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情报] 欧美哲学的吸纳与转化

楼主: 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   2016-05-27 00:57:36
※ [本文转录自 Confucianism 看板 #1NHn1Jhs ]
作者: 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 看板: Confucianism
标题: Fw: [情报] 欧美哲学的吸纳与转化
时间: Thu May 26 23:03:46 2016
※ [本文转录自 W-Philosophy 看板 #1NHn0twi ]
作者: 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 看板: W-Philosophy
标题: [情报] 欧美哲学的吸纳与转化
时间: Thu May 26 23:03:15 2016
复制 http://0rz.tw/qCHGZ
一、简介:
1916年,林茂生在《东亚研究》出版了台湾第一篇具有现代学术意义的哲学文献。该文中
率先以欧陆哲学研究阳明学说之创举,不但早于二〇年代后起的中国新儒家,更是开启台
湾哲学百年发展的序章。
台湾现代哲学的诞生,始于日本殖民统治下的西化浪潮(Westernization)。当时台湾面临
日本殖民同化所引发一连串在文化、语言、政治、社会上的生存危机。台湾青年积极吸取
欧美思潮,除了有其救亡图存之使命,也和各种风起云涌的社会改革倡议密切相关。自一
九一〇年代末期台湾受到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美国威尔逊的民族自决冲击后,台湾哲学
家也陆续引进德国观念论、辩证唯物论、美国实用主义与继起的海德格哲学,对上述生存
危机展开各种大胆的论述与运动。
二〇年代开始,林秋梧以马克思理论发展“左翼佛学”推动改革宗教。廖文奎在芝加哥探
讨德国唯心论、实在论与实用主义之争议,替后来的《个人与共同体》与战后台独理论打
下基础。三〇年代,林茂生在哥伦比亚大学以杜威教育理念批判日本殖民的教育同化政策
、陈绍馨则比较分析黑格尔与福格森的公民社会理想。至于洪耀勋以黑格尔与海德格来证
成台湾文化主体性的〈风土〉,更是战前最具本土意识的哲学论述。此外,曾天从由德国
现象学出发出版了《真理原理论》巨作、黄彰辉的剑桥笔记则充满了神学与形上学思辨。
随着四〇年代战事加剧与皇民化压迫,台湾哲学家转而退守学院内,却也出版了不少像《
纯粹现象学之构想》、〈实存之有限性与形而上学之问题〉等具学术深度的论著。
战后台湾社会巨变,有林茂生创办《民报》、廖文奎成立《前锋》、洪耀勋与张深切等人
在北京创办《新台湾》、黄金穗创办《新新》,以思索台湾文化之前途。台湾第一位女性
哲学家林素琴也在1946年进入台大哲学系担任助教。可惜在二二八与白色恐怖时期,林茂
生、张冬芳先后受难,廖文奎、杨杏庭流亡海外,而张深切批判儒学流弊的《孔子哲学研
究》则遭查禁。台湾哲学发生断裂,中国哲学取而代之。所幸,欧美哲学的养分并未中断
。五〇年代起有洪耀勋引进存在主义、黄金穗推广形式逻辑、六〇年代殷海光介绍逻辑实
证论与自由主义。此外,陈康、殷海光也开始在《自由中国》批判时政。而洪耀勋担任台
大哲学系主任二十年间艰苦维护的学术自由,虽毁于七〇年代“台大哲学系事件”,但八
〇年代后,郑南榕更将言论自由的追求实践,推向高峰。
回首百年,台湾哲学的发展步履蹒跚,沧桑尽历。哲学始于怀疑,常体现于对既有价值体
系的批判,故而台湾哲学的困挫,也常来自当权者的压迫。展望过去,思索未来,台湾哲
学又如何面对下个百年?为此,中研院欧美所特举办“欧美哲学的吸纳与转化:台湾哲学
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广邀国内外学者专家对台湾哲学之发展进行讨论与交流,期使相
关研究能更获得重视。
洪子伟/中研院欧美所
二、时间与地点:
2016年7月14日、15日(星期四、五)上午9:00起
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 研究大楼1F会议室
三、暂定议程:
复制 http://0rz.tw/q0xKL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