:19:00
推..辛苦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