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 魏晋风云之十六国混战: 暴起暴落的前燕

楼主: hgt (王契赧)   2024-03-17 17:08:39
本文摘录自以下网址: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76778/fullpage
现代人对于“入关”这个词的基本反应,都是“清兵入关”,入你个万里长城山海关。不
过我们知道,汉晋其实通常说,出入塞,而不是出入关。一直到唐朝,更有“边塞诗人”
这个流派。严格要区分的话,可以说是过去边疆的防守单位比较小,作用在监视控管大于
抵御封锁。汉唐之际,真正需要抵御封锁,以关守之的,就是京畿了。
关中喊了几百年,比洛阳八关更深植人心。所以举凡秦末新莽,甚至五胡乱华的这个时间
,所谓的“入关”,其实都是指入关中。不过这里就借代一下,来看从东北进入中原的鲜
卑族。
慕容鲜卑,是西晋永嘉以后,辽地的霸雄。虽然是胡人,但他们选择尊奉东晋政权,而非
北方汉赵。慕容氏受封燕王,作为东晋的北方军阀,对石虎后赵进行袭扰。代代相传,真
的就是传两代,来到了第三代:慕容俊,也做慕容儁。
慕容俊有何特别?就是说他本是燕王世子,父亲过世的时候,原则上他应该要等候东晋使
者到来,才能继任王位。但俊没有。
俊直接登台,并且宣布我大燕国即日起为燕王元年。春秋王国自纪年,那就是不把天子放
在眼里了。俊的野心,国人皆知,但万里之外的东晋不知,该封的,该赏的,一点没少。
这时,正逢后赵皇帝石虎过世,石虎子孙争权夺位。俊自然不会错过个良机,点起了20万
兵马,循隙出战。慕容鲜卑的时间抓得十分巧妙,趁著第一波反太子战争开始,鲜卑大军
向幽州推进,攻下蓟城。俊迁都入蓟,以为据点,展开了幽州平定战。
中原大乱,幽州大战。
当中原胜利者冉闵脱颖而出,慕容俊也顺利一统幽州,但冉闵先行称帝,并派遣使者拜访
慕容,希望能够携手合作。俊并未亲自接见使者,而是让自己的下属去会面,并在一旁偷
看。
慕容这边问:“听说冉闵只是个平凡庸才,忘恩负义,杀戮篡逆,难道上天也允许这样的
人当天子吗?”冉魏使者答:“不同的天子,有不同的祥瑞来表示他们可以称帝。我们皇
上以战平天下,这是商汤周武的行为,连孔子都赞同的。”“要说出身,曹操还不是宦官
养子,但只要为了正义而战,又有什么不可以的?”
这个大中华辩才一定要翻译一下的。平常两汉相辩你还不觉得怎样,如今胡汉论战,是不
是强词夺理的味道就出来啦?
慕容官员摇摇头:“去年襄国来跟我们请救兵,说玉玺在他们那边啊,他们才是真天子吧
。而且我听说你们皇上为自己铸金像,但却没能成功,这样也算有天命?”冉魏使者也是
有点火大了:“我们皇上诛胡的时候,就已经把玉玺拿到手了,你听襄国在胡扯。什么铸
金像的,更是胡说八道。”
慕容俊在暗处挑了挑眉,他知道冉魏使者已经在强辩了。
慕容俊既然授命官员有此二问,其实就已经显示出他的立场。一挥手,鲜卑士兵们搬出柴
薪点火,准备对冉魏使者严刑拷打一番,但使者仍是十分硬气。就在这时,慕容俊才走了
出来,一脸淡然的说“两国交兵,使者难为,放了他吧。”装大方?不是,慕容俊是出来
宣战的啊。
放走使者后,鲜卑大军展开了进攻。其中战功最彪炳的,莫过于俊的弟弟,恪。啊糟糕了
,五胡演了这十几年,都套路啦,这个慕容恪到后来肯定是要篡位的嘛。
还好,没有。慕容鲜卑启动了“三巨头”政体,倒也多撑了几年。耶?这不就是汉朝的“
三公”老招术吗?慕容鲜卑的特色,其实就在于“仰慕儒学”。你看俊一上来就问祥瑞,
求玉玺,其实就是一个铺陈了。
由于冉魏不是一个很牢固的政体,当慕容恪擒杀冉闵后,其实仍有许多将领负隅顽抗。给
宋明理学看,那就是忠臣啦。随着继续进攻,祥瑞也出来了,玉玺也出来了——真的在冉
闵这边啦。
到这边,劝俊称帝的戏码当然就要上演了。俊也略懂谦让:“吾本幽漠射猎之乡,被发左
衽之俗,历数之箓宁有分邪。”我本蛮夷,天命怎么会有我的份呢?内行人都推三次,不
过俊真得也就推这一次而已了。大燕皇帝,在攻下邺城后登基了。
俊的野心,国人皆知,但万里之外的东晋不知,东晋还以为,该是跟慕容合流,重回中原
的时刻。派往燕国的使者,却被俊喷了回去。“你回去跟你们天子说,我受中国的众人推
举,已经成为了新皇帝。”
还记得石勒死前曾留下谶文:“天子将从东北来”吗?慕容鲜卑炒作了这个预言,得到了
幽冀地区的普遍支持。并且,开始向山东进攻,这个地区,主要隶属于东晋。
河南当然也不能放过啦。却说后来的两秦君长,这时都死了老爸,但苻氏有遗命,转战关
中去了。棋差一著,继续扮演东晋忠臣的姚氏,这时只能选择投降大燕。但随着大燕扩张
领土,苻氏下属的太守,也纷纷请降。北方仍是宁死不降的,只剩下段氏鲜卑的龛……在
