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相信爱可以无条件,并且举出一大堆的例子
是因为不小心将重点放在了“形式”,而非“内涵”
事实上,“形式”本身就是一种条件限制
就如同若要表达爱,就非得用这种方式表达,否则就不算爱
换句话说,这种思维本质上也是奠基于“爱是有条件”的基础而来
无条件的爱对许多人来说,很难以想像
但换个白话的方式,就更容易理解
简单来说,就是“允许他人做自己”,更简短一点,就是“包容”
以我自己亲身的例子来说,刚结婚头两年,我还深信着传统观念那一套
认为男女双方都应该要表现出何种形式,才算是合格的先生与妻子
于是,这变成了我们不幸福的开始
我经常会以此批评对方并检讨自己,仇恨、内疚也就不断由此而生
当时相信“有条件的爱”的我,觉得自己在这场交易中被骗了,时常感到气愤不已!
但同时,我隐约感受到心里还有另一个微弱的声音
它依旧呼吁我爱对方,而且毫无理由的
那时我尚不明白那股感觉是什么,但我尝试选择了它
于是,我阅读了非常多的书籍,并且在生活中实践
最终,我成功做到也明白了
我只不过是不再信仰那些传统观念,不再用它们评断婚姻中的彼此
原本看似有罪的两人,瞬间就变成了无罪
而且,外界状态毫无变化,对方依然还是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我让对方能做自己,同时我也不再因此愤怒
其实,只要停止定罪,爱自己就会从中出现
换句话说,我们不是要学习如何“去爱”,而是要学习如何“不定罪”
当我做到后,太太依旧无法理解这个概念
尽管她说自己不想被传统观念束缚,但心里却仍然把它当成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
所以若自己做不到,就会内疚,有时还仿佛希望我责备她
但我只是循循善诱,要她放下那些观念
几年过去,她也变得开朗许多,逐渐把自己从那个观念牢笼中释放出来了
有些人会质疑,我们要如何爱人如己或如同家人?
答案同上,只要不定罪,爱自然就会自生
而观念是一体适用的,只要我们不那么相信某些观念,不当成宇宙唯一的观点
不拿来衡量自己或家人,自然也就不会想拿去衡量他人
就像台湾不是极端伊斯兰信仰,不会认为女生该恪守“妇道”,不能求学和工作
自然就不会以此去衡量身边的女性,去定她们的罪
当然,有些人还会质疑,对于那些作奸犯科的人,我们有必要爱他们吗?
开头说到,爱的重点是内涵而非形式
若他们犯错,法律上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重点是我们心里是否要永远把他们贴标签,拒于社会外?
很多更生人难以回头,就是因为外界不把他们当一般人看,甚至不给机会
逼得他们回去走老路求生
不否认,有些人天生就有很强的劣根性
若要让他们融入常人当中,就很容易引起问题
这时,或许有隔绝的必要,但没必要因此在心里诅咒他们
其实,当能逐渐内化真正的爱时,会有个明显的差异
就是对于些乖戾、自己不喜欢的人,过去我们的感受是恨或厌恶
后来则会逐渐变成怜悯,甚至某些情况可能还会是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