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文院的学生,对于这个议题有些话不吐不快。
我想说一个“客观的”公共议题,最后还是还是得落入“主观的”抉择。
首先必须要解决“美感是不是主观”的这个问题。
原po说的并没有错,美感确实是主观的,然而他忽略了美感的客观性。
也就是说,虽然美感是主观的,但仍然能够透过客观的方法来比较优劣。
举个例子:莫内、毕卡索、和一般人随手乱画的涂鸦,何者最富有美感?
想要进行客观的分析,我们可以大致从构图、配色、绘画技巧来评分。
所以在第一步的分析之后,随手乱画的涂鸦肯定会被评为最没有美感的那一个,
并且获得多数人认同。在这个时候,美感是客观的,他初步的区隔开了美与丑。
至于前两者在这样的比较下并没有分出胜负,因此必须进一步的比较作品内涵,
或是瑕疵多寡等等。然而,这两者的美感分别属于不同类型,
就算把条件客观的陈列出来,也很难达成共识。
有人或许会说:毕卡索太抽象,或是莫内太直观,并不属于美,
但总会有人持相反的意见。这个时候,美感就是主观的,
人们主观的在多个被归类为美的事物里面加以抉择,
很难评断,或根本不存在孰优孰劣。
回到人文大楼本身,我认为它是一个实用与人文的抉择。
文院学生能用的空间真的少的可怜,以我自己的外文系来讲,大概只有系学会吧,
更不用提什么天花板掉落之类的惨况。所以人文大楼,对文学院师生的必要性,
应该不会有太多歧见。
但讽刺的是,人文大楼破坏了台大的人文景观。
第一、它不符合椰林大道的整体美感。
人文大楼的设计多了许多现代感,和椰林大道上的其他较为古典建筑相比,
显得极为突兀。所以在美感的构图原则里,它不符合椰林大道的整体美。
第二、它终结了椰林大道建筑风格一致的历史。
人文大楼预定所在的椰林大道,是校总区唯一一个建筑风格统一的地方,
同时也是总区古蹟最密集的地方(如校门、旧总图、文学院、行政大楼),
甚至新图书馆(总图)在建造的时候也照着椰林大道原本的风格设计,
保留了椰林大道一致的建筑风格。人文大楼的建造,
势必会破坏长久以来一直保存的椰林大道建筑风格。
而人文这个领域里主要包含了文学、历史、艺术、音乐和哲学,
如今这栋人文大楼却破坏了椰林大道的美感(艺术)和历史,
导致应该要研究、重视人文的文学院,因为空间的需求,
反而成为降低台大人文素养的凶手。这样的人文大楼,听起来不是特别讽刺吗?
我的论述到这边结束了,相信大家也看得出来我是反对人文大楼的建设的,
而若从我的论点出发,不会破坏椰林大道整体美的人文大楼的设计,
势必除了外墙的风格统一以外,同时也不能太高以保留台大的“天际线”,
可是这样的建筑肯定不能符合实用上的需求。
所以这个议题必须要在实用和人文,也就是维护历史景观,这两方面作抉择,
至于何者比较重要?就只能留给个人主观的去做判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