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社会学甲上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教师︰陈东升
开课学院:社会科学院
开课系所︰社会学系
考试日期(年月日)︰2019/11/12
考试时限(分钟):180
试题 :
(注:试题中之图、表均不附于本文中)
第一部分、简答题(每题 4 分,共 13 题):
1. 萧阿勤讨论第一次台湾国族认同的转变,强调外部环境转变才促成当时年轻世代“回
归现实”,他提到的“回归现实”是什么意思呢?“回归现实”对于当时社会的认同产生
什么样的影响呢?第二次的台湾国族认同的转变是建立在台湾认同的基础上,这次的转变
除了外在政治事件外,还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2. Edin 和 Kefalas 对于美国内城少数族裔社区未婚怀孕女性的研究,是如何将个人传
记和社会历史连结在一起、把个人烦恼变成是社会议题呢?你认为这两位社会学家有履行
他们的允诺吗?请简单说明之。
3. 在美国 15 岁的非洲裔男性持刀抢劫一位女性皮包的现金,我们会认为这是什么样的
问题,是阶级、青少年、男性霸权、种族、或是都市秩序瓦解的问题。如果你看的网络新
闻,头版头条不断地(每周一次)报导美国城市的黑人暴动、黑人青少年抢劫吸毒,我们
就倾向于认为这个抢劫会是种族问题。为什么呢?请说明之(你可参考瑞典斯德哥尔摩大
学社会学者 Rydgren 的论点或是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教授 Thaler 对人类行为的假设)
4. 在上课的讨论我说明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对于社会行动者基本默认(自利或是强
互惠)、社会关系治理模式的差异(竞争、指挥命令或合作)。以土耳其 Alanya 村落
渔场为例,该地区产生渔业资源匮乏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透过前面提到的三种治理方式
的哪一种来解决这种共有资源悲剧的问题比较妥适呢?
5. 蓝佩嘉对于中产阶级和劳工阶级子女教养的研究指出都有提高竞争力与自然成长两种
脚本,只是这两种阶级在实行教养脚本上是有差异的,你同不同意蓝佩嘉的论点呢?为什
么父母亲教养子女的保安策略,让他们的家庭更不安全呢?
6. Kohlberg 的道德发展论分为三个阶段,从个人享乐主义、规范服从到自我良心原则,
请你假设有一个人当他面对妻子得到重病,努力借钱可是无法凑足买新药的金额,他要不
要去药厂偷这个昂贵的新药呢?说明社会行动者在三个阶段采取偷或不偷动作的理由。
7. 玛格丽特・米德对于萨摩亚部落研究的社会化过程,有什么样的重要研究发现呢?这
样的小孩社会化过程和美国等当代社会的过程有何不同呢?根据这样的研究结果,在萨
摩亚部落可能会出现严酷教养吗?理由是什么?
8. 有关羞耻感教化的研究主要是探讨汉人社会显著他人对于小孩的教化方式,请你说明
“连锁型羞耻事件”在家庭中是如何进行(你的说明必须要使用镜中之我、严酷教养、预
期社会化等概念)?根据冯涵棣的观点羞耻感教化只是培养出羞耻感吗?为什么?
9. 郑陆霖有关台北饮食文化移转扩散的研究,指出社会力、政治力和经济力在不同阶段
的影响,请你简单说明韩国饮食在 1980 年代移入台湾的过程。大多数的例子是台湾引入
的文化元素(饮食风格、子女教养、生活方式等等),而茶艺文化则是台湾向中国输出的
文化,你认为这样的饮食文化向外扩散的影响因素是社会力、政治力或是经济力呢?
10. 请阅读以下所附的图表,虚线代表的是和分配者同一群体,实体黑线代表的是和分配
者不同群体。(1.1)代表分配者和被分配者拿到一颗糖果,(2.0)代表分配者拿到两颗糖果
,被分配者没有。这种分配方式是一种强互惠吗?为什么?对于自己团体的成员和非自己
团体的成员随着年龄改变可以看到什么样的趋势呢?
11. Goffman 的戏剧理论是将社会互动当成演员的表演过程,是一个自主的自我(person/
I)戴上面具跟着剧本演出符合观众的期待(self/me),表演者会很清楚地区分出前台与后
台。请根据 Christine Williams 的研究,说明对于玩具大卖场的售货员来说,哪里可能
是前台与后台呢?这样的区分有什么意义呢?Williams 对于 Goffman 的戏剧论提出一些
批评,指出社会互动不是照剧本演,而是不断地协商、诠释和重新创造的过程,根据她的
研究这样的批评合理吗?
