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ball原著是一位财经记者写的书
这本书不是放在体育区或小说区,而是放在金融商业区
它是借由运动家这个例子
说明没钱鲁蛇在残酷世界中求生的方法
电影翻拍不可能照搬原书,内容会有所取舍
剧情会把焦点集中在主角的作为如何改变环境反败为胜
如果把所有前因后果写得完整又清楚
那是纪录片而非剧情片所该做的事
文学艺术创作要适度精简才不会冗长
另外,Moneyball这套豆爷也不是开创者
但是“贫穷鲁蛇谷底翻身二十连胜”总是比较吸睛
有时候人们认为棒球统计学(Sabermetrics)的兴起引发传统派与数据派之战
流川枫:“打篮球不是算数学”,数据派给人只会算计的印象
但有趣的是,所谓传统派球迷重视的打击率、打点、盗垒、胜投、自责分率
那一个不是比数字大小,他们比这完这些数字后再嚷嚷说数据不是一切
所以我觉得这根本不是什么传统派数据派
而是老学校派(Old-school)和宅宅派(Nerd,Geek)之战
棒球统计学里有一个概念是棒球最珍贵的资源是出局数
出局数就像电脑游戏里的“命”,只要不死,永远可以延续下去
所以就期望值来说,
牺牲一条命所换来的分数如果不够多,都是不划算的
但到比赛后期,一分定胜负时
分数就会比出局数重要
宅宅派认为,传统数据往往不能显示球员真正的贡献
队友、环境和运气都会影响这些数据
贡献和能力也是不同的东西
不过常见的是半桶水响叮当,一知半解就认为发现真理
把话说满然后互相攻击一些虚幻的东西
这也是社会常态
※ 引述《bigDwinsch ()》之铭言:
: 大家好! 小弟棒球很外行
: 最近看Moneyball
: 里面说运动家队的GM Beane较不重视打击率、打点、盗垒等数据
: 而是上垒率、保送率、三振率
: 也不喜欢短打 高飞牺牲打
: 上垒率 保送率比打击率客观 打点也本来就有盲点
: 但电影里说为何短打 高飞牺牲打 盗垒 运动家队不采用?
: 这我就没办法理解了
: 短打 盗垒是因为数据统计的期望值太低吗? 得分失败机率>成功?
: (我不知道大联盟的数据 有的话请大大分享!)
: 高飞牺牲打小时候看觉得很合理阿 三垒可以跑回来得一分 为何不用?
: 请各位大大解惑 尤其想知道详细的大联盟数据 期望值
: 因为这部电影好像美化很多东西 跟现实运动家的成功有出入(好像投手很强 电影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