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幕的气球拦截者,米亚西舍夫的“海鸥”

楼主: takahashikag (那来自某岛的苏州军部长)   2023-02-04 13:30:11
● 前言
最近小熊维尼的气球在北美洲造成了很大的震撼,不论是政界还是军方都开始聚焦在这些来意不明的“气象气球”上面
https://i.imgur.com/1Ypy3nP.png
其实除了最早的,充满昭和气息的“风船爆弹”之外,用气球进行侦查、攻击行为的历史至少有一百年之久
https://i.imgur.com/3xHxhdx.png
在上世纪的二零年代,日本气象学家“大石和三郎”发现了日本上空存在一道往太平洋喷射的高速气流(Jet Stream),并在观测后发表了论文
又过了二十年,当美国人用 B-29 去日本上空外送民主的时候,发现了一种奇妙的情况
那就是即使四具莱特 R-3350 都没有烧起来而且正常功率运转,但是在日本上空常常发生空速上不去的情况,这在攻击的去程最为明显
然后随着投弹路线的不同,会发生炸弹全扔过头,或是早落地的情况
这种情况常常让投弹手跟驾驶看着自动投弹仪怀疑人生,不知道是机魂不悦还是怎么了
当然最后答案揭晓了,就是高空的喷射气流作祟,但那时候的投弹仪还没有聪明到可以校正投弹过程中不同空层的气流方向与速度误差,除了降低飞行高度之外暂时无解
※ 应该说目前战斗机的弹道计算机也没有这么智慧,还是参照弹种、航向与对地速度来预测落点,所以投铁炸弹的时候还是乖乖飞低一点比较实在,不然就上风偏修正弹药了
在“风船爆弹”跨越太平洋后,美国发觉这道在高空中、气流方向与速率都恒定的巨大喷流也会在经过北美洲大陆后,越过大西洋直达苏联的西边,于是便在冷战开始后玩起了侦查气球
◎ 请问你今天要来点白鲸吗
众所皆知,U-2 是气象观测飞机,那所有的侦查气球在没有所属单位出来认领之前,都可以归类在气象气球,这逻辑是成立的
在冷战期间,美国用来侦查苏联的“气象”气球,类型涵盖了光学摄影跟次声波观测
前者使用了自动光学相机跟可回收的胶卷荚舱,后者用于侦查核弹、氢弹试爆产生的次声波
这些计画有些是正经的气象观测气球,也有像是找人代写论文一样冒名的,概略有:
⊙ 天钩 ∣ Project Skyhook:
这个是正经的气象观测气球,后期也有高空的太阳黑子观测任务
⊙ 大亨 ∣ Project Mogul:
用于检测核弹、氢弹试爆产生的次声波监听,确认苏联是否进行试爆
⊙ 白鲸 ∣ Project Moby Dick:
光学侦查,曾多次让残骸跟胶卷荚舱落在苏联境内,差点把事情搞大
⊙ 序列 ∣ Project Genetrix:
光学侦查,天钩与白鲸都可以算是序列计画的衍生、并行,彼此互相掩护
这些气球可不是小气球,它们的升力球体至少都跟校车一样大,甚至比维尼熊的气球还大
而它们的任务酬载就更壮观了,你可以想像把全套反射望远镜装上气球吗?美国人办到了,虽然不是用来侦查苏联而是拍太阳黑子
https://i.imgur.com/ZRHwm4r.png
当然更多时候是这种相机荚舱,或是次声波观测阵列
https://i.imgur.com/eYDhUgt.png
◎ 美国战略侦查的策略演进
在侦查卫星还有 U-2 高空侦察机出现前,改装自轰炸机的 RB-29、RB-47、RB-57 是侦查铁幕的最佳工具,但是发生过越过国境线被击落、机组员伤亡的事件后,美国终止了这种侵略性的侦查,改成在国境线外的侧视侦查
在 U-2 出现后,美国恢复了侵略性侦查,但也随着鲍尔斯被会飞的电线杆 (SA-2) 打下来俘虏后,美国人突然发现玩太大翻车了
于是 U-2 跟后续的 SR-71 再也不会直接飞入铁幕,改回这种沿着国境线侧视侦查、无线电分析的素股玩法
※ 例如著名的‘巴伦支海特快车’,让 SR-71 在瑞典领海外进行超高速折返
但是还是想要飞进去铁幕看详细啊,毕竟地球曲率的极限就在那里,而当时的日冕侦查卫星还不成熟
于是“气象气球”又开始大量的、随机起飞的,进入铁幕内开始随缘拍摄战略目标
◎ 铁幕内的捕鲸
氦气球高度不是恒定的,会随着高空气温与日照等因素,因为球体气体密度改变而上升或下降
苏联国土防空军的飞行员发现,在日出时刻,这些气球会因为夜间的低温而落到较低空层,而且朦胧的球体在地球曲面的暮光下十分明显,这时米格可以在极限作战高度以下去射击机砲,尝试拦截气球
但是导入了更高升力的球体设计、导入更好的浮力控制机制后,这些“气象气球”飞的更高而且不会在夜间降低高度了,苏联势必需要一种可以长时间巡逻、捕捉目标并尝试拦截的机种
要知道在高空中、低对地速度、低红外线特征的气象气球其实很难拦截,特别是对于高速的战斗机而言,大概相当于要 F-14A 熊猫跟 A6M 零战狗战
于是 OKB-23 米亚西舍夫试验设计局推出了“Subject 34”高空气球拦截机
https://i.imgur.com/cjz3drH.png
※ 这应该是拿 M-17 的展示机改装,因为 Subject 34 在地面测试、试飞过程中被摧毁
● 米亚西舍夫的海鸥
为拦截气球而生的 Subject 34 生产了一台原型机,出厂时间是 1978.01.??
