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讯] 书讨-雪地装备

楼主: jenny83294 (jenny)   2014-12-25 16:49:50
雪地装备 (Ch16 482-499)
最基本:冰斧、冰爪
辅助:熊掌鞋、滑雪板、滑雪杖、标志杆、雪铲
冰斧 (ice pickle)
1.功能:长冰斧(行进用冰斧)-越野行走、简单攀爬 (CEN B级);
短冰斧-冰攀(CEN T级)
2.部位(p.484):头部(鹤嘴、扁头、钩环孔):钢合金、握柄、柄尖
鹤嘴:弯曲下垂提供滑落制动
钩角(与握柄之夹角):一般登山为65~75度,技术冰攀为55~60度
锯齿帮助与冰雪紧扣:一般登山仅末端有,技术冰攀全有
末端分正角度间隙、无角度间隙、负角度间隙
扁头:在硬雪或冰面上砍出步阶,提供握拿
握柄:铝或复合材;外围由橡胶包覆减少震动、易握、易控制,但摩擦力增加,不易
插入雪里
柄尖:保持尖锐以利于插入雪地、冰地
3.长度选择:40~90cm不等,身高无影响,一般登山使用70cm,高山冰攀60~70cm
(另外资讯:手握冰斧,手臂自然下垂,斧尖刚好在脚踝的位置,就差不多
,不要踫到地的位置。但须依个人使用习惯而定)
http://www.goforwild.com.tw/articleD.php?no=87
4.腕带:将冰斧系于手腕或吊带,确保不脱落并需要时可空出手。
短腕带-易控制,
长腕带-自由换手、扣在坐式吊带上可当个人固定点。
市售或利用径5~6公厘长的辅助绳或1.2~2.5公分宽的管状伞带做一条,把绳的
两端打个结绑在一起做成一个绳环,将绳环以系带结穿过钩环孔,调整长度后
打个单结,自制腕带就完成了
5.保养与安全:每次使用前检查握柄是否有严重凹陷,使用后清理泥土灰尘、用合成溶
剂及磨料去除锈斑。常保鹤嘴、扁头、柄尖锐利(用手锉刀),可用护具
保护
冰爪 (crampons)
1.功能:增加登山鞋于冰面或硬雪上着力
2.齿钉(p.489):材质为铬钼钢合金、铝合金(较软)。十爪或十二爪,前两排齿钉决定用
途(前爪下垂,第二排朝登山鞋尖端-冰攀
第二排角度向下斜-一般登山
前爪垂直(宽>高,似鹤嘴)-技术冰攀
前爪水平(高>宽)-一般登山
3.穿着类型:
铰接式(hinged):一般登山,适用于任一登山鞋,震动大
半固定式(semi-rigid):登山、技术冰攀,有弹性
固定式(rigid):技术冰攀,提供支撑,搭配硬底登山鞋,最重,于混合地形表现差
4.穿着方式:
束带(straps)或通用式:铰接式,软底鞋
快扣(clip-on)或自动式:固定式,极硬底鞋,于脚趾处有一金属横杆,脚跟处有快扣或
扣杆,需选择有革痕或凹槽之登山鞋紧密吻合,附有安全束带
以防松脱
混合式(hybrid):半固定式,较硬底鞋,脚趾束带、脚跟快扣,
5.合不合:非常之重要,买时需试穿(包含绑退、套靴),冰爪前排齿钉应该要超出登山
鞋尖端2~2.5cm,买完上山前须先练习穿。
6.保养与安全:定期保养,使用后清理并风干,检查、修补和更换,齿尖须保持锐利(一
般攀登不用很尖)、排列平整,上山不使用时要注意(将齿钉包住),另外
要携带微调工具及备品
7.其他:软黏雪不适用,可搭配防结球板或不穿。
套脚式和轻便型冰爪只适用健行,不可取代十爪或十二爪冰爪。
标志杆
1.功能:标示路径(标示日期与队名,显示行进方向)、
浅在危险位置(两支标杆排成X)、
特定位置及边界
2.可利用竹棍+鲜艳防水胶带自制,长度约为0.76-1.22m(太短不易看见,太常不易携带)
,记得回收
滑雪杖
功能同登山杖,具有阻雪板(snow basket)可防止深陷软雪中
熊掌鞋、雪鞋(snow shoes)
功能:传统辅助于软雪中行走,亦可用于树丛、岩石地形,较滑雪板方便行走
滑雪板
1.种类:北欧式滑雪板(Nordic ski)+登山皮革(climbing skin)、
山岳式滑雪板(mountaineering ski),
又细分为越野式、游览式、屈膝旋转式
2.不熟悉滑雪技巧者,缺(岩石、树木阻碍,背包)
>优(行进快速,能抵达区域,重量分布安全)
雪铲 (snow shovel)
1.功能:工具(搭建雪屋帐篷、开路)、
安全装备(救援)
2.选择要点:铲面大、柄长够长(60-90cm)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