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103-1 李明璁 社会学丁 期末考

楼主: alice910153 ( )   2015-02-03 13:19:45
课程名称︰ 社会学丁
课程性质︰ 政治政论二、人类必修;图资三选二必修;兼A5通识
课程教师︰ 李明璁
开课学院: 社科院
开课系所︰ 社会系
考试日期(年月日)︰2015.01.09 ~ 2015.01.13 中午12点
考试时限(分钟):约四天
试题 :
*注意事项:
1. 请回答以下五个题组(每题均需作答),每题占20%。
2. 若有任何参考资料或文句引用(含网络文章),请务必加注出处;未加注而剪贴抄袭者,
该题将以零分计。
3. 每个题组最多1200字,不含注脚与书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组(一)
《天下杂志》2014年6月号曾报导,目前台湾前1%富人,拥有全台14%的财产;而前5%富人
则占据31%;且实际上的贫富差距可能比此数据显示更为严重。(原文可参考《天下》第
549期〈台湾贫富差距创新高!1%比99%的战争〉)。
我们如何可能解决贫富差距的加剧?有一派学者认为,应以“教育机会均等化”来解决。
另一派建议,需进行“税制改革”(如开征“富人税”)。还有一派则主张:“只要国家
经济状况发展良好、国民整体所得提升,利益便能一滴一滴地挹注到社会中每个阶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上述三种主张对于阶级不平等与阶级流动等议题各自基于什么样的默认?为什么他们
 认为自己所提出的方案可能缓解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
2. 请试着提出你自己的看法。你可以从上述三种方法中进行选择并补充说明;或者自行
 发想其他更有可能的解决之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组(二)
2014年三一八占领国会运动期间的学生领导者之一陈为廷(以下简称陈),因过去曾涉性
骚扰案件,日前引起各方人士的关注与辩论,最终他决定退出苗栗县立委补选(相关新闻
请自行透过网络搜寻阅读)。请你利用课程与读本所学到关于“偏差”和“性别”的相关
概念,回答下列问题:
1. 有位医师投书表示:“失控的错误行为或许是心理的一种缺憾,与陈双亲早逝可能有
关,所以才要抱着小熊睡觉。”另一位医师也说:“性骚扰问题必须透过专业医师治疗。
”请讨论上述说法如何界定与控制偏差,以社会学观点来看有何不足?
2. 在相关舆论中,有人指责陈是没资格参选的性骚扰累犯;也有人为他辩护、原谅他的
行为。请检视在这些论述过程中的“贴标签”与“去标签”?它们各自基于何种默认、造
成什么效果?
3. 请从社会学观点所关注的三个层次:个人自身、人际互动、公众制度,讨论我们如何
可能更有效地防治性骚扰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组(三)
请先阅读以下两位艺文创作者分别对于两个原住民议题的FB发言,并以题目所提供之关键
字上网搜寻相关新闻讨论。再请参考本学期课程所涵盖(如文化、族群等单元)的读本与
授课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纪晓君:http://ppt.cc/bRoH (关键字:射耳祭、原民会预算)。
刘克襄:http://ppt.cc/jN-a (关键字:兰屿、7-11)。
1. 请说明这两个争议事件的冲突点为何?这些不同论述各自基于什么样的价值或信念选
择?
2. 从多元文化与族群平等的角度来看,你会对这两个争议提供什么样的解套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组(四)
2014年10月4日,有一群市民夜宿仁爱路,响应“巢运”以居住权为理念提出的改革诉求
。事实上,这一波“巢运”的前身“1989年无壳蜗牛运动”,曾被视为是台湾最早期也是
最“成功”的都市社运动员,但很吊诡地,它对往后25年来的住宅与土地政策的实质影响
却似乎有限;而不少评论者亦认为今年的巢运“失败”了,仅管六都市长候选人纷纷签署
了政策承诺书、也提出了住宅政见。请自行上网搜寻相关新闻及评论,并参考本学期“行
动选择:回应多重不平等结构”与“社会运动:从集体斗争到日常对抗”两周的阅读资料
(包括课堂观赏电影“面包与玫瑰”),回答以下问题:
1. 有哪些社会学概念可以用来界定、检视和评论今年巢运的“成功”或“失败”?请同
时搜寻“(1989年)无壳蜗牛运动”,并与之进行比较讨论。
2. 请从“反文化”(counter-culture)概念,试着讨论巢运所可能欠缺或诱发的文化意
义(线索:请和台湾社会传统的“置产”观念进行对话)。而这样的文化意义,又与台湾
社会变迁有何关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组(五)
请先上网搜寻“叶永鋕事件”相关新闻报导与评论,并观看以下这段YouTube影片:
连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yvl2USkLOc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对于青少年而言,男子气概的建构主要是透过哪些社会机制进行?请以自身求学或成
长历程中的个人(或与亲友同学之互动)经验出发,并讨论这些社会机制对性别建构产生
什么影响?
2.叶永鋕事件距今已过14年,你认为目前对于具有“女性特质”的男性或具有“男性特质
”的女性,在媒体上大都如何被呈现?和叶永鋕事件当时相比是否有所改变?而这对于性
别平等的推动来说有何意义?请你自行搜寻、并以最近三年内的任一相关事件及其报导作
为例子进行讨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