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cbwanatha (小杰富力士)》之铭言:
: 我不晓得你的歧义性要低到什么程度才叫做没有歧义性。
: 基本上我是觉得到了台大这种程度,
: 如果对于课本上的理解错误的话,
: 一般来说都是翻译上出问题,或是原作者自已语焉不详,
: 不然学生该负得责任很少,甚至没有。
: 一段文字的描述如果让课堂上大多数的学生都解读错误,
: 非得要亲身去上那位老师的课才能够理解的话,
: 这是作者或老师自已的问题。
: 也许是故意写得晦涩难懂,有独门暗器的心态下所造成的。
: 若是没有这些问题,那么自修是完全可能的。
: 而且辩这个也没有意义,
: 你可以照个照片,举你几个你读过的几本书里的某段出来,
: 让大家看看,
: 自已是怎么理解错的,然后透过老师带才懂的,
: 那我来看看到底是差别在哪里?
: 你解读错了,难道全班的同学也都解读错了,
: 是错在不同的方向,如正确的是a,你解读成b,同学们有解读成cdefg,
: 还是你们都解读成相同但却又错误的方向,正确的是a,你们都解读成b,
: 关于这一点我很好奇,
: 到底是这本书的文字叙述有何魔力造成你所谓的歧义性。
小弟学渣不敢替文史哲这么大的招牌代言,
但以我自己的理解,
文史哲的课实际上并不只是对文本进行“字面解读”而已。
不确定你是否知道“泰利斯”这位哲学家,
此人以主张“世界是由水组成”而著称。
今天你听人说泰利斯是先苏时期重要的哲学家,
你努力蒐集到他的断简残编,
先排除有无翻译脱误的问题,
你大抵从中理解到他如何自圆“世界是由水组成”这个命题。
然后呢?
为什么提出现今看来相当荒谬的主张,
居然配称为早期重要的哲学家啊?
仅是阅读文本、理解句义,
实际上你很难知道为何世人如此评价。
事实上,
思想不是凭空出现的,
有的是呼应当前时代发生的问题,
有的是对前一个时代的思想进行批判、对话。
更甚之,有的思想深受前人影响,
作者未必自我觉察,更遑论在文本中提及。
是以争执“文本的字面解读”能不能透过自修达成其实没什么意义,
今天靠自修全部理解正确便如何?
下一步你还是不知道你读它要做什么啊!
教授在课堂的作用,
除了带领你以较“适当”的方式理解文本,
省去过程中的跌跌撞撞外。
另一方面则是借由交代背景脉络,
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状况,
知道这些文本在时代中的重要意义,
进而才有与这些文本对话的可能。
: 你这两句话表示老师的重要性我个人觉得有待商确,
: 基本上有没有理解错误,有一个方式是做题目,
: 你就知道老师想考你的重点,和你自已所读的有没有偏差。
: 译者错误是译者的错,
: 这不能够否定读者可以自修的可能性。
: 就算有老师带,
: 以你是学生现阶段的程度也无法确实了解他带过后的东西就一定理解原著正确。
: 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去问原作者。
: 若原作者是古人的话,
: 我也只能说之后的人可能也是各说各话,
: 如儒家有很多学派。
: 他是这个意思,别的老师又是另一个意思,
: 也许都和原作者想表达的完全不相同。
在这样的情况底下,
是去修课让持有不同见解的人碰撞,
找出最佳解释比较好,
还是继续在家自修比较好啊?
: 聪明人都有一种习性想挑战晦涩难懂,以证明自已强。
: 就我个人的价值观以为如果这门学科没有带来一些实际上的效益,
: 而只是满足个人挑战难题的求知欲,
: 那么这样子的所谓老师的导读有其必要性,
: 坦白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
: 如你是智商14几想挑战15几甚至是16几写得东西,
: 觉得很难,
: 那么你也许需要那个聪明才智比你强的人来解释给你听,
: 这一点我能够接受老师存在的必要性,
: 然而并非所有的同学都需要啊。
直白易解、可以自修的没开课必要;
生涩、属自我超越的部分非所有同学需要。
那在你的认知底下,台大该开什么课程?
: 那为何不直接把背景知识写在书本里呢?
殊难想像前人在著述时,
会预先想到数百、数千年后的读者,
在阅读时有理解上的困难,
进而提前“交代”文本所需的知识背景。
: 基本上这样子的老师我还头一次听到。
: 如果全台湾的老师都能够这样子的上课,
: 当然很好,
: 但是就我个人的经验还有到贵校旁听3门课的经验,
: 闲话家常型的老师占9成以上。
: 还有译本有错,为何硬是要选这译本的理由是?
: 没有其它的选择?
: 难道不能够选择译本对的?
: 若没有译本的话,
: 难道不能够选择歧异性少的原文书?
: 补充一点就是:
: 难道没有不去上课拿共笔来读读就PASS的人吗?
: 有些课你从开学到学期末都看不到那个同学几次,
: 为何他能够顺利毕业呢?
我一直不能理解,
为什么只要有自修的可能性,
就可以证成没有开课的需要啊?
台大高手云集,
我相信不分文理都有能自修的神人在,
照你的逻辑是不是都没有开课的必要呢?
然后简单回应译本的问题,
植胜老师挑译本的时候,
所挑选已是市面上接近正确的版本了,
并搭配原文于必要时进行勘误与讲解。
某方面也恰恰体现了,
我们直接阅读文本并在脑中转译的过程中,
不免会有因缺乏文化脉络而产生误解、误读的部分,
(尤其有些哲学文本是层层转译的)
适时地提点反而更能加深印象。
当然可以争执这是不是教授个人见解,
但唯有在课堂当下去反应、挑战与对话,
不论结果为何,从中得到的反馈才是最为珍贵的。
倒要反问,
在自修的情况底下,
该如何判断译本的翻译是无误的?
以及你如何理解,译本会有译错这件事情?(文字理解大家不是都该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