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益]小弟的中国近现当代史课纲

楼主: youngleft (齐格飞)   2013-05-25 22:45:51
这是小弟自编的中国通史(四)指定阅读
尚请各位板友不吝批评指教。
【齐格飞中国通史(四)指定阅读】
http://siegfried777.pixnet.net/blog/post/96477477
授课范围:
中国近代、现代、当代史。
指定教科书: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上)(下)》(台北:晓园,1994)。
2月22日 一、课程介绍;中国近现代史分期与研究方法
1.柯文(Paul A. Cohen)著,林同奇译,《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
》(板桥:稻乡,1991),〈走向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国史〉,页193-259。
3月1日 二、中国近代史(一):清帝国的衰颓
1.唐屹轩,〈嘉庆皇帝的国家治理及其自我论述〉,《东吴历史学报》28(2012),页11
7-148。
2.王汎森,〈道、咸以降思想界的新现象─禁书复出及其意义〉,陈弱水主编,《中国
史新论─思想史分册》(台北:联经,2012),页415-449。
3.孔复礼著,谢亮生等译,《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台北:时英,2004),〈
1796-1850年间清代民兵政策的发展〉,页69-104。
4.林满红,〈明清的朝代危机与世界经济萧条─十九世纪的经验〉,《新史学》1:4(19
90),页127-147。
3月8日 三、中国近代史(二):外力冲击
1.刘纪曜,〈鸦片战争期间中国朝野的天朝意象及其衍生的观念、态度与行动(1839-18
42)〉,文复会主编,《中国近代现代史论集(一)鸦片战争与英法联军》(台北:商务
,1986),页273-303。原载于《师大历史学报》4(1976),页241-264。
2.王尔敏,〈外国势力影响下之上海开关及其港埠都市之形成(1842-1942)〉,梁庚尧
、刘淑芬主编,《城市与乡村》(北京:中国大百科,2005),页427-460。
3.滨下武志,〈资本主义殖民地体制的形成与亚洲〉,刘俊文主编,《日本中青年学者
论中国史(宋元明清卷)》(上海:上海古籍,1995),页612-650。
4.李尚仁,《帝国的医师:万巴德与英国热带医学的创建》(台北:允晨,2012),〈大
清帝国的海关医官〉,页55-108。
3月15日 四、中国近代史(三):内乱频仍
1.王业键,《清代经济史论文集(二)》(板桥:稻乡,2003),〈十九世纪前期物价下落
与太平天国革命〉,页251-287。
2.唐德刚,《晚清七十年(2)太平天国》(台北:远流,2003),〈“四不像”的洪杨割
据〉,页85-126。
3.李玉尚,〈传染病对太平天国战局的影响〉,《中研院近史所集刊》45(2004),页1-
51。
4.黄进兴,《从理学到伦理学:清末民初道德意识的转化》(台北:允晨,2013),〈太
平天国的挑战与义理学的再兴〉,页74-99。
3月22日 五、中国近代史(四):自强运动
1.吕实强,〈论洋务运动的本质〉,《中研院近史所集刊》20(1991),页71-89。
2.刘广京,《经世思想与新兴企业》(台北:联经,1990),〈代序:经世、自强、新兴
企业─中国现代化的开始〉,页1-22。
3.刘广京,《经世思想与新兴企业》(台北:联经,1990),〈晚清督抚权力问题商榷〉
,页247-293。
4.刘石吉,〈清季海防与塞防之争的研究〉,文复会主编,《中国近代现代史论集(八)
自强运动(三)军事》(台北,商务,1986),页83-119
5.王尔敏,〈总理衙门译印《万国公法》以吸取西方外交经验〉,《师大历史学报》37
(2007),页119-141。
3月29日 六、中国近代史(五):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
1.刘青峰、金观涛,〈19世纪中日韩的天下观及甲午战争的爆发〉,《思想》3(2006)
,页106-128。
2.吕实强,〈近代中国知识份子反基督教问题的检讨〉,文复会主编,《中国近代现代
史论集(四)教案与反西教》(台北:商务,1986),页191-207。
3.柯文(Paul A. Cohen)著,杜继东译,《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
(南京:江苏人民,2005),〈死亡〉,页141-171。