※ 确切出厂日期不详,因为是在“巴什基尔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Bashkir ACCP)”的保密工厂内完成的
在设计上是一款单引擎、超高展弦比(Aspect Ratio)的翼身融合设计,有点像是吸血鬼(de Havilland Vampire)战斗机
也是因为它超高展弦比、平直翼的设计,工厂给它的暱称是 Chaika
※ 也就是海鸥(Seagull)一词汇的西里尔转写
※ 对,就是那个关机加一卡的“嘉依卡”
武器方面是机背上的遥控砲塔,装备一组 GSh-23 双管机砲,可调整仰角与转向,并搭载两枚短程空对空飞弹(型号不详),让驾驶可以在中短距离对气球发起攻击
https://i.imgur.com/d07OOaS.png
https://i.imgur.com/dwCyNlQ.png
※ 只能说二战的德军“爵士乐”倾斜式机砲(Schraege Musik)再次领先世界,果然万物起源德意志
但随着 SR-71 侦察机与日冕侦查卫星的投入,美国不再需要侦查气球这种侵略的手段,于是 Subject 34 也被打入冷宫、计画取消
最后 Subject 34 在它的第一次地面滑行测试中,因为飞行员失误而被彻底摧毁
※ 起因是 Subject 34 翼展过长导致的跑道净空问题,让飞行员被迫起飞来回避跑道上的雪堤,结果就是在零能见度下把机体狠狠拍在机场旁的山丘上
◎ 从“海鸥”到“地球物理学”
最后 Myasishchev Subject 34 这个设计与构型被重新利用,成为了高空侦察机平台
也就是 Myasishchev M-17 Stratosphera 平流层,苏联将其用于高空大气层分析,和平用途类似于南极洲臭氧层观测,而军事用途则是分析高空大气中的放射性成分,探测各国的核弹、氢弹试爆与研发进展
https://i.imgur.com/kCuhJSk.png
Myasishchev M-17 Stratosphera
而更为先进的机型则是 Myasishchev M-55 Geophysica 地球物理学
在改良航电设备、升级发动机(原始的 Subject 34 与 M-17 都是单引擎,M-55 升级成双引擎)的同时,也导入了任务模组化的设计,可以快速的适应不同的观测任务
https://i.imgur.com/0mD8KKB.jpg
https://i.imgur.com/EiGWQxT.png
升级后的 Myasishchev M-55 至今仍然在俄罗斯军方、科学研究单位服役
◎ 机体演化
○ 引擎配置
Subject 34:Unknow
※ 可能与 M-17 同样配置
M-17:Kolesov RD-36-51
※ 与 Tu-144 同款涡轮喷射发动机,修改成无后燃器版本
M-55:Soloviev D-30-10V
※ 社会主义国家航空发动机劳动模范,D-30 涡轮风扇发动机的高空特化版
○ 机体特征
Subject 34:单发动机、单尾喷管
※ 机背上的遥控砲塔
M-17:单发动机、单尾喷管
※ 机背上有一个小隆起跟刀状天线
M-55:双发动机、双尾喷管
※ 两个喷管中间有一个小尾椎
作者: BigLargeBoss (TofutheBigBoss)   2023-02-04 14:45:00
推!
作者: iamstrapless (Sprache!Q)   2023-02-04 15:18:00
优文
作者: MgmbhPigHead (MgmbhPigHead)   2023-02-04 15:42:00
推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