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翻译] 深入钱球:球员养成,第二集

楼主: uranusjr (←這人是超級笨蛋)   2008-06-12 22:58:15
《钱球》确实为 MLB 的球员选择带来新气象,“棒球数据学”。棒球数据学掀起了
一阵风暴,最主要的现象是,球队开始聘任拥有常春藤联盟文凭的年轻 GM,他们则
疯狂聘任一群统计学家,好遵循这个系统。没过几年,大部分的新聘员都得再找新
头路了。棒球数据学在理论面或实际面,都有自己的局限。
真心想要利用棒球分析学,来建立与维持自己相对其他对手的球团们,现在正
面临一个大难题。他们需要拓展用以分析的数据广度。如果发现了新现象,他
们必须辨认出自己系统中需要修正的关键。他们需要找到拥有足够技巧的人,
来找到这些新发现。他们需要建立一种文化,能够包容这些新知识及其改变。
最后,他们还得想办法,让其他球团不要发现自己的神秘配方。在球团于棒球
数据库中徜徉时,这些都是必备的知识,但也就是棒球分析无法提供的秘诀。
因为棒球分析是死的。
— 2007 年九月 4 日,“6-4-3,你们将得到的资讯。”Gary Huckabay 著,
Baseball Prospectus
http://www.baseballprospectus.com/article.php?articleid=6666
(好棒的网址)
好消息是,只要存在着问题,就存在着机会。在养成 MLB 球员方面,假设现在的平
均是每 50 位成功两位,那么只要每年增加一位,就是 50% 的养成效率成长;每年
两位就是 100%,依此类推。
就 50 中两位的成功率来看,有没有可能,大联盟球团根本不懂怎么有效选择并养
成球员?或者用更卑劣的讲法:有没有可能,大联盟球团根本不知道怎么衡量他们
称作“天份”的东西?想在球员观察与养成上产生显著进步,就要了解“天份”究
竟是什么,以及怎么将这个天份养成为打者或投手,仅此而已。
对球探和球员养成而言,所有的完美人才都拥有五种特殊技能。他们能持续安打并
上垒。他们能持续强力地打击。他们能投出 100 mph 的球速,且准度精妙。他们接
起球来像吸尘器,跑起垒来像飞跃的羚羊。但在不完美的真实世界里,三种技能占
了最重要的地位:打击、强打、以及投球。
Eddie Bane:我们大家都知道,球棒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具。要了解,不能简
单把所有技能分数总和除以五。打击能力大概要乘以四,才能和其他部份相加。
你得有游击手的打击。只有手套灵活是绝对不够的。
“深入钱球”要传达的讯息很简单:大联盟球团(所有的球团?)并不够了解决定
打击与投球成功与否的最基础球员特性,即最好的球员如何挥棒及投球。这就是球
团失败的根本–即使有大笔预算,仍然无法持续打造一支具竞争力的成功球队。要
了解球员如何有效率挥棒与投球,不只需要在研究上拥有难懂且专门的知识,还需
要应用这些知识,来建立对球员养成最有效的环境。
这个论点要怎么证明?
两年前,《棒球美国》的 Jim Callis 曾在 1991 至 1997 年间前十轮选秀的研究
中写到:
“我们发现,90 位大学球员(8.8%)和 77 位高中球员(8.4%)最后至少有几
年能在大联盟固定上场…虽然大学生的固定上场球员略多,高中生在平均水准
以上的人数占优,在所谓好的固定球员(3.2% 对 1.5%)和明星(1.1% 对 0.9%)
都领先。”
为什么前十轮的选秀球员中,只有少于 5% 能达到高于 MLB 平均的水准?为什么一
些球团在养成大联盟球员上,比其他人要更成功?为什么一些选秀后段才被选中的
球员,也能成为成功的大联盟选手?球员选择与养成的决策者究竟是否了解球探、
教练、以及指导之间功能的异同?下面是百万大挑战:你的球团真有参与球员养成
的专业吗?
还有…
球员养成的决策者是否有必须的背景与知识,能了解天份、类型、优良机制、手掌
速度、手臂力量,以及其他字眼都只是主观的形容,几乎没有任何量化或可测量的
意义?球员养成的决策者是否了解哪些物理训练能增强球员表现,哪些的目标是维
持现有表现水准并避免伤病?球员养成的决策者是否了解今日的资讯科技能提供几
乎即时的球员衡量?
以及最基本的问题:球员养成的决策者是否了解,为什么这么多球员拥有能够登上
大联盟的能力,但最后却办不到?
作者: chordate (封侯事在)   2008-06-12 22:59:00
重点在5%啊...上大联盟有多难...
作者: dufflin (怨憎會 愛別離 求不得)   2008-06-12 23:01:00
辛苦了~ 也许消遣一下不同论点的人正是"正题"呀 XD
作者: abc12812   2008-06-12 23:13:00
呵呵,Nyman本来就很喜欢铺长梗
作者: abc12812   2008-06-12 23:17:00
到最后又会说"其实全部的重点只要一句话就解决了"
作者: abc12812   2008-06-12 23:19:00
然后就真的只用最后一篇把全部想讲的给讲完XD
作者: Jeremyhon   2008-06-12 23:20:00
感谢翻译
作者: mdbbd   2008-06-12 23:54:00
P
作者: hsnudo (王建民加油!!!)   2008-06-12 23:57:00
有看有推
作者: hc1118 (人˙非)   2008-06-12 23:59:00
作者: pigjoe ("B"elieve)   2008-06-13 00:34:00
辛苦了 有看有推!!
作者: abing75907   2008-06-13 00:46:00
推翻译
作者: uilnivla (soulone)   2008-06-13 02:10:00
推推,这个系列其实很有趣
作者: adamyen (High~~~~)   2008-06-13 19:37:00
push...辛苦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