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抒发] 现在社会仇富情绪实在很浓

楼主: holymars   2014-05-30 13:28:30
※ 引述《deann (古美门上身)》之铭言:
: : 被律, 被命令, 被处罚的循环中, 因此对于“正确的事”的理解, 就变得
: : 觉得不被罚就是正确, 并认为如果老师你说, 我做的事错了, 校规没说我
: : 有错, 所以我没错.
: 第一个逻辑上有问题的就是,老师说你做错事情,你就是做错事情吗?
: 如果不是以校规或是班级规定为基础上,老师说你做错事情?
: 这件事情是老师"觉得"你做错了 判断标准是什么不就是老师个人的主观喜好标准
: A老师也许觉得没关系 B老师觉得你是错的 C老师觉得你是对的
: 但都没有校规作为基准,请问要怎么分清楚谁对谁错,是非对错答案本来就没有一定
: 是只有符合你的标准的答案叫做 对的吗
: 也许你会跟我讲社会上多数人觉得是对的,请问社会上的多数人又是谁来定义呢?
: 多元的社会会有很多不同的意见,有时候搞不好某些议题是有沉默多数的存在。
: 如果真的社会上多数人觉得是对的而且觉得有必要自然会形成法律跟规范来使得
: 多数人去实践。
并,并不是这样
你的论点最大的问题在于忽视了“社会共识的道德界线”存在
所以错误的推得“法律规范就足以维系社会稳定”这个结论
在法治社会上,任何价值选择的议题都有两条线存在
一条是明确的“法律界线”一条是“社会共识”
后者的界线比较模糊而且常常变动,但是你不能说它不存在
更不能危险的认为“法律界线”就是“社会共识”
因为社会共识是变动的,是让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
随着时代改变、环境改变、普世价值选择而变动
同时社会共识在多元价值下又是模糊的,具有缓冲空间的
更明确的说,社会共识永远是走在法律界线之前的
社会共识是不是必然会形成法律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理由
1.行政上的成本。有许多琐碎的事情不适合以法律定之
2.缓冲空间的必要性。有些价值选择太多元,不适合以法律定之
3.立法机构的组成与效率。政治制度的问题可能使法律背离社会共识
我要再次强调的是:
法律本身不会推动社会进步,社会共识才是源头。
社会要进步,就是要有“进步的共识”再加上“有效率且充份反应共识的立法组织”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前者需要社会运动家的努力,后者需要政治制度的支持
那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价值选择才能称得上“进步”?
独裁为什么一定比民主“落后”?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到底何者比较有发展性?
Why nations fail这本书应该能提供一个观点
再来,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里面提到的“无知之幕”
也是一种寻找进步制度的好方法
: : 不, 我不是在说这种强迫性的事情.
: : 这里说的是“社会大众该鼓励什么, 认同什么人”.
: : 就像在捷运上让座给孕妇一样, 不让, 这不犯法的, 大可以说, 自己根本
: : 没有让的义务. 规则就是先坐下来的人, 可以一直坐下去. 可是社会还是
: : 走向鼓励及主张要让给孕妇, 不仅是道德理由的, 很务实地: 当自己或自
: : 己的妻子, 也是孕妇的时候, 她也需要这座位.
: 讲让座这个问题,假设没有"博爱座"的设置,要不要让座就是个人的问题
: 有时候明明就有博爱座,依据规定博爱座应该优先让给孕妇 但有中年欧巴桑坐了
: 博爱座 看起来正常年轻人正在正常的座位上 有人叫你让位给孕妇 你的感受如何
: 有时候人只柿子挑软的吃 你也觉得这是一种好的社会习惯?
: 就算我是符合可以被让座条件的人,我的想法就是一定是先看博爱座是不是有
: 应该让位的人 而非看近的座位因为白纸黑字定下来的东西应该优先遵守。
: 如果没有的话,那一般座位要不要让就是那个人个人价值观选择的问题,我无法苛责。
古典自由主义的论点就像你说的
规范以社会共识的最小集合为主,越少越好
规范以外的都是个人价值选择,旁人无从置喙
可惜历史证明了古典自由主义的失败,所以才有各类改良的自由主义萌芽
古典自由主义为什么失败?
