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台大跟未来就业竞争力、社会责任之类的话题扯上关系,大家都不免要互相伤害一下,农学院学生表示羡慕@@
从一次校园建筑导览讲起好了。
从一间学校的建筑便可知道这间学校最重视的是什么,因为建筑的功能型态是来自人们的需求,建筑的外观样貌是来自人们的期望。
例如哈佛大学会花钱建千人讲堂,如正义 一场思辨之旅理念那座,是因为校方相信学习最好的途径,
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答辩与激荡。一个能让讲师与数千名学生交流的教学空间是重要且必要的。
那台大呢?什么建筑是位在校园正中央,是学校教学的核心建筑呢?
是椰林大道底的总图书馆,这也代表了学校在暗示学生:台大最好的教学是来自书本,而非教授本身。
这段话我非常有感触,曾有一位老教授上课时便开玩笑的说到:“台大组成:一流学生,二流设备,三流教授”,就我的学习经验还真是不假。
农学院各系为因应时代变迁,纷纷改成一些煞气的名字,如“生物产业机电工程”、“生物环境系统工程”、“生物产业传播发展学系”之类的,
连农学院都硬要叫“生物资源暨农学院”,跟 卍乂煞气A坠天地狱兽乂卍 大概差不多意思啦。
重点是名字改了教学内容却还没跟上,有的讲着气候变迁、系统思维,骨子里还在教水利,而且所谓核心课程也大都软到入口即化,
PPT万年不变,考古题一天速成,甜到怀疑人生。之后因为我修了永续学程,会修一堆农学院的课,我才发现说原来整个农院(除了兽医、植微之类的课真的很有难度),以外很多系的课都是废到笑。
我当初也是对农业有期待有热诚才进来的ㄟ,怎么跟我想像中不太一样阿XD
难怪当李开复去年在毕业典礼讲著AI的时候,细数着AI在理工、医学、艺术、法律、文学的应用,独缺生科与农学院。
难怪大家都讲着业界接受度、年薪的时候,农业只占全台GDP1.8%,要待在本科都有难度。
农学院的边缘程度由国家政策到民间态度,教授教学到学生转系率(甚至还有系所为此设立严格转出门槛)一览无遗。
阿上面讲这么多,只是想问大家,觉得自己在台大所接触到的教学资源,是不是真的来自教授,而是同侪和网络?
我是真的认真想知道到底是我的系的问题,还是结构性的问题,不会只有我觉得教育资源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