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genie2 (新挑战)》之铭言:
: 写一下我对 W-L 的看法…可能会有些不同的观点
: 基本上我同意这是一个过时的数据
: 但是要了解它为什么被设计成这样,就不能不了解时代背景
: W-L 的概念什么时候产生的?有超过一世纪以上了
: 一世纪以前的棒球长得什么样子?
: 那是投手出来就要拼完投,一季先发40场可能35场都是一个人包到底的时代
: 所以很多 W-L 现在看起来不合理的地方,在当时都很合理
: - 投不到五局?那这场比赛你作为先发根本就是失格,连基本要求都不到
: 球队赢了也跟你无关啦
: - 先发没有拿 W 的资格之下,哪个后援投手拿 W 看起来很武断?谁运气好
: 刚好在场的时候球队弄到领先就拿 W?
: Corner case,不重要,反正一年也不会发生太多次!
: W-L 这数据在先发吃大多数局数的前提下的确是很合理又好懂的
: 但是现代棒球已经早就不是长那样…
: 先发五局 0:0 平手退场,牛棚接力大战一天到晚都有,说球队七下灌三分赢,所以
: 七上那个投手拿W,那的确是运气啊。
: 先发投了五局无失分,中继的才丢一局就整碗捧走,社会观感不会很差吗?
: 不是说 W-L 没有设计好,是因为它被设计的年代根本不会有这种情形
大致能同意你说的这些
在以前那个几乎没有后援投手观念的时代
先发投手得到胜投,几乎就等于球队夺胜
假设你“现在”身为一个总教练,手上有5位轮值的先发投手,7位后援投手
你调度时的最高目标就是取得这场比赛的胜利
对你来说,只要可以把胜场数留在自己球队的任何一个投手手中就好
至于谁拿到这个胜投......你这个教练会care吗?
看到前面几篇的推文我才知道
原来还是有很多人无法分辨 credit wins 和 team wins 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命题
对古早年代的投手来说,胜投的确能代表比较多的意义
但在职业棒球的面貌已经大相迳庭的现代而言
“胜投”这个数字对于一个投手也不再是绝对要努力争取的数字
举个例就好啦
100年前的纽约巨人队王牌投手Christy Mathewson,年年局数都破300
生涯先发552次,435个完投,373胜,188败(373+188>552)
显然他每一次先发出赛都必须要负担很多的局数
所以在那个年代
先发投手的胜投多寡,对于一个球队的贡献度的确是很直观的没错
因为几乎不会有no decision的情形
那现代呢?
一个球季先发30场搞不好还只有10胜10败,另外10场“无关胜负”
“无关胜负”这四个字看起来就是很有问题的
坐在电视机前面的我对于这场比赛的输赢影响力也是“无关胜负”的啊
一个在场上真正有投过的人,怎么可能和比赛的胜负没有关联?
只是他并没有被credit到任何表征性的胜败相关数字而已
借此就可以证明“胜败投”这东西的瑕疵是多么离谱
在分工细腻的现代棒球,其所代表的意义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 就算先发只投五局,接下来大概也是后援的投三四局
: 从现代的角度去批评 W-L,的确是拿民国的剑斩清朝的官无误…
: 是棒球的进步让 W-L 的观念过时,变得难解释
这不是什么拿民国的剑斩清朝的官的问题
而是在讨论“胜败投”到底有多少存留的必要性
如上面所述,既然它是这么过时的东西
我不理解,探讨它存废与否有什么“过于理想化”的问题耶
我想反问那些觉得胜投一定要留、或是看到“废胜投”就直接开嘘的人
请问您们觉得“胜投”非有不可的理由是什么呢?
1. 可以定义投手强弱
2. 可以和不同时代的投手拿来互相比较
3. 可以当作入选名人堂或赛扬奖选择的标准
4. 历史共业啦萧规曹随啊留着就对了
只要再讲一件事就好啦
Mike Mussina各位怎么看?
当过金鸟和洋基队的多年王牌,表现稳定,胜利保证
拿过冠军戒指,各项进阶数据都胜过一堆名人堂内的强投
但是生涯累积只有270胜153败
如果只要看胜投,他大概要花十几年的时间才有可能进名人堂
也有可能根本就进不去
但这合理吗?
明明就有更多东西可以证明他是一个具有名人堂等级表现的投手了
为何还要执著在胜投上面?
以前的胜投和现在的胜投,对于一个投手而言意义完全不同啊
喊著拿不到胜投很悲情的同时,不就代表你也认同这个数字很失真了吗?
既然如此,一边又觉得这种不合时宜的东西非留不可
这样的逻辑,怎么看也同样不合理啊...
现代棒球基本数据中,我再也想不到能和胜败投相提并论的烂数据
没有什么是牢不可破的啦
赛扬奖可以开始不重视胜投,那名人堂也是有可能会开始不重视胜投
等到大家都不重视胜投,电视报纸也不会再写胜投两字的时候
胜投就会慢慢式微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