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录自 NTUcourse 看板]
作者: jeffzpo (Jeff) 看板: NTUcourse
标题: [评价] 97-1 蓝佩嘉 校园文化资产诠释
时间: Thu Feb 5 19:15:58 2009
※ 本文是否可提供台大同学转作其他非营利用途?(须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条件):
是
哪一学年度修课:
97-1
ψ 授课教师 (若为多人合授请写开课教师,以方便收录)
蓝佩嘉教授与多位讲师合开,
但实际上教授都是讲师,这堂课的核心是助教。
δ 课程大概内容
课程网站:
http://www.ntuhi.info/
PTT版:ntuhi
这门课是三学分的通识课程,选课时会是三节连课,但实际上是正课两节课,
外加晚上三小时的实习课程。正课就是演讲课,会找专门的讲师对台大各方面的
文化资产作演讲,每年都会有小幅的更动,我们今年的课程如下:
09/17 导论 蓝佩嘉,林敏聪
第一部份 历史视野中的台大──各个时期的校园氛围
09/24 从帝大到台大 杨松翰
10/01 台大精神与其经历 柯庆明
10/08 时代的音符:七零年代的校园民歌与台大校园 许乃胜
10/15 文学中的台大:谈我的80年代的校园创作与记忆 石计生
10/22 学运世代 李文忠
10/29 校园公共领域与学生参与 林国明 邀请第18届学生会长黄兆年前来对谈
第二部份 校园生活与文化资产
11/05 校园中的人与环境关系 毕恒达
11/12 台大校园建筑概论 蔡明达
11/19 期中报告 蓝佩嘉,林敏聪,刘子铭
11/26 大学与都市:温州社区文化地景 张伟瑜 崔妈妈基金会
12/03 校园自然生态史 郭城孟
12/10 校园生态实地探险 梁群健,黄思博
第三部份 乡愁与反省──校园文化资产保存的起点
12/17 老技师的物理世界 张幸真
12/24 大学博物馆概述—博物馆群概念及植物标本馆 林光美、郑淑芬
12/31 校园文化资产的保存与反思 林敏聪
01/07 期末报告 蓝佩嘉,林敏聪
至于实习课的部份也是每年都不大相同,我们今年是分成下列四组:
01 NTUrMap:路‧名堂
02 Elite and Reject-不只是台大病
03 消失的密室─被遗忘的台大校园刊物
04 台大校园之我要活下去
基本上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还有可以的时间选择组别,助教会将人数平均分配,
这学期修课的人不多,一组大概10人左右而已,
实习时间是三或是四晚上6:30到9:30,一周一次,但有可能超过时间。
简言之,这门课就是一门让你更深入了解台大的课,没有考试,老师=演讲者,
重点放在你与同学还有助教之间对台大文化资产的交流,还有你们的想法诠释。
Ω 私心推荐指数(以五分计) ★★★★★
想更了解台大并有所收获不怕重:★★★★★
想要修个凉通识:0颗星
η 上课用书(影印讲义或是指定教科书)
无
μ 上课方式(投影片、团体讨论、老师教学风格)
演讲课的部份就是会找专门的老师来讲课,内容几乎都是台大学生会很想听的,
像是台大的历史、傅斯年校长为什么这么伟大、台大建筑、台大植物、学运、
台大的老技师等等,其中像是民歌这堂课还真的可以听黑胶唱片,老技师那堂课
有放了一个小时的纪录片,超级感人。两个小时的课常常会让人觉得有点短,因
为要把一个大主题浓缩起来,只能讲最精华的部份。
但其实这堂课会让人觉得重、觉得扎实,主要还是因为实习课的关系,实习课每
一组的运作方式不大相同,但其实核心价值都是一样的,就是要我们对台大的这
些文化资产去做探索后,能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诠释。上课的方式就是会有
助教来带各组讨论,每周都会有一些作业,然后下礼拜各组再就自己做的作业去
做小组讨论。
而我选的这组叫“消失的密室─被遗忘的台大校园刊物”,简单来讲就是要去看
八零年代的台大刊物,做一些事件整理、决定我们想要深入研究的方向─学生会
普选诞生的经过,再去做一些当时人物访谈还有整理、诠释。
访谈的部份尤其可以学到蛮多的,包括事前准备,邀访,问答技巧,逐字稿整理
等等,而且可以得到很多不会写在刊物上的一些背景知识。
而几乎所有的助教都是大学部的学生,也就是说助教有可能就是你的同学、或是
你的学弟妹们,他们都是修过这门课后,觉得有兴趣再做一些研究而留下来的。
σ 评分方式(给分甜吗?是扎实分?)