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也不过就支持了一年。
注意到吗?其实东晋的殷浩北伐,本来已经进驻洛阳,收复了大半江山,就连西凉也有意
响应。普天之下,当时只余幽冀的冉魏与后赵为患,甚至最后,冉魏之外,莫非晋土。但
就在攻下幽州慕容翻脸不认人的情况下,局势迅速的翻转了。
北方复杂的割据是一部份,东晋本身的问题,想必更为严重,而久慕儒学的大燕治国,自
然也不是冉魏那种打着汉家旗杀无赦的莽撞之举。慕容俊修复了铜雀台,帮父亲留下49岁
的老马立雕像,告诉众人这是像西汉末年的鲍氏骢那样的神兽。鲍氏骢是西汉累世三公的
大臣鲍宣坐骑,这是个抵抗王莽的名臣,同时也象征著大燕将不会屈从于东晋这种权臣体
系之下。
更重要的是,百废之中,更需礼与法。礼规诸侯,法制百姓,但须有度。慕容俊手下就有
人注意到了这件事,决定先放宽条例,并且加强“唯才是用”。不是曹操复生,这个建议
,反倒是当初差点被慕容俊烧死的冉魏臣子所提。
大燕稳了,东晋也站稳了防守的脚步,不让燕军继续南下。同时,关中苻坚继位,同样是
坚守住了。西元357年,撇开西凉不算,天下又呈三分之势。
慕容俊虽有意一统天下,但在臣子的劝阻下,仍以休养生息为主策。360年,慕容俊过世
,命慕容恪等辅政。虽然慕容恪并不觊觎大位,但其他人就未必了。特别汉人政权的惯例
,皇帝驾崩就是出兵良机,东晋又拉拢了大燕洛阳一带的守军,展开反攻。
慕容恪冷静应对,先退叛军,又安排重夺洛阳。东晋不敌而退,但双方劳民伤财,那是免
不了的。好死不死,接下来数年北方水旱灾连发,按照儒学逻辑,罪归三公。曹丕一度取
消了这种莫名其妙的机制,不过以黄老治国也就那几十年而已。还好大燕皇帝虽年轻,也
是明白事理,努力劝留了叔父。
可在内外交逼之下,慕容恪不久也过世了。而得到王猛的苻坚,则趁机动手了。东晋当然
也没闲著,权臣桓温紧接着跟上,三国再陷战火,连年不休,遍地开花。
燕臣有心整顿朝政,无奈大权握于外戚之手……不是,写到这一句你就要知道,大燕国有
多么“汉化”了。没有草原民族在靠杯说族长老婆干政的啦。最终,东晋捡刀失败,苻坚
消灭大燕,俘虏年少的大燕皇帝。距离慕容恪过世,仅仅过了3年。
我对慕容内斗的兴趣不大,就不多写。至于苻坚如何消灭燕国,那就等到他的霸主传奇再
说。就像前面提到的,慕容燕国对于儒学者非常的重视,但很可能流于清谈的程度。这个
在《十六国春秋》中被称为前燕的国家,凭借武力迅速成为北方第一国。
说得一副国力鼎盛,但其施政内容着墨比起儒皇石虎,简直没有能拿出来说嘴的地方。整
个很有汉武套路,也仅限于征伐能力。将亡之前,卿大夫还在建议“习兵教战”、“从戎
之外,足营私业”、“罢浮华,禁绝奢,峻明婚姻丧葬之条”。
我不是要批评缓不济急,而是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大燕没有办法有效驱使辖下的人民与
士兵。他们所占领的中国地方,并没有真正臣服。我想这才是大燕国败亡的主因,简称为
“儒家形式主义”。
"兵不速济者何也?皆由赋法靡恒,役之非道。郡县守宰每于差调之际,
无不舍越殷强,首先贫弱,行留俱窘,资赡无所,人怀嗟怨,遂致奔亡。"
大概翻译一下这个问题所在。大燕在调动兵员的时候,会先发动贫弱的,社会底层,弱势
会先被征召。应该有人已经看得出问题了,这一直存在于永嘉之乱后的北方,用比较容易
理解的话来说就是“豪强兼并”。
当豪强在地方的势力大过于官府时,你的政令就不行了。你的劳动力,兵员,全部都只能
针对最弱势来发动。于是弱者的自保方式,不是投向政府,而是投向地方豪族。在这个恶
性循环底下,政府将会成为一个空壳。
五胡乱华期间,正是最完美的舞台。特别我们在后赵篇提过:后赵的卿大夫与地方豪强,
正式被分割了。不懂还以为政清民和,懂了就知道,那表示官员只能空口说白话,地方影
响力荡然无存。从此往后,才造成了“没有民意基础,没有财力”的废物官员来架构朝廷
的黑暗时代。
相比之下,真封建时代的政府要好上千万倍:那时,官跟民是息息相关的。官为民着想,
民为官做事,才能够成正向的循环。而世家大族有钱人,不提供资金,也不提供人力,除
了嚣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对政府的不信任。
2012年的台湾选举,就曾经有大商人出来表态,普遍也相信,就此决定了那场选举的风向
。北方的政治型态转变,注定了接下来的政权,都不可能长久。这些豪族,将会比军阀更
为难缠。我们也可以肯定,只有当豪族回到政治圈,新的统一王朝才会诞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