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IESE带奖心得-推Synergy

楼主: wwwbc (Gaelach)   2022-04-10 18:54:03
(代)
申请背景
四大医工所,GPA 3.77/4.3
工作经验:4年顾问,1.5年台商业务
GMAT: 690
TOEFL:101
顾问:Synergy/ Teresa & Ethan
申请学校
IESE MBA
申请结果
IESE MBA R2 Admit (w/scholarship)
整体准备时间线
2018年8月-2019年7月:思考要不要MBA
2019年8月-2020年10月:准备托福(三战)
2020年11月- 2021年9月:准备GMAT(四战)、确认选IESE
2021年10月:准备托福 (第四战)、找顾问
2021年11月-2022年1月:准备申请文件
2022年1月- 2月:准备面试
2022年3月:offer get
顾问的帮助
由于明确知道自己选IESE,所以直接找上Synergy。选择Synergy的原因是,快速直接的沟
通、跟顾问聊得来(毕竟有时候需要讨论心里有困惑的事情,如果选了气场不合的顾问,
合作过程中也很难开口)、有协助申请IESE经验、符合我的预算因素,基于上述几点,当
天聊完就签约付钱了。整个申请过程下来,我认为CP值极高,很感谢顾问们的用心协助!

以下是申请过后,觉得值得推荐的点:
1.申请文件准备:对于我这种看着Essay题目开始犹豫不绝,拖个三四周才会落笔的
人,Synergy的模板真的是一大帮助。当然模板是参考,绝对是跟自己的Essay不同。
Ethan跟Teresa也会特别确认会不会跟模板有重叠性,他们都是强烈要求写的跟模板完全
不同。
2.厘清个人特点:撰写Essay前,Ethan跟Teresa都会针对CV去挖掘我的优势,并且抓出那
些吸引到IESE面试官的特点。像是我社团的团队合作与得奖纪录,帮助美国教授的团队进
入中国市场等。挖出特色后,怎么论述与段落安排都是非常重要的,要思考怎么让不了解
的人看懂并抓到重点,这块顾问们给予很多协助。
3.热情服务:服务合约里有明确可以来回修改几次。有一份推荐人的推荐信完稿后,
我才给推荐人看,结果没想到被大改内容,我当时还想着怎么办,修改次数被用光了,幸
好Ethan很Nice,我都还没出声,就直接表示会再帮我找人润饰一次以确保品质。非常感
人!
4.面试准备:Teresa是先说明面试官的准备方向与提供面试题目,基本上照着准备,我觉
得就没太大问题。提供两次Mock interview,在interview后会说明优缺点,像是内容框
架、肢体语言、穿着。也有请在美国人帮忙mock interview,觉得很不错,可以练习适应
语速快的面试官(像Tomo)。毕竟Mock的机会当然是越多越好,Synergy的面试服务做得很
完整。IESE还有Assessment Day,也就是像Open day那样教授上课,然后分组讨论,这块
也有请录取同学来分享准备经验跟实际过程。
5.战友配对:准备面试有个战友一块准备会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分享焦虑、观点跟资源。
也很感谢介绍了一样是申请IESE R2的战友,后来我们也都双双录取~
还有一点很值得推荐的,Teresa本身就是IESE校友,录取后,也有开一个分享会,向录取
的学生们提供就学经验跟准备事项,像是生活安排、住宿、银行、学校生活、实习等不同
面向,给第一手情报。
但还是得说,不管是找哪个顾问,申请上都要自己多做功课,要有自己的提问能力、搜
集整合资源的能力、分析判断力。顾问就是投蓝的左手,做为辅助。
以下是我的面试经验~ 请享用
面试官是Tomo桑,非常Nice的人,也会让你感受到他很仔细在听你讲的每一字句。基本上
,Tomo桑从家庭背景开始询问,想了解中间换环境的选择依据,跟你未来的规划的匹配性
。(白话一点就是你到底知不知道你在哪?你是谁?你现在在干嘛?你未来要干嘛?)
我的面试问题主要如下,每一题还有被追问细节,我忘了就没写,总共被问了45分钟,
剩下10分钟是让我提问,提早5分钟结束。
1. 家人对你的影响?
2. 为什么不接手家里的公司?
3. 什么让你从其他健康产业的申请者脱颖而出?
4. 你人生最大的失败是什么?
5. 你觉得最难应付的人是哪一种人?
6. MBA可以带给你什么?
7. 我还有申请哪些学校,我觉得最大差异是在哪里?
8. 以后想要在哪里工作?
接下来是说明我准备期间做了什么事,以及申请中的疑惑。关于申请文件与面试准备,已
经很多心得文有提到,我也是参考执行,便不再提起。
准备的期间,我做些什么?