扎实分
演讲课部分50% 心得 40% (10篇)
点名 10% 抽点三次,都到得10分,缺一次扣3分
实习课部分50% 期中报告 10%
期末报告 15%
助教评分 20%
期末成果报告书 5%
期中期末报告其实时间不长,只有8分钟跟15分钟,再加上一些QA时间,
所以要把实习课做的内容用最精简的方式报告出来,型式自由发挥,
而报告书就是把一学期所做的东西整理出来,
有些组别可能会再加弄个网站,将一学期所做的东西放在上面,做一个保存,也
可作为之后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我们这组就有弄。
心得早交有加分,我交了12篇,2篇迟交2篇早交,点名都有到;
实习课部份,期中期末报告跟报告书应该都是算团体分数,就是整组的报告,
个人的部份应该是在助教评分的20%中。
我最后93分,觉得稍微低一点点,毕竟这门课真的还蛮重的,不过因为是三学分
,所以算刚好吧。
ρ 考题型式、作业方式
没有考试。
演讲课的作业就是写心得,助教会收齐拿给讲师改,不用每次都写,
大概是2/3的课写就可以了(10篇)。
实习课的话每周几乎都有一定的进度要做,
每组的作业都不太相同,不过几乎都会有访谈吧,那是期中之后的重心,
期中之前主要就是让你了解你们那组做的东西,
像是我们这组就要看很多期的“代联会讯”跟“大学新闻”,然后对一些学生议
题作整理。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为外系选修,需先有什么基础较好吗?老师个性?
加签习惯?严禁迟到等…)
不用什么基础,点名的前一堂课都会先预告,但是翘课还蛮可惜的啦,因为演讲
课都很值得一听,甚至常会觉得时间不够,希望多听一点。
加签的话,我们这学期是只要前两堂课都有到就签喔,似乎只到一堂也会签,不
过如果明年修课人数变很多的话就不保证会全签了。
Ψ 总结
首先,我对于这堂课竟然没有人发评价文感到吃惊,其实这也是我发这篇文的原
因,因为老实说,我在这学期要选这门课时,我也只是偶然看到网宣,感觉还蛮
有意思的,就想说选了之后不喜欢再退掉,但是实际上课之后我才知道原来是这
样的上课方式,会觉得还好我有来听听看,这门课真的很值得一修阿。
尤其现在再回忆明达助教介绍这门课时最后说的:
“这一次,不是为功课,是为自己。”
“跟助教一起去探索,认识不为人知的台大。”
真的觉得他说的没错!
我自己是觉得很多演讲课听了后会觉得更了解台大,也会加深认同感,当然也是
偶尔会有比较枯燥的课程,但是整体而言,想听的几乎都有涵盖到,而且每年都
会有新的演讲课加入,是一门一直在改善的课程。
实习课的部份,老实说这组不是我的第一志愿,我上了之后提心吊胆的,因为我
自己是资工系的,跟刊物这种东西根本一点都不熟,很怕实习课被大家电,尤其
第一次上课助教出了个寻宝游戏,要我们根据某刊物的部份内容去找到该刊物,
我跟另个同学就在总图查了一个多小时还查不到,差点没疯掉,结果发现原来在
总图地下室某个禁止进入的密室藏了好多台大的旧刊物,发现的时候就觉得好像
真的找到宝藏一样。
不过我第一次作业就分两次共花了5-6小时吧,就开始担心我其他科会被当光光
,结果其实第一次是花最多时间的,之后大概都没有花超过3小时吧,重点是助
教跟同学其实都没有自己想的那么恐怖,因为这是通识,所以各领域各年级的人
都有,大家其实一开始对刊物的内容都没什么概念,所以就是大家互相讨论,一
学期下来,我们这组的感情真的还蛮不错的,这也是我认为重课可以带来的好处
,就是可以多吸收知识、多认识人、多充实自己。
当然每组的状况不同,如果组员不够负责那自然会影响到小组气氛还有进度,所
以我会觉得这门课真的只推荐给愿意花时间在上面的同学修,如果你只是来赚学
分的,那恐怕也会让小组的其他人工作份量更吃紧更加重。
这门课其实给了我很多启发,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工作要做,缺了那个人负责
的部分,整个报告、整个实习课的讨论都会有所影响,所以这堂课的重心就在学
生自己身上,每个人都会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所以会很有参与感。
简言之,这门课不愧是少有的三学分通识,它确实很重,但是收获却也很大,我
是觉得它让我感觉到自己是个台大人,而不是上了四年课就走的过客,对于台大
的一景一物还是一问三不知。至少有些东西会有一点概念,会想要再去多研究。
(当然如果你愿意,你也可以透过博物馆群、书本等方式来认识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