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改造进度淡水线穿堂层至少视觉上看起来好了不少
但我想讨论一个个人长久以来一直觉得的人流症结点
当然纯粹感觉并无统计资料佐证
就欢迎讨论看看囉
我指的是北车B1层往B3淡水线穿堂层动线
这里汇集中山地下街、Y区、京站/北转、台高铁及机捷的转乘人流
而主要的症结发生在B1>B3电扶梯及北车站体>此电扶梯的楼梯
在这里常观察到排下楼电扶梯的队伍延伸到中山地下街防火门(蓝色)
而上行电扶梯标示引导往北车站体及机捷的主要人流动线又是与此队伍冲突的左转(红色)
导致人流互相冲突更拖慢了下行电扶梯的消化速度
且这条下行电扶梯人多时已经常态站两边了,北捷又不太可能调整电扶梯速度
那能不能从调整电扶梯上下行配置及引导人流着手?
现行配置为
|楼梯|上行|上行|下行|
若改为
|楼梯|下行|上行|上行|
并在北车站体就先行将往北捷人潮分流到东侧现在较少人使用的楼梯
即可将两个方向的人潮分开,
(现在才发现这张没把楼梯画出来)
且楼梯比起现在要穿过上行人潮才能抵达,这样的配置可能更容易吸引轻装的族群使用楼梯分流
也降低电扶梯负担
这样改完除了需要在台铁区域拉红龙跟改标示及初期派人引导外
对北捷也不会有什么成本面的提升
讨论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