4.沈松侨,〈我以我血荐轩辕─黄帝神话与晚清的国族建构〉,《台湾社会研究季刊》
28(1997),页1-77。
4月5日 七、学术交流周放假一次
4月12日 八、中国近代史(六):晚清变法与立宪运动
1.汪荣祖,〈论晚清变法思想之渊源与发展〉,文复会主编,《中国近代现代史论集(
十二)戊戌变法》(台北:商务,1986),页1-32。原收於氏著,《晚清变法思想论丛
》(台北:联经,1983),页59-98。
2.李孝悌,《清末下层的启蒙运动,1901-1911》(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98),〈导
论〉,页1-14。
3.刘龙心,〈从科举到学堂─策论与晚清的知识转型(1901-1905)〉,《中研院近史所
集刊》58(2007),页105-139。
4.蒋永敬,〈革命党对清季立宪运动的批评─民报与新民丛报关于立宪论战之分析〉,
文复会主编,《中国近代现代史论集(十六)清季立宪改制》(台北:商务,1986),页
281-296。
5.张玉法,〈学者对清季立宪运动的评估〉,文复会主编,《中国近代现代史论集(十
六)清季立宪改制》(台北:商务,1986),页665-705。
4月19日 九、期中考试
4月26日 十、中国现代史(一):革命运动与辛亥革命
1.杨瑞松,〈打造共同体的新仇旧恨:邹容国族论述中的“他者建构”〉,《政大历史
学报》37(2012)页43-72。
2.黄自进,〈利用与被利用:孙中山的反清革命运动与日本政府之关系〉,《中研院近
史所集刊》39(2003),页107-152。
3.黄克武,〈改革与革命─辛亥革命是怎么成功的?〉,《传记文学》98:5(2011),页
52-64。
4.张朋园,〈辛亥革命的意义〉,文复会主编,《中国近代现代史论集(十七)辛亥革命
(上)》(台北:商务,1986),页9-19。
5.毛知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意义的初探─大陆历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定义与解
释〉,《政大历史学报》9(1992),页109-124。
6.吕芳上,〈儿女情短、英雄气长:辛亥革命时期的性别与革命〉,熊秉真主编,《欲
掩弥彰: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私与情─公义篇》(台北:汉学研究中心,2003),页 373
-400。
5月3日 十一、中国现代史(二):民初的军阀政治
1.张玉法,〈民国初年对政党移植问题的争论〉,文复会主编,《中国近代现代史论集
(十九)民初政治(一)》(台北:商务,1986),页143-174。
2.李恩涵,《北伐前后的革命外交,1925-1931》(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93),〈前
言:论“革命外交”的本质及其主导人物〉,页1-15。
3.唐启华,〈北京政府时期条约观念的演变与修约成果〉,《近代中国》152(2002),
页6-26。
4.李达嘉,〈寻找立国方针:梁启超的联邦与反联邦论述〉,《走向近代》编辑小组编
,《走向近代:国史发展与区域动向》(台北:东华,2004),页191-231。
5.沙培德,〈民权思想与先锋主义: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的政治主张〉,《中研院近史
所集刊》78(2012),页1-28。
5月10日 十二、中国现代史(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近现代思潮
1.唐启华,〈五四运动与1919年中国外交之重估〉,吕芳上、张哲郎主编,《五四运动
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政大文学院,1999),页63-92。
2.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新店:谷风,1986),〈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页7-57。
3.余英时,〈文艺复兴乎?启蒙运动乎?─一个史学家对五四运动的反思〉,余英时等
著,《五四新论:既非文艺复兴亦非启蒙运动》(台北:联经,1999),页1-31。
4.张灏,〈五四与中共革命: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激化〉,《中研院近史所集刊》77
(2012),页1-16。
