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freshguy (怀念不如相见)》之铭言:
: 心理学家或是神学灵性主义者都很喜欢说爱是没有条件的,真的吗?
: 身为务实主义者,我就问问:
: 你有办法爱别人的父母如同自己的吗?
我不爱父母
: 你有办法爱别人的孩子如同自己的吗?
我不爱孩子
: 你有办法爱陌生人跟爱熟识的人一样吗?
我不爱陌生人 也不爱熟识的人
: 如果没有办法的话
: 那不就代表你没办法爱,因为某些条件没达成所以让你无法付出爱,不是吗?
: 即使是同一个人…
: 热恋中的情侣和即将分手的,会一样爱吗?当然不会!
: 因为爱会变、爱有成立条件跟破坏的条件。
: 在我本人看来…爱就是有条件的,不要去相信什么心灵鸡汤什么灵性格言…不然,坦率回答我,为什么你无法爱每个人都一样多?
你说的就有点像是生意伙伴 就是利益交换关系 那就说是利益交换关系就好了呀
照你的说法
这个员工对我有利用价值所以我爱他
哪天没有利用价值 条件不成立 我就不爱他
这个老板给我薪水够多所以我爱他
哪天发现更好的老板愿意出更高薪水 条件不成立 我就跳槽 不爱了
这就是你的爱不爱原则对吧?
: 引述《nightocean (灯塔)》之铭言:
: : 理解到这点真的很重要,这几乎是每个人一生都要学习的课题
: : 我们之所以相信爱需要条件,主要是跟年幼时的经验有关
: : 对于父母的责备、愤怒
: : 容易让年幼的我们有“即使是亲子之间,爱也不是免费的”的错觉
: : 所以我们会努力达到某些道德或价值标准,好让自己值得被爱
: : 渐渐的,我们不能好好地做自己,甚至爱自己
: : 所谓不能好好地做自己,是指有能力做到那些条件的人,必须活在一个假面具之下
: : 只不过,当某天他忍不住想好好为自己而活时,旁边的人往往会不高兴
: : 还会指责他变了!
: : 但他并没有变,只是想找回一直被忽视的自己而已
: : 所谓的不能爱自己,则是因为做不到那些条件
: : 于是便不断的批评自己的内在小孩
: : 最后当事人可能会变得郁郁寡欢,真心相信自己没有被爱的价值
: : 或者是怨天尤人,怪罪外界害他变得如此,有些人甚至会因此产生报复社会的心态
: :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 这都是因为误信爱需要条件,才导致如此
: : 所以,只要从根源下手,不再相信有条件的爱即可
: : 很多人会觉得这是唱高调,或即使知道,却很难做到
: : 事实上,第一步就是拿自己当练习对象最适合
: : 试着不要批判自己,善待自己的内在小孩
: : 若逐渐习惯不自我批判,这份习惯慢慢就会往外延伸,自然而然地善待他人
: : 许多人练习的过程会有障碍,认为自己怎么看都有问题,怎么可能不批判?
: : 那往往是把某些观念或经验,奉为不可违背的偶像,才会有这种矛盾
: : 只要我们不要那么相信过去信奉的观念或经验,改用其他角度诠释
: : 矛盾自然就会逐渐解开,而这也才是真正的宽恕
: : 只不过,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即使明白了这一切
: : 却经常不想让自己的内在小孩过得幸福,抉择时刻仍宁愿选择痛苦
: : 因为证明自己是“对的”,诱惑实在太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