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103-1 孙效智 伦理学 期末考

楼主: ihero (殉情未死)   2015-03-01 11:30:16
课程名称︰伦理学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教师︰孙效智
开课学院:文学院
开课系所︰哲学系
考试日期(年月日)︰2015/1/6
考试时限(分钟):180 mins
试题 :
一、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30%
1. 何谓描述伦理学?哲学伦理学? 10%
2. 请简要说明意图的结果(I)、预见的结果(F)以及事实上的结果(A)三者
间的关系? 10%
3. 请简要说明道德与赏报之间的吊诡关系 10%
二、申论题 80%
1. 请对放生行为进行道德判断。提醒:道德判断有几种?各又该如何判断。
24%
2. “意图无关伦理”是什么意思?请根据意图无关伦理观点及本次安宁修法后的
安宁缓和医疗条例,去评论下面这篇短文:
立院三读通过安宁缓和医疗条例修正案,希望更落实末期病人的自主权与尊严
维护。但“安宁缓和医疗”常与“安乐死”不易分清楚,亟需区辨。
生命末期的照顾模式有:一、传统模式:就是心肺复苏术拼到底,在现今的医
疗现场还是常见。二、全力解除末期病人的不适:包括身心症状及灵性不安的
解除与减缓,并追求善终。三、不给予或撤除不必要的医疗措施,如:撤除让
末期病人受苦且无益的呼吸器。上述第二及第三种模式即为安宁缓和医疗照顾
的内涵。第四种模式为协助自杀,在某些国家或地区有类似的法案,当然引起
不少伦理争议。第五种是安乐死,虽然有几个国家如荷兰等通过安乐死法案,
但更是备受争议。
至于上述各种模式在伦理上有何区别呢?主要是意图(intention)的问题,前
三种模式并没有缩短病人生命的意图,而四、五种模式则有缩短病人生命的意
图故两者在伦理上很容易区别。实务上,如果社会或医界没有给予末期病人及
家属最好的照顾,导致病人因为痛苦而要求缩短生命,然后进行安乐死结束病
人生命,在医疗与人权上是非常值得关注与商榷。医界与社会必须要给予病人
最好的照顾,让末期病人不要因太痛苦而必须寻求缩短生命的途径。 26%
3. 请从Sandel, p111.3, 111.5-6及113.1说明康德是否认同行为客观正确性与道
德正确性的区别?从上述段落来看,康德对结果主义有何看法?请评论之 15%
请从111.6, 116.4以及无上命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的第一公式来说明
康德对于意图无关伦理的立场 5%
4. 请评论双果律(10%)。双果律主张,当一行为会带来正反价值或正反不同结果
时,其道德正误的决定要看四项条件:
1) 行为本身需要是道德善或至少中性的
2) 行为者不直接意图行为的坏效果,坏效果仅被间接意图;若有其他能避免坏
结果,达到好效果的行为,则应当实行他
3) 好效果必须直接由行为所达成,不可将坏效果当成达成好效果的手段
4) 好效果产生的价值需大于坏效果产生的负面价值
﹍﹍﹍﹍﹍﹍我是分隔线﹍﹍﹍﹍﹍﹍﹍﹍﹍﹍﹍
申论题第二小题的短文似乎是引自邱泰源〈有安宁医疗 何需安乐死〉(2012/12/26
,联合报)未刊登之初稿。
初次排版,伤眼请见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