5.潘光哲,〈“启蒙”与“救亡”的思想擂台:关于“五四”的若干思考〉,《传记文
学》98:6(2011),页26-49。后收入氏著,《遥想“德先生”─百年来民主与知识份
子的历史格局》(台北:南方家园,2011),页162-206。
5月17日 十三、中国现代史(四):内忧外患中的十年建设
1.黄金麟,〈革命/民权:训政的叙事建构〉,《清华学报》,27:4(1997),页459-492

2.雷祥麟,〈习惯成四维:新生活运动与肺结核防治中的伦理、家庭与身体〉,《中研
院近史所集刊》74(2011),页133-177。
3.王文隆,〈围绕满洲国成立的几个国际法问题及其影响〉,周惠民主编,《国际法在
中国的诠释与运用》(台北:政大出版社,2012),页35-80。
4.李宇平,〈中国经济恐慌与废两改元〉,《师大历史学报》27(1999),页93-120。
5月24日 十四、中国现代史(五):中日战争
1.刘维开,〈国防最高委员会的组织与运作〉,《政大历史学报》21(2004),页135-16
4。
2.罗久蓉,〈中日战争时期蒋汪双簧论述〉,《新史学》15:3(2004),页42-99。
3.冯启宏,〈战争与文化:近十年抗战时期文化史的研究回顾〉,《中研院近史所集刊
》53(2006),页193-226。
5月31日 十五、中国现代史(六):战后政局与国共内战
1.薛化元,〈宪政发展〉,赵永茂等著,《中华民国发展史:政治与法制》(台北:政
大、联经,2011),页55-91。
2.罗久蓉,〈军统特工组织与战后汉奸审判〉,国史馆编,《一九四九年:中国的关键
年代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台北:国史馆,2000),页515-546。
3.林桶法,《1949大撤退》(台北:联经,2009),〈战后国共内战〉,页9-44。
4.蒋永敬、刘维开,《蒋介石与国共和战(1945-1949)》(台北:商务,2013),〈检讨
总结〉,页282-317。
6月7日 十六、中国当代史(一):中共建政,不断革命!
1.李福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放弃新民主主义?〉,《中研院近史所集刊》40(2003)
,页189-240。
2.中岛岭雄,〈对外关系:从朝鲜战争到万隆路线〉,费正清、麦克法夸尔主编,王建
朗等译,《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上海:上海人民,1990),页276-
309。
3.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著,温洽溢译,《天安门:中国知识份子与革命》(台
北:时报,2007),〈变节者的喧哗〉,页517-560。
6月14日 十七、中国当代史(二):改革开放,中国崛起
1.王赓武,〈“党国民主”与三代海外华人的进与退〉,《中研院近史所集刊》67
(2010),页1-15。
2.徐斯俭,〈“党国”还是“共和国”?─中共政治变迁的一个内在逻辑〉,《政治科
学论丛》45(2010),页37-68。
3.王文杰,〈不均衡发展下的中国法制〉,政大法学院中国大陆法制中心编,《转型中
的中国大陆法制》(台北:元照,2011),页281-318。
4.吴介民,《第三种中国想像》(台北:左岸,2012),〈第三种中国想像〉,页27-63
。原载于王金寿等著,《秩序缤纷的年代:走向下一轮民主盛事》(台北:左岸,
2010),页353-383。
6月21日 十八、期末考试
作者: armed (战史版国共内战篇小天使)   2013-05-25 23:33:00
请问哪间学校的学生有此荣幸阿?
作者: woodgatel (woodgatel)   2013-05-26 00:15:00
谈军阀居然没有陈志让....五四新文化运动可能得要加上林志宏和黄克武的文章
作者: p0pblg9876 (joe)   2013-05-30 23:55:00
第一周应该可以充实一些背景 我推荐林毓生的文章〈二十世纪中国的反传统思潮与中式马列主义及毛泽东的乌托邦主义〉忘了打上 收在新史学
楼主: youngleft (齐格飞)   2013-05-31 13:53:00
感谢推荐
作者: p0pblg9876 (joe)   2013-06-03 12:02:00
Paul A. Cohen后来也有一篇修正《在中国发现历史》的文章〈变动中的中国历史研究视角〉中华版有收 网络也有http://ppt.cc/ddgy 这是网址 我想可以凑合著看
楼主: youngleft (齐格飞)   2013-06-06 23:07:00
甚是感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