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探索] 如何照顾好自己的感受?

楼主: Cadi (Cadi)   2014-06-11 23:46:47
几年前,一位朋友微笑着对我说:
“我觉得我已经很ㄍㄧㄥ了,可是我觉得妳比我更ㄍㄧㄥ欸~”
我也觉得自己很ㄍㄧㄥ,我的意思是,
我常常忽略内心某些不舒服的感受或想法、不去正视它们,但这样做其实只是压抑而已;
而当我压抑它们的时候,我并不清楚自己真正的感觉和想法。我不喜欢这样子。
我越来越想改变,
我想更了解自己、更贴近自己、更照顾自己,我想更内外一致,
但我不知道怎么做。
最近一年多,我找了一些书来看,
有心理学方面的、新世纪方面的,后来我找到禅修方面的书。
其实我在几年前的更久以前,就曾经因为想要让心情平静(跟我妈很容易起争执 =_=),
而去参加过法鼓山每周一次的晚间禅修,但去了一期四次后,就不了了之了。
这次,我是先看了一位法国喇嘛写的书“快乐学--修练幸福的24堂课”,
并在看这本书的期间,跟着做书里的禅坐练习,
后来觉得,心情似乎变得比较平稳?
在那几个月当中,
我曾经在本版提问,后来有位版友回信解答我的疑惑(非常感恩~)。
我曾提到想要练习不断地“静心”,版友提醒我 不该是不断地“静心”,
而版友当时的结论是,应是贴近不断地“觉察”
(因为他觉得不断地“觉察”很接近应追求的目标,但又不完全是,
 可是他当下也找不到贴切的词,所以只好用“贴近”来形容,呵呵~)。
我想,“觉察”的确是我需要的,
因为我想要消弭我与自己的隔阂、想要明白自己真正的感受和心念。
于是2013年初我报名了法鼓山的初级禅修班,学习禅坐,
法师说,重点是每天持续练习,就算一次只坐五分钟、十分钟也好,
所以我尽量在起床后、吃早餐前,小坐片刻(其实没有每天,但尽量啦 >_<)。
后来,我也找了“圣严法师教默照禅”这本书来看,
我非常推荐这本书
--从最粗浅的角度来看,默照禅有助于我们在紊乱的思绪中稳下来、看清楚心念。
为什么要看清楚心念呢?
我觉得,要先能看清楚心念、其次才能照顾感受。
譬如,和亲近的人起了某种争执,所以我觉得很生气,但这是什么样的生气?
--其实我是因为觉得对方说的话很刺人,于是感到不被尊重、受伤,
试图沟通后,对方仍无法察觉这一点、也无法理解我的感受,于是感到心痛,
除此之外还因为(在自己的揣想中)彼此关系可能往负面方向演变,而感到不知所措。
若是看不清心念,就只会知道自己心中充满了一团激动而混乱的感受。
于是,找到了禅修这个方式后,我练习禅坐、也读了默照禅的书,
并在生活中想到时就禅修(没有到时时刻刻的境界,只是偶尔,譬如吃饭时、走路时),
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比较能觉察到感受和心念,甚至似乎有时能“观察”。
但这一切,我都还在练习中就是了。
(另外也很建议搭配书写,可以参考“心灵写作--创造你的异想世界”这本书。
 作者主张,每天拿起笔来,不思考、但也不停笔的在笔记本上写一段时间,
 当下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借此从中得到纾解。
 我在写的过程中,觉得心念和感受从模糊变得鲜明起来,
 写出来跟只在心里想想,其实效果差蛮多的
 (但我通常会夹带停顿,而且只有心情不好时才写 冏)
 对我来说,我的书写方式比较像是一种纾压日记,
 但在那本书的“薰陶”之下,下笔可能算是更加放纵随性,也因而更加贴近自己。
 我觉得,对于觉察感受和心念来说,
 这种书写跟禅坐/默照禅是相辅相成的。)
以上所谈的,比较偏向 觉察自己的感受和心念(书写还附带宣泄的效果)。
承上述的例子,
如果我在觉察到感受和心念之后,还是很生气呢?
我的经验是,书写时,我也能顺便整理思绪,
有时写一写,就写出自己原本没想到的思考角度,
于是觉得没那么生气/完全释怀/能稍微理解对方的想法或做法/
想到或许可以试着用某种方式来沟通、处理/等等... 还蛮有意思的。
如果写完后,只是宣泄了一点情绪,但还是生气呢?
我又要推荐一本好书:“不可不知的关键对话”
(中译本似乎有新版,不知书名是否相同)。
有时候我们会想要把某事拿出来跟某人讨论,但又知道彼此对这件事情的意见非常不合,
而且自己/对方/双方对这一件某事很敏感/夹带很多情绪,
所以虽然想把它拿出来谈,却又会担心彼此很可能吵起来而裹足不前。
(这种情况很常见,但我们常常选择隐忍,直到爆发为止。
 我后来想一想,觉得这是因为我们从小到大,很少有机会学到有助于沟通的对话方式,
 毕竟拉拔我们长大的父母不见得知道如何有效地沟通,
 电视上的戏剧情节又常常是用吵架而无效的方式沟通、
 要不然就是彼此有一堆误会和内心小剧场 囧,
 而能示范“有效沟通方式”的老师似乎也不多...
