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录自以下网址: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73806
魏晋风云之匈奴汉国(下):汉赵与后赵,“民族自决”与“中华道统”两条路线的对决
西晋灭亡,中国正式进入南北朝时期?没有,一般都是从东晋灭亡才算起。现在叫做,衣
冠南渡,北方分裂。我们都知道,西晋被匈奴人所创的汉国消灭。那为什么进入了分裂?
因为汉国自己就分裂掉了嘛。
汉帝刘聪死后,发生了重大的叛乱,让汉国的东西两大军阀都动了起来。名义上是“合力
消灭叛军”,实际上则是双方在争夺匈奴汉国的遗产。西大帅刘曜,取得了天子六玺,称
帝。东大帅石勒,则夺取了汉国二帝“尸骨”跟礼器。
有宗庙,才有国家社稷。刘曜虽然率先称帝,但却被石勒扼住了“龙脉”,该当何解?如
果刘曜是个正统的汉人,那有两个选择。
第一,打入平阳,把宗庙抢回来。刘曜不行,刘曜目前的实力,其实不足以正面对抗石勒
。现在只是石勒尊重匈奴汉国卿大夫,说穿了,人心所向,“人”从来不是老百姓,是贵
族。因为自己的兵力较多,就毫无顾忌的跟对方开启全面战争,那是愚笨的行为。
第二,另建宗庙,这一招则颇有深度。在东汉初年,成本算是最低廉:你只要帮刘邦写个
牌位供起来办个法会就好,人心思汉嘛,反新莽嘛。可是,三国时代这一招就不流行了。
为啥?当初大家都拜的结果是啥?力强者胜,那还拜个屁,不如称帝。
称帝的好处是什么?天子拥有分封诸侯的权力。我们常常有一个错误的认知是,天子是一
国的君长,并不是。天子是诸国的君长,不是领导者,是裁判官。皇帝才是试图增加“唯
我独尊”定义的部分。
那为什么要把这两个名词拆开来看呢?因为,天子是部落民主的产物,属于较古老的文明
时代。而匈奴,鲜卑,之所以被汉人称为“落后文明”,就是因为他们大部分的认知、习
俗,还停留在较古老的时代。
石勒是亲汉系,刘曜则是匈奴派。匈奴派决定先称帝,另起宗庙,不祀汉帝。刘曜把自己
的祖上请进了宗庙,成为了一个全新的国家,他不拜刘渊父子,另立国号“赵”。
"以水承晋金行,国号曰赵。"
后来的学者,把刘渊的汉,跟刘曜的赵,合并称为汉赵。不过从这边你就可以知道,刘曜
政府这时的宣告,是要成为晋朝正统继承人的。为什么要称为汉赵,跟接下来的动作很有
关。
"冒顿配天,元海配上帝。"
配天,指的是“我族的始祖”,配上帝,指的是“我家的始祖”。元海就是刘渊的表字,
因为跟李渊相冲,所以唐人不称“渊”,以表字记。
这个两套拜法,是周公旦发明的。当时周朝始祖拜后稷,家长拜周文王。周文王不是周朝
的王,而是周国的王。感受到政治玩法的巧妙了吗?顺带一提,汉武帝原本是让尧配天,
刘邦配上帝,但是王莽执政,就改刘邦配天,汉文配上帝——汉文帝其实是政变上位的。
刘聪,也是政变上位的。
新政府的意思也挺明白,我们确实是继承冒顿与刘渊的匈奴国,但我们不承认刘聪。那拜
刘聪的石勒政府,也就没有正当性了。但是,刘曜并没有要跟石勒翻脸,相反的,封了石
勒为赵王。
从汉人角度看,要懂这件事很难。天朝底下,怎么会有同名国?从匈奴角度解释就很简单
:刘曜是单于,石勒是左贤王。
"署勒太宰,领大将军,进爵赵王,增封七郡,并前二十郡,出入警跸,冕十有二旒,乘金
根车,驾六马,如曹公辅汉故事。"
就算前面都看不懂,最后一句应该也懂吧?谁不知道曹公辅汉,司马辅魏,辅到最后就是
改朝换代。刘曜这么大方,才刚即位就决定要把赵国传给石勒?当然是缓兵之计啊。
从一开始就说过,刘曜的真实战力不如石勒。为石勒送上这第一执政,储君之位,自然就
是在告诉石勒,下一个就是你了,不要冲动啊。好吧,石勒也不打算掀起争端,就派了一
个亲信前往刘曜阵营“献捷”。而刘曜的封赏使节团,也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眼看北方匈奴势力又要团结起来,却有人向刘曜告密,说石勒的亲信前来,其实正在打探
刘曜这边的军力配置。刘曜一听就紧张了。一旦石勒知晓虚实,别说受封赏,只怕马上就
会杀过来。刘曜连忙下令使节团返还,顺便去抓捕石勒亲信,将其斩杀……这种就是政治
谎言,看多了自然就会反应过来。
真的害怕石勒打过来,怎么可能去杀石勒的亲信,又停止封赏。这全部都是在惹火石勒的
动作啊。我们先看,结果石勒当然就是大怒:“没有我跟我的弟兄,你们刘家能建国吗?
