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109-2 李存智 声韵学甲下 期末考

楼主: zuisi (醉卧海棠花下死)   2021-07-03 16:29:54
课程名称︰声韵学甲下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教师︰李存智
开课学院:文学院
开课系所︰中文系
考试日期(年月日)︰2021/06/21
考试时限(分钟):110分钟
试题 :
一、是非题(5分)
试根据参考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李方桂(1971)谐声原则〕
1. 上古发音部位相同的塞音可以互谐。
1.1舌根塞音可以互谐,也有与喉音(影及晓)互谐的例子,不常与鼻音(疑)谐。
1.2舌尖塞音互谐,不常跟鼻音(泥)谐。也不跟舌尖的塞擦音或擦音相谐。
1.3唇塞音互谐,不常跟鼻音(明)相谐。
2. 上古的舌尖塞擦音或擦音互谐,不跟舌尖塞音相谐。
请问以下叙述是O(正确)还是X(错误)?
1、“徐途”谐声,符合谐声原则(2)。
2、“深探”谐声,不符合谐声原则(2)。
3、“充统”谐声,符合谐营原则(1.2)。
4、“示祁”谐声,不符合谐声原则(1.1)。
5、“神电”谐声,不符合谐声原则(1.2)。
二、配合题(共10分,每一个词汇0.5分)
试依据上古声母研究成果与董同龢古韵二十二部系统,判别下列联绵词的声母、韵母关系
,并选择适当的分类。
(选项:只有双声、只有叠韵、双声兼叠韵、非双声叠韵)
1. 琵琶 2. 逍遥 3. 苜蓿 4. 辗转 5. 忐忑
6. 琥珀 7. 徬徨 8. 缤纷 9. 囹圄 10. 婆娑
11. 踟蹰 12. 蝴蝶 13. 辘轳 14. 荏苒 15. 徘徊
16. 牡丹 17. 匍匐 18. 朦胧 19. 间关 20. 踌躇
三、填充题(25分)
请将答案直接填入格子当中。
1、考订先秦古音,最主要的材料是“”和“”。(2分)
2、“每梅莓海悔诲晦”从每声,董同龢因此主张“海悔诲晦”一类字源自“”。(1分)
3、钱大昕倡“古人多舌音,后代多变齿音,不独知彻澄三母为然。”之说,意指中古声
类“”、“”、“”都有一个“”部位的来源。(4分)
※提示:中古声类以字母回答。
4、李方桂、董同龢的古韵二十二部体系,均构拟浊塞音韵尾的韵部是:“”、“”、
“”、“”、“”、“”、“”、“”、“”。(9分)
5、顾炎武奠定系统研究古韵的基础,“”四部几乎已成定论;在顾氏基础上,江永古韵
研究成果为“”、“”、“”。戴震以阴阳入相配关系建构古韵体系,其不分真文、不分
幽侯,乃因系统缺少“”、“”二部,戴氏与江有诰、王念孙皆因具有音韵结构概念而独
立“”。(7分)
6、以汉语声调的发展而言,明清学者关于上古声调的讨论,最关键议题为“”,当代学
者关注的上古声调核心议题则为“”。(2分)
四、简答题(20分)
试摘出《诗经・邶风・柏舟》韵脚,并依据董同龢22部分类写出其古韵部归属。
(可能有多个韵部,所有韵脚皆须摘出)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本章入韵字为:“”
韵部为:“”部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本章入韵字为::“”
韵部为:“”部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本章入韵字为:“”
韵部为:“”部
忧心悄悄,愠于羣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本章入韵字为:“”
韵部为:“”部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本章入韵字为:“”
韵部为:“”部
五、问答题(40分)
1、自然语言的辅音系统最常见的是哪三个发音部位?这个普世现象对于当代学者研究上
古声类有何启示?试根据谐声原则,辅以重唇、轻唇、舌头、舌上、齿头、正齿、牙、
喉、舌齿等中古字母系统的发音部位,分析下列语料,说明他们在上古音系中的关系。
(20分)
〔语料〕
A 米:瞇:迷:谜:糜
B 咸:感:鍼:箴:瑊
C 祭:蔡:察:瘵:际
D 甲:匣:闸:柙:钾
E 日:(日土):涅:陧:衵
F 支:枝:歧:技:忮
G 单:弹:禅:阐:墠
H 分:汾:粉:贫:盼
I 帝:啻:摘:谪:敌:适
J 且:徂:粗:阻:组:姐
K 旨:脂:指:稽:耆:嗜
2、〈六书音均表序〉云:“前九年,段君若膺语余曰:‘支、佳一部也,脂、微、齐、
皆、灰一部也,之、咍一部也,汉人犹未尝淆借通用,晋宋而后乃少有出入,迄乎唐之功
令,支注脂、之同用,佳注皆同用,灰注咍同用,于是古之截然为三者罕有知之。’余闻
而伟其所学之精,好古有灼见卓识。又言:‘真、臻、先与谆、 文、殷、魂、痕为二,
尤、幽与侯为二,得十七部。’(节录自戴震〈六书音均表序〉)
试依据汉语音韵学知识,说明戴震序中所述及之古韵分部议题,并讨论其中所涉及的上古
至中古音韵演变状况。(20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