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致来了来写点东西…
有学派认为内心小孩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和支持,会让人的人格发展受挫,例如重复无效的情绪反应、错误的待人方法….等。
所以此学派认为要透过咨商师的协助,补足无法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爱与支持,有助于解决心理困扰。
理论大致是这样。不过当我读过对此学派的一些批评,就不那么爱这一派了…
首先,这学说并未定义“内心小孩”究竟是什么,是我们幼年人格困在成人中吗?
那么…如果是内心小孩影响我们,那么…是谁影响内心小孩的行为?是否又有一个“内心小小孩”?然后内心小小孩的里面还住着一个“内心小小小孩”?这样永远没有办法说清楚任何事。
为什么不直接说,“幼年生活学到的情绪反应模式会让成人带来负面影响,咨商师应该尽力协助个案得到关爱并发展正确模式”
与其诉诸虚幻而没有定义的“虚拟小孩”,这么简单不就好了吗?
所以…
我个人开始抛弃无意义多加一层的玩法,而认为人格说一体的。即使那个三岁五岁的自己也在人格里,也无需再加上一个“内心小孩”这种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