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 走进小孩的内心世界(四)青春期

楼主: lach (碎形之于天上人间)   2014-05-29 15:21:21
建议阅读图文网志:
http://lach320.blogspot.tw/2014/05/blog-post_29.html
嫩叶时期指的是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最难“对付”了,但河
合先生却用很靠近的距离,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听清楚青春期孩
子的声音。
节录这部分的几段句子:
(请见网志图)
以下是这个部分列出的常见问题,大家或许也可以再思考一下
可能的答案:
(请见网志图)
就直接公布答案囉:
(请见网志图)
“为什么孩子总跟父母唱反调?”这一篇,河合老师的回是:
“因为这正是父母的盲点,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定出现的叛逆
情形。”
这篇的观念非常重要,节录如下:
孩子的确相当厉害,总是能从父母的盲点中发现问题的症结。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盲点。孩子提出的问题,似乎都跟父母本身的
盲点有关。不过,父母往往认为自己没错,由于这正是盲点所在,
因此根本看不出问题。
所谓的优点和缺点,通常是一体的两面。举例而言,假如父亲勤
勉工作、脚踏实地,而孩子却成天只会发呆、爱做白日梦;站在
父亲的角度,会认为儿子“好吃懒做、不求上进”;但是,从孩
子的立场看父亲,反倒认为“父亲的人生非常无趣、只知埋头工
作。”相反地,要是父亲整天只想着一夕致富,儿子肯定会告诉
父亲:“爸爸,你别再做白日梦了,还是脚踏实地、认真工作吧!”
无论如何,孩子都会说出相反的一面,这正是父母难为的道理;
原因在于,认同孩子,有时就等于承认自己的缺点,所以孩子的
所作所为,往往很难得到父母的认同。
这其实正是所谓的“别人的身上,总有自己的影子”、“我们会
对一个人不满,必定是还未与自己内在的某处和解”,很重要的
观念。
我们习惯用批判来否认、遮掩内在压抑的罪恶感,并将罪恶感投
射到他人身上,假装这些批判与自己都无关,都是别人的事,并
且视自己优越于他人,但这只会让我们更陷于问题当中,无法改
善,除非真正接受我们所批判的,正是我们所“有”的,有勇气
自省,才有转圜的余地。
虽然自省也需要清静的心才能看得中肯透彻,但人往往没有自省
的勇气,毕竟要接受不完美,或更直接的丑陋,的确不是件容易
的事。
待续
延伸阅读:
走进小孩的内心世界(一)有树木的风景
走进小孩的内心世界(二)幼年时期
走进小孩的内心世界(三)新芽时期:小学时代
走进小孩的内心世界(四)嫩叶时期:青春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