12. 根据美国学者的研究 Dietze 与 Knowles (2016) 的研究,视觉的接触和社会阶层的
背景有关,基本上来自中上阶层的社会行动者对于其他人注视的时间是比中下阶层短。81
一位受试者观看伦敦和纽约的两地一段街景的影片,他们发现中下阶层的受试者在人脸影
像上停留的时间(约多 0.1 秒)长于中上阶层,有趣的是当影像是静物时,两者眼睛停
留时间没有差别。两位学者认为:对于陌生人不屑一顾主要是发生在中上阶层,他们主要
的解释为何?你同意他们的论点吗?
13. 米德区分社会化的三个阶段各是怎么样运作的呢?当一个小朋友参加棒球队,担任投
手的角色,她并不需要学习所有棒球队的所有位置的角色,就逐渐学会打棒球比赛,米德
认为这样的学习是进入哪一个社会化阶段呢?并且会使用什么概念来说明这样的学习过程
呢?请说明之。
第二部分、申论题(每题 18 分,共 3 题):
1. 这一题请参考下面所附的表一答题。a) 请分别说明脱衣舞者(分为长期职业与目标导
向)、劳工阶级法律学院学生所面对的正常人、自己人、知情者会是哪些人呢?b) 当预
期社会身分和真实社会身分产生落差时,我们(正常人)要跟被贬抑者进行互动时,我们
和他们都会演得很辛苦,为什么?(你的说明必须要包括察觉的无限循环等重要概念);
c) 脱衣舞者、劳工阶级法律学院学生的正常人混类接触可能有哪些类型呢?他们可能采
取什么样不同的策略呢?d) 长期的职业脱衣舞者与目标导向的脱衣舞者,哪一类比较有
可能出现“入会的重复循环”的情况、哪一类跟正常人的混类接触比较容易出现“察觉的
无限循环”的情况?请说明;e) 明贬与可贬的属性是一种关系性的,而不是在任何情况
都适用的,请你以劳工阶级法律学院学生的阶级身分说明这个的论点;f) 请你根据时间
的顺序来描述劳工阶级法律学院学生、长期的职业脱衣舞者的道德生涯历程,并简单说明
在这个后天取得污名身分的历程可能遭遇的问题或挑战。
2. 请根据下列附表一来作答。a) 附表二是美国研究者 Rudder 整理他所创办交友网站对
于外貌评价和交友邀请的分布图,这样的结果短期来说对于外貌评价高的女性有什么意义
呢?长期来说对于这些女性在交友或工作上又可能有什么影响呢?b) 如果 Rudder 阅读
"Opening Faces"这篇文章,他会比较支持个人主义(消费者选择的论点)或是主流价值
影响个人选择的论点,为什么?c) 根据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ISAPS)调查显示,台湾
每 100 人约有 8 人动刀,整形人口比率竟高居全球第 6。为了了解当前台湾人最在意的
整形部位,以及最趋之若鹜的美容医学项目为何,《早安健康》杂志特别进行全台首度的
“30 大医美整形好感度大调查”,结果发现最受台湾民众喜爱的手术为双眼皮手术,拉
皮与隆鼻也备受好评。这样的资料显示台湾人即便不生活在美国社会,但是美容的部份基
本上和亚裔女性非常类似,你认为具有社会学想像的可能解释是什么?d) 我们阅读的研
究论文描述亚裔女性在美国社会是以顺从主流价值为主,很少挑战这样的文化结构,但是
印尼披戴头巾的中产阶级女性则是利用不同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美感与情感,发挥出女性
的主体性。请简单说明这些女性是如何进行的呢?e) 透过物质主义结合非物质主义、透
过美感连结到美德的实作是否能成就女性的主体性,请桌明你的看法?(表格在下一页)
3. a) 自由至上主义认为我的身体、生命、财产是归我所有(经过合法手段取得),我可
以依照自己的决定来处置自己的身体、生命与财产,那么自由至上主义对于安乐死的合法
化会有什么样的立场呢?反对安乐死的团体会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呢?b) 道德个人主义(
自由至上主义)认为思考正义不需要参照自己在世间独具一格的社会角色和身分,他人是
一个无羁绊的自我,在这样的主张下,等于是主张自由就是只承担我自愿招来的义务,是
经过我同意的义务我才需要承担其后果,这样的立场对于“前人罪,后人赎?”的议题(
也就是对于世界各国原住民受到后来移民者不正义的对待,现在的政府是否应该道歉、现
在的公民是否应该承担祖先过去的罪行承担赔偿的责任)会有什么样的主张呢?而道德个
人主义在什么条件下才愿意道歉与赔偿原住民呢?c) 社群主义则是提出说故事的自我的
概念,这样的论点对于是否要承担前人的罪行会有什么样的看法呢?d) 而社群主义的伦
理观又可能会有什么样的限制呢?e) 自由至上主义主张反对一个社会已经预先存在于个
人的道德目标强加在个人身上,对于正义或善良是什么不应该默认力场,而是让个人经过
自主与自由的程序讨论后才达成善良或正义的具体内涵,为什么?f) 自由至上主义强调
程序优先于正义或善良的内涵,任何一个社会或是组织不应该有先设定的道德内涵,这样
的论点会有什么争议呢?请透过探讨以下拍卖大学招生名额的讨论来说明之。(文章在下
一页)
迈可・桑德尔(Michael Sandel)著,乐为良译,《正义:一场思辨之旅》,页 204-206
,雅言文化,2011 年 3 月初版。
何不干脆竞拍新生名额?
