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否可提供台大同学转作其他非营利用途?(须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条件):是
哪一学年度修课:105-2
ψ 授课教师 (若为多人合授请写开课教师,以方便收录)
吕学一
δ 课程大概内容
第1周 2/21 开场三个问题以及课程规定
第2周 2/28 放假
第3周 3/07 质数
第4周 3/14 质数有无限多个
第5周 3/21 关于无限
第6周 3/28 无穷与无理
第7周 4/04 放假
第8周 4/11 第一次期中考
第9周 4/18 尤拉数与怀疑人生三等式
第10周 4/25 超越数, 圆周率, 复数
第11周 5/02 黎曼猜想与死神悖论
第12周 5/09 (1)黎曼函数与质数的关联(2)连续统假设(3)何必实数?
第13周 5/16 第二次期中考
第14周 5/23 何必实数,何谓实数
第15周 5/30 放假
第16周 6/06 Cantor set, Cone Lemma
第17周 6/13 希尔伯特第三难题
第18周 6/20 期末考
基本上上课就是先讲一些跟数学有关的历史故事,带出老师想讲的主题,
接着就是真正数学的部分,其中证明又占了大多数的篇幅
Ω 私心推荐指数(以五分计) ★★★★★
个人认为分数不足以体现一堂课的价值,这里就不评分了
η 上课用书(影印讲义或是指定教科书)
老师说他的上课内容主要来自一本书:Proofs from THE BOOK,
有兴趣的人可以去总图网站找电子书,自己一开始有看过一些,
不过帮助不大,想多学的人再找来看吧
μ 上课方式(投影片、团体讨论、老师教学风格)
上课是用投影片上,不过老师很爱跟同学互动,很常拿麦克风到台下晃,
随机找人回答问题,或是强迫学生问个问题,害怕被问到的人就坐后面一点,
然后远离走道吧
σ 评分方式(给分甜吗?是扎实分?)
两次期中一次期末,各占35%
给分甜不甜老实说真的不清楚,因为老师三次考试都没公布平均,
用意是希望大家不要比较,所以给分如何就看有没有人要提供更多样本了,
我自己期中78、99,期末没去看考卷不知道,但感觉应该在70~80间,
最后拿A+,不过自己其实也有点意外就是了
ρ 考题型式、作业方式
老师为了公平,第一次期中考把所有人分成两类:要/不要修微积分,
考卷总共12题,第一题是名字系级学号,等于是送分题,最后算成绩的时候,
要修微积分的取10题最高分的算总分,不用修的则是6题,
后来有人觉得不够公平,所以后面两次又分成三类:修微甲/修非微甲/不用修,
算分的题数则是10/8/6题。到底这个制度公不公平我觉得见仁见智,
不过老实说自己第一次拿考卷的时候看到考卷上78/100,
但下一张写着58/60的时候,确实不是很服气。
另外考题的话12题问题中包含了选择、简答跟问答,
选择的话考的几乎都是考投影片的内容,有看就一定会的那种,
简答也都是投影片的内容居多,大多也都是那种完全用背的题目,
有的还算对课程内容有帮助,但有的真的超没意义的,等等会举个例子。
问答的话就不一定了,有计算有证明,有课内也有延伸,
大多都是老师自己出题,不过因为没有作业,所以这一部分就不太好准备了,
大概就是把投影片的证明看懂,看不懂的就背起来,剩下就各凭本事了,
不过我猜是因为第一学期开,所以老师三次考试的难度差异有点大,
有兴趣的可以去考古题版找来研究一下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为外系选修,需先有什么基础较好吗?老师个性?
加签习惯?严禁迟到等…)
不点名,所以完全不看出席率,考试有到就可以了。基础的话,
老师说他的目标是让数学不好的人也可以轻松听懂,所以没修微积分也没关系,
但老实说我觉得老师没有达到他的目标,课程内容根本不像老师讲的那么轻松,
甚至到接近学期末还出现了一些线代的内容,虽然确实没有很深入,
但对没接触过的人绝对是一种负担。所以数学不好的人建议三思,
不过假如真的很有兴趣就又另当别论了,因为考试成绩计算的制度,
如果你刚好不用修微积分的话,学期成绩应该是不会太差的
Ψ 总结
1.我认为这堂课最让人佩服的就是老师的教学热忱了,
老师上课真的非常耐心的在讲解,也很鼓励学生问问题,
对每个问题也都是用百分之百的耐心在回答,
不过应该也是因为这样拖缓了上课进度吧,
而在课程网上应该会看到这堂课明明两学分却占了三堂课,
那也是因为老师要预留时间让学生问问题,
所以不懂的地方真的就尽量去找老师讨论吧,老师绝对会尽力回答,
关于这点,我真的非常佩服老师的精神
2.延续著刚刚提到老师说要让数学不好的学生也可以听懂的目标,
所以老师一直很努力要用较为贴近大众的语言授课,
但我个人认为老师的野心太大了,因为不管老师再怎么简化他的教学,
数学的本质对大多数人来说依旧是天书一般的存在,
而能够体会到数学之美的人大概也是万中选一,所以大概考完一次期中后,
就会变成前面很多人很热烈地跟老师在讨论,
但后面的人都在做自己的事这样的景象了
3.刚刚也提到老师上课的内容除了故事外,大部分都是在证明,
因此不喜欢证明的人,同样也是建议三思,像我自己也许数学还可以,
但非常讨厌证明,所以看不懂的证明我也懒得搞懂,
就是背起来考试时候抄上去,虽然靠这样也是拿到不错的成绩,
不过老实说我自认学到的真的非常有限
4.这点算是一点小碎唸啦,就是老师第一堂课是在说明本课的课程目标,
也讲了三个故事当开场白,这三个故事我觉得很有趣,也因此决定继续上,
但坦白说,那三个故事跟后面的课程完全没有关系,
所以自己上了一个学期其实有被骗的感觉...
5.针对考题的部分自己也有一些怨言,刚刚提到说有的题目完全不知所以,
在这边举个例子:
上课的时候老师提到一个海怪谜题,大意是说有一个海怪身体有很多分枝,
砍掉一个头后会复制出好几份的身体的一部分,
按照这个规律下去海怪的头是否能被砍尽。
然后以下是期中考题:‘如果海怪的身体上有N个脖子,
每个脖子上有一个头,根据我们上课时讲解的规则,
大力士要砍几刀才能消灭海怪。’
考试当下看到这题目我真的傻眼,只能摸摸鼻子乱猜...
6.最后这点完全是个人观感,就是老师非常喜欢使用流行用语,
最著名的例子应该是9487吧,还有在投影片上也出现过注音符号,
另外老师也是用脸书社团当作讨论看版,自己是不太喜欢这样啦,
不过我也很清楚这只是个人观感问题而已,所以也不多做评论
以上为这学期修过的心得,不过因为这学期是第一次开,
以后说不定也会有变动,所以希望大家还是能到课堂上听听看再决定,
说不定你会有跟我完全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