 所以没人示范、我们无从学起,
 除非本身有沟通天分,不然就很容易落入“不懂沟通”的族群里;
 而我们由于“不知道”怎么有效对话,于是不想吵架时就只能忍了。)
这本书详尽解释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怎么做,来让彼此冷静、有效地沟通。
(不过内容虽然很实用,细节却不少,
 对我来说,得把内容整理成笔记才比较容易练习、比较能发挥它的好处。)
再回到觉察感受和心念吧。
我探寻至今,练习禅修、书写之后,
觉得自己较能正视感受、并较真实地看待感受
(原本往往是一团混乱、却又被扩大的感受),
而正视感受、觉察心念,有助于我面对处境、处理当下遇到的问题。
因此我个人的心得是,每当有负面感受生起时,
较佳的处理方式是觉察它、正视它的存在,并且接受自己此刻的状态
--嗯...我现在觉得受伤。
  嗯...我现在觉得生气。
接受它、而不否认它;接受它、不因为它出现而批评自己。
就只要如其所是的接受那股感受,接受自己目前正处于有那种感受的状态。
有时候,接受后反而能让心情缓和下来。
(前面提到的默照禅,对于这方面的练习非常有帮助。)
(否认它只会造成硬碰硬--既有某种感受、又要否认那种感受,
 于是不但耗损了自己的能量,也无法纾解感受,反而让它沉积到表层底下。)
一方面不压抑、不否定,
但另一方面也不耽溺于负面感受之中。
耽溺于负面感受中,心跟理智容易被牵着走,自然难以好好沟通、好好处理事情,
这里我要再推荐最后一本书:“放下禅--解脱习惯束缚的十一种练习”。
我们有时候会气很久、或难过很久、或沮丧很久等等,其实这样久了是会觉得痛苦的,
而这本书里提供的某些方法,有助于我们不沉溺在负面感受之中,
如此一来,当然也不用沉溺在痛苦之中了。
以上是我个人绕了一圈,到目前为止所得到的体验,
但很不好意思的是,其中大部分似乎不属于新世纪的范畴 @_@
(其实我最近偶尔看到新世纪的文字时会觉得,嗯?这跟佛教/禅宗讲的内容很相似?)
尽管跟新世纪的关联似乎不大,
但由于我自己遇到的某些处境,也可能类似于部分版友的困扰
(无法正视某些感受和心念、无法贴近自己、心念紊乱、
 在某些情况下不知如何沟通、容易沉溺在负面感受里等等),
而我觉得以上的书籍及禅修课程很实用、让我的心境有所改变,
所以我还是想分享出来,希望能给需要、又觉得合用的版友当作参考。
最后,送出我觉得同样很实用的一句话:
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 引述《orapin (呒通乎人看袂起)》之铭言:
: 大家好
: 最近看了feathery大
: 关于当下的力量的文章
: 里面有一段
: “在任何困境中都先照顾并体察自己的感受和恐惧。
: 然后,你再用你喜欢的任何疗法去疗愈受伤的自己和恐惧,
: 当它们在你自己身上真的发挥了力量,
: 你就知道它们也或许能在别人身上发生同样的力量。”
: 疗愈的方法
: 我试过一念之转还有零极限
: 最后感觉还是只是压抑负面情绪而已
: 等到爆发的时候吵架 情况更为糟糕
: 这问题真的困扰我很久
: 如果可以请告诉我 我该怎么做?
: 如何可以真的照顾好自己
: 而不只是压抑?
: 我照顾完自己的感受后
: 是需要跟对方沟通的吗?
: 非常感谢
作者: ragdoll0713 (蕾格朵)   2014-06-12 09:50:00
有所启发^^ 推推
作者: orapin (呒通乎人看袂起)   2014-06-12 10:59:00
我也时常跟我妈吵架 但我又发现自己好多地方与她相似谢谢你分享这么丰富的心得 很多方面都是我需要修炼的 谢谢
楼主: Cadi (Cadi)   2014-06-12 11:20:00
我觉得不同方法在不同的人身上,效果也不同,所以我试着找出对我来说比较有效的做法,祝妳也能慢慢找出对妳有效的做法 :)(我刚刚增补了一些内容,觉得那些内容很适合妳再看一下唷~)
作者: orapin (呒通乎人看袂起)   2014-06-13 00:23:00
感谢 关于沟通 我喜欢youtube上许添盛医师的演讲 表达:我可以表现正常的喜怒哀乐吗?现在我正在练习 每天晚上都分享我的感受给对方 比较不会累积情绪与误解
楼主: Cadi (Cadi)   2014-06-14 11:48:00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