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immy5680 (还想飞的企鹅)》之铭言:
: 乌克兰军队这些年来都是只有旅级的编制
: 更往上层只有军团层级、偏向军政机构的军区
: 以及面对顿巴斯战线的反恐作战(~2017)/联合作战(2018~)指挥部(军级)
: 去年开战以来,陆续看到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乌军应该重建师级指挥部
: 但是乌军目前依然是用暂编的作战群(师级)来应付需求
: 有些专家似乎认为这种暂编的师级指挥部并不敷调用
: 请问大家认为师级指挥部对于现代战场仍是非常重要的吗?
: 我知道美军最近也在重新改造师级架构
: 之前板上提到国军的师级指挥是作战分区,算是合理或主流的设计吗?
本文开始之前大家先看看这个
英美德台中日陆军一般编制名称对照表
避免无谓的混乱
https://i.imgur.com/jbFH4Fj.jpg
重点是这样
战史上战术单位的缩小跟通讯技术的改进有关
而限制战术单位的缩小原因则是出于后勤
现代陆战的最小战术单位通常是营
如果像越战或阿富汗战争那种反游击战
有时候还会分拆成以连为单位去驻防
但由于要补给伙食跟弹药需要大量的后勤卡车或直升机
能分到多少后勤运输载具就决定了战术单位能小型化到什么程度
比如说 在步校后山训练时通常以连为单位行动
这个连会摆不脱步校的伙房与弹药库 还有联系两者之间的器材班(用手推车)
自力走不了多远
可以说步校的伙房与弹药库+器材班的手推车就决定了这个连的行动自由范围
而一个部队的重武器跟载具越多 机械化程度越高
代表它越吃补给 就会越难小型化
所以能够以独立营 连 为单位行动的通常仅限于后勤限制少的轻步兵部队
回顾历史 最早发明师 是在拿破仑战争时代前后
为的是要能让几十万人的大部队能够分进合击
而不是塞在同一条路上吃光沿路所有村庄的粮食
这个状况到了二战期间没有太大不同
因为联系火车站与前线部队之间的通常只是运输马车
等到二战结束之后卡车日益普及 又出现了直升机
后勤的对现代陆战单位的限制比以前少了
旅级已经能够分到足够的卡车
以旅为单位的独自行动已经成为可能
至于现在还想小型化搞联兵营或像俄国搞BTG
主要的问题就是一个营通常没有足够的人手去养卡车
加上其他各种军用载具与重武器
(因为补保维修单位的二级厂之类的分散开来会很没效率)
如果硬干就会导致作战人员(主要是步兵)不足
所以机械化部队要小型化到营仍有困难
但以旅为单位行动已经是可能的
事实上在二战期间参战主要各国的师为求灵活
也常组所谓的战斗群(Combat Team)
以一个旅为中心配属一些其他部队来做战术行动
甚至到了战争后半美军的装甲师还常设三个战斗群指挥部
必要时就将各部队配属给这些指挥部去运用
总之以旅为中心的机械化部队战术运用才是符合现代战争的实际需求
师做为一个指挥层级的作用
主要是在军(Corps)通常要指挥个近十万人或几百平方公里时
跟只有几千人的旅之间
需要一个中介层级
但如果像台湾这种狭小作战区
师就显得有点多余了
因为大陆军时代的遗风 国军直接用军团(Army)来指挥本岛各作战区
而不是用军或师
如果废军团改成军或师 那还有点道理
但很麻烦 国军应该也不想这样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