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delay了,最近很懒得用电脑上PTT,不过还是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我自己在30岁前后也有很强烈的危机感跟不甘愿感,
所以在练完基本功之后,找了很多不同的机会去尝试,
有start up、有转型做业务、做PM、也转型做过管理顾问(资安BCM等等);
其实,我后来发现兴趣跟视野的高度,决定了我自己未来的出路,
也是因为这个领悟,所以我走回老本行做IT,不过,幸运得更上一层,
当然,也只是那么一层而已。
我们可以把办公室生态说得很残酷,比方说:会做不如会讲,会讲不如会拍马屁,
会拍马屁不如会抓机会抱大腿等等,只是,每个人用不同的方法诠释,
当然,一个值不值得跟的老板,和一个值不值得长期投资的工作环境,
也是要好好花心思沉淀慎选的。
我自己不是一个可以静下心琢磨技术的人,换句话说,我每个领域玩得都不深,
但是我玩得很广,在此同时,我也会在每个领域里努力累积两个重点:
1.把技术磨到可以跟技术人沟通的程度。
2.培养挺我到底而且可以给我实质帮助的服务厂商。
靠着这两点,配合还有我在业务、PM、管理顾问的一些soft skill,
慢慢终于摸到一点点从公司管理层面的边缘,
学着用ROI、五年的long term plan、尝试采用外部资源杠杆等,
跟大老板协调资源,并且做出可以说服业界的成果。
写了很多自己的经验,只是想要用这段历程来分享,
技术是一个培养重点,沟通协调能力也是,表现与说服技巧也是,
但是,应该可以尝试把眼光放远、把角度拉高,
真正了解为了什么而学技术,为了什么理由下跪而取得需要的资源,
为了哪些理由付出自己的时间跟心血,
然后据此换来相对应的薪资、回报以及发展的前景。
我自己现在的功课是怎么样改变组织、导引策略方向、学习更高效率的practice,
当然还有跟外国人的勾心斗角与做表面功夫。
在台湾从事MIS是一个辛苦的领域,却也是逐年在提升重要性的领域,
这是我个人的感觉,15年前有电脑的员工是有特定专长,
现在的员工一天没有电脑就没有产出。
我自我感觉良好的认为,走这一条路可以一路走下去,
而且可以让我这个3C控充满热情跟冲劲的继续下去。
现在,我真的只能说,从我的观点,自己的兴趣和你看待事情的高度,
决定了很多事情;当然,我也很有可能错了~
但是我一定要说,做MIS,技术不是一切,
而且坚持技术至上,很有可能反而会害了自己。
如何有手边的工具跟技术能力,为自己跟公司创造出看得到的价值,
才是你应该花时间思考的事情。
最后提醒一点,记得不要让自己的工作选项越来越少,
而是要越来越多,这样,才不会被不安全感驾驭自己的选择跟决定。
越来越不专业的MIS,只能老生长谈了;
都是自己的经历,请有限度的参考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