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Fitzwilliam (Out of touch)》之铭言:
: 最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小市场球队好不容易把一个球员养成了,却没有财力长期留用他
: ,因此不得不让他成为FA走人,或是提前把他交易给别人,看能不能换点选秀权或其他种
: 子回来。
: 结果则是一样的:小市场球队只能眼看着自己养出来的强投强打一次次在同联盟十几二十
: 场对战里压着自己打,甚至回到同一分区里长期肆虐蹂躏。
: 这让我忍不住想到,为了兼顾公平竞争原则,除了要求小市场球队必须实现挖到石油一夜
: 暴富赶快发财这种事之外,有没有其他在制度上让彼此显得势均力敌一点,让双方实力更
: 接近而不是完全一面倒的保障?
: 就交易这部分而言,最先让这个选手登上大联盟的球队,在未来一定的期限(看是五年还
: 是十年)之内,是否可以在这人透过交易或FA签约前往其他球队时获得某种参与决定权,
: 比如大联盟方面征询最初养成球队的意见之后决定允许或否决交易/签约?
: 这是其中一种可能的发展。应当还有其他保障小市场球队的方式。
: 看起来好像很中职。只是实力相差太悬殊的比赛实在也没有太多可看性,或是太多渴望奇
: 蹟的空间。
版友说了
1. 国内选秀与国际选秀slot有限制签约金额,避免大市场球队选秀花大钱
2. 国际选秀改为按战绩给Slot金额高低
3. 给小市场球队competitive balance lottery
再补两点
1. 对球员不公平,本来球员有多少价值就该付多少钱
就像台湾老板看着Google 微软 艾斯摩尔等顶级外商用高薪吸走人材
自己给鸟薪却喊著抢不到人材..
2. 花大钱的球队未必战绩就好 小市场球队也未必烂
CHC跟NYM前几年 典型的花大钱 战绩悲剧的案例
年年花100M~140M 成果....
NYY 90年代后期到前几年会强绝对不是单纯花大钱 原因就不多说了
我觉得STL十几年来是非常成功的球队 2001~2013这13年来9次晋级季后赛
拿两座国联冠军 两座WC 虽说红雀实在不算是小市场球队
球队薪资大概全大联盟第十名左右
2001到现在平均每年约花90M 近几年也大概100M上下
但能有这么棒的效益 证明红雀高层确实很强
小市场这几年成功的案例OAK TB
结论: GM怎么养农场 怎么交易 怎么签FA是关键
可以去整理看看球队薪资排名跟战绩排名的对照
球队薪资的影响 球队薪资影响比你想像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