这就引出第二个问题了:大学可以随意制定使命吗?暂且不论族裔优待,想想“积极平权
”的另一个争议,“校友子女优待”(legacy preference) 美国许多大学都优先录取校
友子女。一个理由是为了建立校友对母校的长期认同感,另一个理由是希望身兼家长的校
友能对母校慷慨捐输。
为了把吸引捐钱的理由孤立起来看,不妨再想想所谓的“发展性录取”(development
admits),也就是录取者并非校友子女,但其父母却捐了大笔钱给学校。许多大学都有录
取这种新生,即使其成绩分数未达标准。把这种方法发展到极端,不妨想像一下,有大学
干脆决定把 10% 的心声名额拿出来竞拍,谁出价高就是谁的。
这种入学制是否公平?如果优异条件就是对大学使命的贡献力,不管是哪种贡献,这种入
学制就是公平的。无论大学使命为何,要实现总需要钱。
从德沃金对优异条件的从宽解释,靠一千万美元捐给校园盖新图书馆而被录取的新生,他
当然条件优异,他的录取可以造福大学整体。被捐款大户子女挤出榜外的学生可能会抱怨
不公平。但是,德沃金有关霍普伍德的说法也可以送给他们。公平的唯一必要条件,就是
没人落榜是因为偏见或蔑视,所有申请者都必须用大学自订任务所决定的标准来打分数。
新生名额竞拍也是同理。落榜学生并非偏见的受害者,只是运气不好,没有出钱盖新图书
馆的富爸妈。
但是,这个标准未免也太弱了。富爸妈拿钱就可以帮孩子在常春藤名校买到位置,似乎很
不公平。但它到底是不公不义在哪里?不会是为了中低收入家庭子女因此处于自己无从控
制的劣势。正如德沃金所言,大学选择新生,其合理因素中本来就有许多是申请者无从控
制的。
或许,新生名额竞拍之所以不对劲,理由并不在于申请者的机会,而是大学的品格。卖位
置给最高出价者,比较像在卖摇滚音乐会或体育赛事门票,而不像是大学名额。财物分配
之正义,可能必须视该财物性质为何,目的为何。“积极平权”论战反映出完全不同的大
学理念:什么程度追求学术卓越,什么程度应该创造“公民财”(civic goods) 二者又该
如何兼顾?大学教育的好处之一,虽然是帮学生预做准备,打造将来成功事业,大学的主
要目的却不是在商业。因此,把教育当成消费财一般出售,是一种堕落。
那么,什么才是大学的目的?哈佛不是沃尔玛,也不是布明黛尔 (Bloomingdales) 百货。
其目的并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经由教学研究,为共善服务。诚然,教学研究很花钱,许
多大觷都花很大力气筹款。但是,把找钱看得太重要,变成凌驾于招生方法之上,大学便
偏离了其存在的主要目的,也就是学术财与公民财的创造。
大学名额的分配正义牵涉到大学的宗旨,这一点解释了新生名额竞拍为什么不公不义。它
也解释了,正义及权利的问题为什么很难与荣誉美德做切割。大学颁赠荣誉学位,往往是
在领受者身上看见它想要提倡的美德。但在某种程度上,大学颁赠的所有学位其实都是荣
誉学位。
将正义论战与荣誉、美德、财物性质的各持己见绑在一起,似乎只能引来无解的分歧。美
德观与荣誉观人人不同。各种社会机构的正确使命,无论是大学、企业、军队、专业资格
还是政治社群,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因此,想要为正义与权利找一个远离这类
争议的基础,有其引人之处。
现代政治哲学有极大部分,想做的就是这个。第五、第六章已讨论过,康德、罗尔斯的哲
学可说是在不同的良善观之间不选边站,为正义与权利另寻基础的大胆尝试。现在可以来
看看他们算不算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