能称帝吗?现在有了成果就要收掉我们,马的,什么赵王赵帝,我自己就可以当。”大手
一挥,“置太医、尚方、御府诸令。”
这写得很含蓄,不过稍有古文知识应该都已经警觉了。
太医:皇帝的医生。
尚方:皇帝的工匠。
御府:皇帝的仓库。
石勒在干什么,石勒在准备称帝。所以前面的政治谎言,其实就是石勒提供的。石勒本欲
称帝,但被刘曜夺得先机,只好来喊声:“刘氏不仁不义,我自称赵。”
两个赵国,就此进入草创阶段。
为什么要叫赵国?因为汉属匈奴地,在战国时代,最主要就是赵国的领土。刘曜跟石勒在
争的,就是“谁是匈奴正统。”可事实上,论贵族,说领土,匈奴就是刘曜。说到底,两
个赵国,就是石勒生事挑衅的方式。
而当时一分为二的,也不只是匈奴汉赵。司马晋朝,也分成了两个。江东司马睿的晋室,
后来活下去变成东晋,大家都认识。比较不认识的,则是上邽司马保的晋室(上邽就是诸
葛亮北伐,经常需要占据的祁山道要地)。
东北侧沦陷地区,也有一支晋军,由大将刘琨与段部鲜卑率领。这时候,他们选择支持司
马睿政权,与江东派出的将军祖逖,一起对石勒政权发动攻击。
西方这边,刘曜又面对着什么呢?普遍认为,司马保只是傀儡政权,他的友军,也选择投
降刘曜。那应该没什么问题?问题反而在匈奴本身。不要看刘曜好像得到匈奴多数贵族支
持,曹操也得到多数汉臣支持啊。但当曹操前面的反对党,是江东孙权这么强,蜀汉刘备
这么大,曹操底下还是铁桶一片吗?
当刘曜建赵,石勒也说他要建赵,匈奴人自然也会动摇。
是的,就像东北刘琨只是个招牌,反石勒阵营中更多是鲜卑的兵马。西北侧的匈奴氐羌,
散兵游勇,就选择了司马保为他们的大招牌,一起反抗汉赵国的统治。这边的主要战场,
就是所谓的雍州,大约是街亭跟长安中间的区域。
两个赵国,一边各自对抗自己境内的晋军,一边时不时打个几场。大约经历了10年光景,
两赵才正式展开决战。刘曜的赵国,消灭了司马保的晋,而石勒的赵,却没有与司马睿的
晋分生死。
在我们进入到两赵决战之前,首先要知道一件事。五胡乱华,本身是一个“为赋新词强说
愁”。五胡不是在晋朝末年入侵中国,而是自两汉以来就生活在中国境内的乡镇村落。即
使是今天的中国,今天的台湾,仍然有跟汉人不同文化,不同习俗的部落存在着。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受到文化的感召,但我绝对可以确定,资本主义是吸引蚂蚁的蜜糖。只
要学会资本主义的游戏方式,你的财富将会增加,你的生活将会改善。为了融入这个游戏
方式,人们学习语言,学习文化,来找到自己在这场游戏中的位置。
而匈奴人为五胡,找到了一个全新的位置。更准确的说,是刘曜找到的,胡人可以当天子
,可以建朝廷。汉赵随着与各族征战,把各族纳入领土,让各族长老成为卿大夫……这不
是中国史上第一次,而是中国史上又来一次。到这里,才真正符合课本所教的:“五胡驱
逐了汉人,在北方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
一如“黄帝驱逐了蚩尤,在北方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被驱逐的,只是首领。与其说没
有正义邪恶之分,不如说,从今天开始,匈奴就是正义。汉人同意吗?当然不同意啦。更
重要的是,咱们是五胡乱华,五族共治(笑),只有你可以当皇帝吗?鲜卑羯氐羌,一样
都不同意的。
匈奴的起义,在刘曜讨平各族后,来到最高点。不是疆域过人,功绩震天,而是刘曜打开
了“民族自决”的大门。这跟持续借用“中华道统”的石勒,是绝对不相同的道路。可以
说,当时中国的西侧,在进行的是五胡融合战。东侧,则是正在上演中华道统争夺战。
最终,西军败给了东军,五胡,也将展开成十六国。汉属匈奴,近400年来的旅程,即将
要划下终点。他们不是匈奴的全部,却是中国民族政策最早最清楚的代言人。
南北朝,会是中国最黑暗的时代?还是,最不一样的时代?
在儒教帝制底下看不清楚的事物,现在,应该要看得更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