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山难案例检讨-2017武陵四秀高山症

楼主: cattony710 (celine )   2018-04-15 02:16:34
山难案例检讨:武陵四秀高山症
案例:2017-10-14品田山高山症
队伍资讯与背景:
一支12人登山队,于2017/10/12由武陵农场攀登武陵四秀。
受轻台卡努影响,阴雨濛濛天气冷湿。
12日桃山观测站:6~13度,降水15mm
13日桃山观测站:5.5~11度,降水138.5mm
14日桃山观测站:9~11.5度,降水56mm
15日桃山观测站:9~10.5度,降水47.5mm
事发经过:
12日第一天上山,行程顺利完成。
13日队伍进行品田山单攻行程,45岁A女出现高山症反应,症状【失温、
胡言乱语、意识不清】。
13日21:00向宜兰县消防局报案,请求警消协助
13日22:35救难人员整装上山救援
14日凌晨(ETtoday媒体写14日0时,但似乎不太合理,不采用)救难人员与A女及另外两名
照顾他的男队员在【品田山三角点】会合,协助扎营在三角点旁,09:00消防员抵达后以
担架将A女运送至新达山屋,并请求直升机协助。然因天候不佳无法出动直升机
救难人员于16:00抵达新达山屋,提供便携式加压袋(PAC)供患者使用,19:00左右患者症
状转好,登山队留下领队等三人陪伴,其余在林务局人员陪同下先行下山。
15日搜救人员以轮流背负的方式将A姓女子背负下山,然在接近登山口400公尺处左右,已
无生命迹象,14:50送往梨山卫生所仍抢救无效。
山难检讨:
武陵四秀是相当大众化的登山路线,却发生如此不幸的高山症山难,悲剧之外也相当令人
感到意外。山难纪录中疑点重重,许多应避免却未避免的人为判断乃是造成本次山难的主
因。由于本案例并未公开山难报告书,事发经过为综合各媒体所报导的山难经过,本文假
设媒体报导之过程为真实过程,再进一步进行山难检讨。
以下分五点进行检讨:
1. 天候不佳
受台风外围环流影响,可见12日D1应属于冷湿天气,带有降水;而13日累积雨量更是惊人
的达到138mm,推测狂风暴雨皆有可能。为何D2仍然会继续行程,在风雨中进行难度最高
的品田山攀登?而不选择停滞山屋或赶紧下山。不仅有高山症可能,在危险地形过度上更
是让整队承担极高的安全风险。
2. 为何A女仍攀登品田山?
本案例最大的疑点在于为何A女会参与品田山的单攻行程?高山症不可能在登上品田山三
角点时才顿时显现,D2出发时必定已有些许AMS症状(是否有高山肺水肿,依据媒体的片段
报导无法得知,媒体报导病况关键字为【失温、胡言乱语、意识不清】),才会在三角点
处恶化到意识不清与胡言乱语。或许A女并未意识到自己已有高山症症状,因此并未禀报
领队,然而领队也应该随时注意队员的身体状况,提早发现高山症的征兆(猜测A女应该有
许多征兆如疲惫、头疼、速度慢等明显症状),竟仍让A女通过V型断崖直上品田,而导致
无法撤出的困境,一次又一次失去拯救A女的机会。
3. 为什么这么晚才寻求救援?
报导指出13日晚间9点队伍才发出求救,依据过往纪录桃山传统路乃至桃山山屋沿途皆有
讯号,新达山屋讯号薄弱,即便因天候不佳也应更积极向外寻求协助(可能有但报导未提
及)。高山症治疗是个跟死神抢时间的比赛,若能提早得到救援下撤高度对于病患而言绝
对是好事。
4. 传统路线的迷思─单攻装备
武陵四秀沿途皆有山屋,或许是这一点导致了装备不足,当A女被迫迫降在品田山山顶时
,可能缺乏露宿与扎营装备,直至隔日凌晨救难队抵达才得以扎营,使得A女与陪伴男队
员落入失温的危险中,高山反应更剧烈。而即便有携带帐篷等装备,一般队伍也不太可能
在单攻品田山时携带,简言之,A女根本不应该参与品田山的单攻,身体状况不佳,加上
缺乏迫降装备,种种不利因素使得救援更加困难。
5. 继续/停止下撤?
在救难队将A女运抵新达山屋后,实施加压袋的治疗,并等待直升机救援。然而直升机因
天气无法接近,A女虽因加压袋而有症状转好的现象,然而隔日下撤过程中仍旧造成不幸
。我想下撤的时机点可以再讨论。虽然现在谈论此事有点马后炮的感觉,但是在缓和型治
疗之后A女状况转好时,是否便可考虑连夜下撤?下撤是对高山症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此
外A女症状转好后是否因过了一个晚上病情又恶化?在患者稍有起色后持续下撤我想也应
该是可考虑的方法。
结语:
本案例可以看到即便搜救队自接获报案后迅速赶抵现场(晚间9点接获报案,隔日凌晨救难
队抵达),仍因一銮串的队伍判断错误而导致高山症致死事件。高山症极度仰赖个人的危
机意识与队伍的快速准确的判断,以下对于高山症提出个人的浅见:
1. 自己的状况自己顾─高山症的自觉
熟知高山症的风险与症状是攀登高山的必备知识,AMS/HAPE/HACE的症状彼此的特征为何
?一定要头痛才有可能是高山症吗?高山症的用药方式?这些向导知识必须熟记于心中。
且必须注意AMS与HAPE之间并没有完全的连带关系,一旦患者的症状是由他人所发现(如呕
吐),往往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好发高山症的登山者与完全无高山经验的新手必须以
更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身体状况,自己必须有所警觉,才能防患于未然。
2. 队伍携带装备要充足
即便传统路,住山屋的行程,仍必须携带必要的迫降装备,或是以更保守的行程与判断来
因应,如设定单攻撤退点、携带卫星电话、保暖衣物与炉头煮食等。绝不因传统路而降低
安全保障。
3. 在情况允许之下尽量下撤
即便获得救难队协助,新达山屋的海拔仍是不利于高山症治疗的3200公尺。在患者稍有恢
复后应立即往下撤,唯有下撤才是治疗高山症的唯一方法。
参考资料:
爬“武陵四秀”品田山疑罹高山症 女失温送医不治| 三立新闻网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304690
攀登品田山 1女疑失温不治| CNN中央通讯社
http://www.cna.com.tw/news/asoc/201710150190-1.aspx
罹高山症失温又胡言乱语 警消冒险扛下女登山客| 苹果即时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71014/1222313/
12人小队攻顶品田山!女疑高山症“失温乱语” 警消冒雨揹负救 | ETtoday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71014/1031459.htm
爬品田山失温 女山友受困山屋 | 联合新闻网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2756907
女爬品田山失温昏迷 天候差加深救援难度| 自由时报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2222421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