主因是自由放任高度仰赖于“人性本善”、“理性假设”、“资讯完全透明”
主张即使不透过规范与政府干预,个体善意的理性选择下总是能作出正确决定
结果落入和共产主义一样的困境
也就是人性即不本善,没办法绝对理性,资讯流通也不可能完全透明
所以光谱最左边和最右边的两种政经思想都失败了
最后比较成功的制度,都是走中间的混合体
: : 无法自己找到该让座给孕妇, 除要订下一个法律迫你让座, 再写明博爱座
: : , 才去让座, 那么就是被律的生物. 跟上面那些我教过的初中生一样. 这
: : 是完全不去想, 也不考虑怎样令社会变好, 单纯就只是尽可能的逃避所有
: : 责任, 直至法律这种避无可避的责任出现为止.
: 可能是我们职业的不同,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是一定有是非对错,你的职业是个老师
: 你会有主观的是非对错,当然我没觉得哪个比较好,就我核心价值来讲"平等"
: 是最重要的,但非齐头式的平等而是 符合 同一事物应该用同一标准对待的标准
没有选择就没有进步(当然选择也有可能带来退步)
人没有核心价值,就会随波逐流,就只能当被动的追随者
“以同一标准对待所有事物”是种太笼统的概念
这最多只能说“具有逻辑一致性”,不能说是一种核心价值
“我不觉得一定有是非对错,只要符合法律规范下我不管其他人的价值观”
换一句话来说就是
“我的价值观以法律为最后依归”
前面说了,法律永远是被动的、走在共识之后很多步的
同时如果立法机制不善,法律甚至会抗拒共识的改变(然后就会引发革命)
随波逐流的追随者,通常不知不觉就变成了抗拒进步的保守派了
: : 把这标签为“理想主义”, 其实根本不现实, 台湾人最坏的其中一个习惯
: : , 就是把任何将世界变得更好的主张或尝试, 都说成是“理想主义”, 并
: : 立即认为这是不现实的. 最好任由自己不考虑去实行, 而不去谈那件事本
: : 身是否正确, 总之理想就全不现实, 全不能实行, 不需要实行.
: 我会讲富人的这个议题是,如果今天把这个人富人的身分拿掉,你是不是还会
: 同样这样要求他,其实前面讲怎么课税阿,炒房阿 都不是我本来想说的
: 你也许会讲,假如不是富人的话 也许某些人讲的话 根本没人会听
: 是的,假如是这样的富人 我觉得他因为被社会关注他的意见,自然他的意见要审视
: 但是如果今天一个低调的富人 他也没表现过要社会关注他的意见
: 今天被媒体查出他很有钱 所以就我们要课他怎么样超过一般人的标准
: 这是我不能接受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吧 有钱不代表我就要捐给穷人
: 你会说"捐赠财物给弱势是种美德" 对阿 但我的想法如果因为这种想法而捐钱的人
: 只是沽名钓誉而已,要帮助别人不一定要透过捐钱还有很多的方法。
: 假如不是这样想,而是捐助只是一种使自己得到帮助他人内心喜悦
: 那这种就跟捐香油钱一样,其实就是花钱买心安而已 更是看个人自己的想法
: 但我不会因为一个人有钱 都不捐钱 而对这个人有所非难 或是批评为富不仁
: 就算他的财产都是继承而来,那也是他合法取得的财富,要怎么运用只要不干坏事
: 我没有一定要他作好事的理由 如果他愿意作好事 我会称赞他 而不会觉得那是他的义务
: 这就是我们两个价值观差异最大之处,也许很多人跟你想法比较接近
: 认为有钱人就应该多拿一点出来帮助别人是一种义务,但我觉得有钱人是否愿意
: 多承担社会责任或是多帮助别人都是个人选择,不应该被认为"应该"
: 如果他今天愿意多承担社会责任或是帮助别人 我会给他鼓励跟掌声 而不是觉得刚好而已
上面这一大段文字,出自于你对资本主义了解太少
资本积累这种事绝对不可能“只是个人功劳”
所以一个人即使是“合法取得的财富”,也应该伴随有“如何分配的义务”
changlep在说的是这种“共识”
至于这种共识是不是主流呢?在欧美国家早就是了,人家对经济学研究的比较透彻..
在台湾,共识正在形成当中,最后会往哪个方向走不知道
以Why nations fail的观点来说,台湾正处在书中所谓的“历史关键期”
当下作出的选择,影响了国家会走向成功还是走向失败
而我希望台湾能作出成功的选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