1.了解学校:有很多种方式,像是参加学校open day, panel talk, 学生分享会、QS MBA
展览、跟校友聊天、看学校的网站与部落格、看Clear Admit, CD, 一亩三分地,
GMAT Club等论坛,了解其他人都是怎么选学校,及怎么评估学校如何帮助自己。
2.选校:学校pool是不断变动,因为了解其他学校或是更深入认识后,觉得不适合。
后来看到喜欢的学校,又继续考GMAT,把分数拉高。
我一开始看NUS,是因为在亚洲离家近,排名不错,整体成本低,所以选择,但后来发现N
US是金融会计著名,跟我的职涯方向
相差慎大。也有看Insead,在亚洲、排名高跟极高比例的毕业学生担任顾问是吸引我的
原因,后来放弃是因为一年内要实习、学习、找正职、建立人脉,我自认无法(也不想)短
时间很好地做到这些事。中间还有考虑中欧。如果未来打算长期在中国发展,我会认为中
欧是第一选择,校友跟当地资源无庸置疑。
3.看MBA劝退文:像是”没人敢告诉你的MBA大揭秘”、一亩三分地论坛的” MBA学位在欧
洲职场的作用”等都是非常反指标的文章,我都很推荐,自己也看了三四遍以上。
毕竟国外MBA都是几百万投资,是比买一间房子便宜不少,但房贷背了至少有房住,念完M
BA可不保证高薪就业,只保证多一笔不小的债务,还有不知道有没有用的学位光环。
透过劝退文,可以反思自己对于人生各种事情的优先度及重要性。说不定你其实不需要MB
A,或是国内MBA就够了。
题外话,我在刚开始准备时,被在科技业的跟担任医生的朋友们问说,“年薪三百万不难
阿,为什么要出国念书跟工作?”这个提问也真是点醒我啊,台湾有不少高薪工作
(只是我拿不到?),以及舒适的生活环境,为什么选择出国留学,是值得好好思考。
4.跟校友/在校生聊天:我大约跟30个校友(不同学校)聊天,IESE就差不多占了10个
。聊之前要对自己对学校的考量点想清楚,一定要准备一分钟自我介绍跟基础三问Why
MBA? Why now? Why IESE?,毕竟这些可以让校友快速了解你跟你的未来方向。
聊什么呢?
基础常见问题都可以在学生分享会跟MBA展览上提出,其他比较细节或是会随着时间变
动的问题,我觉得可以问在学生。我个人的话,问在学生就是当地生活、特定课程的内容
、社团、实习与正职机会、对学校观感。问校友的话,就是针对工作方面了,像是学校在
当地市场的发展、怎么申请到这个工作、这个工作的内容与发展等。建议聊天前都做好功
课,然后不耻下问,时间控制在20分钟。
5.参加英语社团:练习small talk,这边极推Langisland,是免费的资源。毕竟做好smal
l talk跟流畅有条理的应付非预期问题,都是可以透过这些活动不断地去训练。
如果是想改善中式英文与发音,建议找一对一家教,拿着MBA面试问题去当训练教材,
让家教一句句的雕用字遣词与发音。
以下分享当时申请时的一些盲点,仅代表个人立场:
1.第二轮会不会没有奖学金?
不会,但女生还是比较好拿奖,毕竟女学生比例在学校排名是有影响力的。
2.第二轮会不会录取比较少人?
不会。但如果是常见的背景,就要更用心去挖掘自己的特点。像是我发现截止目前在这
届录取名单里有不少人是Healthcare产业,所以我猜才会在面试中被问如何从相关背景
的人中Stand out出来?
3.没有管理职会影响吗?
IESE没有硬性要求申请者有管理职,也就是专案的领导经验也可以。IESE除了领导经
验,还有重视个人在团队合作的表现,像是Assessment day就是评估团队合作的过程。
4.需要现职主管的推荐信?
非必要,但如果主要经历都是在现任公司,这个躲不掉,赶快想想怎么跟老板开口吧。
5.什么算是国际经验?
跟招生官与校友聊完后,我个人想法是,所谓国际经验是工作中用到作中用到外语的比
例,与国际合作的深度。像是在中国工作,因为仍然用中文,不算是国际经验,顶多算
是海外工作。像是,如果是跟国外客户合作的专案经验不太算,毕竟只有面对客户的时
候才需要讲外语,对内沟通还是用中文,除非用外语沟通占超过60%。
像是,国际合作专案的深度,如果就只是做做杂事,其实也无法算是国际经验。总而言
之,语言、外语比例、参与深度都是国际经验的考量点。
6.到底要不要看排名?
我目前还没就业求职,不知道排名真正的影响力,但想分享排名对于我选校的影响。我
主要看FT与Economist,FT我看的是学生背景、三年后就业状况与薪水的表现,Economist
是看学校师资、教学表现与学生多元性。
IESE其实在pre-MBA学生背景的排名不高,好像50左右,是靠学校教学相关服务跟学生
多元性拉起排名。由于我需要扎实的商业课程训练,以及累积多国深度合作经验,后两
者就对我未来职涯很重要。但如果对部分人来说,薪水跟就业表现才是首要考虑的,那
就可能是结合pre-MBA student
profile跟post MBA performance综合来看。
7.录取的人怎么都那么厉害,我真的可以吗?
录取的人基本上都把自己的学经历与特点前前后后梳理完毕,知道怎么呈现最好的最吸引
人的一面。我当时有这个疑惑是因为还没把自己整理过一遍,不了解自己的优势与特点,
以及怎么合理地呈现。我想说的是,勿妄自菲薄,每个人都有其特色,都是璞玉,只是在
台湾的教育环境下,习惯了谦虚与不自信。在考试的过程中,无聊时候可以挑自己的一段
背景进行整理,相信都很有帮助。
作者: bluecopter (大家爱潜水)   2022-04-12 21:05: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