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大龄牛分申M7要重考吗?

楼主: airturtle23 (三只小猪)   2022-03-16 23:31:51
每周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大龄牛分申M7是否要重考?
问:
各位大神好!想申请MBA两三年了,但是拖延症晚期,眼看从低龄申请拖到超过平均年龄,不得不开始准备
Dream School是Wharton,请大家帮我看看希望大吗?
女生,国内出生长大,现为新加坡国籍
本科新国大,双学位GPA 商科4.5/5(一等),工科4.45/5(二等上),换算成4分制大概分别是3.6和3.5。
GMAT一刷730(Q51V38, IR8),作文成绩还没出。这是花了一天准备选择题,一天准备作文,半裸考的成绩。达到了Wharton的平均分,可是在中国和亚洲申请人里这个成绩算差的吧?纠结需不需要再刷G,750 - 760比较保险?
工作经验4.5年,在新加坡,某五百强,公司行业top,主工业生产,个人领域supply chain,管培生项目,一直在轮岗,没有exceptional的升职经历或者管人经历。
Dream School是Wharton。
另外想申请两个HS之外的M7,和Insead。现在申请到入学时已经快30,时间紧迫,所以只好速战速决,不打算再拖多一年申请。
以上背景,感觉各种成绩都属于达到平均,似乎够用,但是没有特别突出的。请大家帮我评估希望大吗?还需要刷G吗?谢谢!
答:
根据成功协助个案们录取哈佛等M7 MBA,及拿下耶鲁MBA奖学金的经验,
以及毕业后进入世界各大创投、私募、管顾,与财星全球总部的生涯咨询经验
楼主算新加坡人,原则上G不用重刷。
天才型牛人,有780实力。有跨文化背景,业界龙头企业管培有潜力,
有Cross-cultural experience与insights可以发挥。
还要看为何没有Management资历?
若完整建构生涯导向的申请文件,则M3可以说探囊取物。
但有太多问题需要处理:包含Why Singapore,why dual-degree,why not master,why supply chain,why MA,career goals,career gap,why MBA,why now,why USA,why Wharton?
可以说随便一个有经验的Adcoms都会问这些问题~
就笔者以往参访Stanford MBA的经验,Admission Director会翻箱倒柜要找Who are you?
甚至细到会去猜想你的宿舍室友可能是什么模样?
并不是名校/高分/双学位/名企,就能顺理成章地进名校MBA就读。
不然哈佛也不会每年可以拒掉两百个GMAT满分的申请人
还要看Why you?What’s your career calling? how have you impacted the world? and how will you impact in future?
根据常年生涯咨商经验,楼主的拖延症是有原因的,从发文的语调不温不火就看得出来。
就心理学界对快乐的定义是五个字母PERMA,其中的M—Meaning“意义”可以说是生涯能否持续的关键。
当个案没有朝热情方向前进,或还在找寻热情方向时,会本能性地先以“Growth-oriented”成长导向出发,以现在换取未来,并以此暂时逃避探索热情的问题。
楼主的管培经验就是很典型的搜寻与成长导向。
然而,一旦出现成长停滞,大脑会再度意识到“生涯意义与热情在哪”的问题,
甚至会发现过去的努力究竟意义为何?到底要成长到哪里去?人生到底怎样算成功?没有意义的成就就算是能餬口,内心的空虚也像没有活过一样。
甚至更有甚者,潜意识会算不出过去食之无味的痛苦努力,究竟是为何?
甚至有可能会为了终结痛苦而自绝。
而多半在这时,MBA会被误认为是任意门,事实上却是一个逃生门。
就算毕业了,由于选择过多,因而继续重蹈覆辙的机率非常高,直到找到热情为止。
然而,毕业就业后,多半就会立刻面临成家压力,届时转职成本会瞬间飙高到无限大,然后多半就将错就错了,造成中年失业与下一代的教养问题,而至恶性循环。
事实上,人的生涯是由生涯三要素组成:兴趣、性格、专业能力。
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生物尤其人类在求生过程中,会在资源支配者(父母)与资源竞争者(兄弟姐妹或近亲、同侪等)中,求取最大竞争资源。
而在求生过程中,大脑为了要加速资源取得,而会将个体在环境中的求生利基制约,而成为兴趣—简而言之,就是在应对父母与手足甚至同侪的过程中,建立“赢”的习惯,并且久而久之养成个性。
透过对生涯三要素—兴趣、性格、专业能力的探索,将能找出每位个案平均三种核心驱力,以楼主来说可能是“主流竞争”、“跨文化适应力”,及“综合性成长”。
提炼出这三大核心驱力像金字塔的边柱一般,进行组合与投射,就能得出一个“不再工作、快乐致富”的生涯。
因此,楼主为何会移民新加坡就成了关键,并且应该是小时候就过去的,不然难以适应Singlish与移民竞争,更别说要在新国大双主修商管与理工。因此家族背景必有特点,并且与楼主的“主流竞争”与“跨文化适应力”的个性养成有直接关系。
另外,从大学主修的选择开始,就出现热情探索的过程,很可能因此才双主修商管与理工;
并且在毕业后又再出现一次,透过管培轮调,来试探可能的热情选择
而选择是生产龙头的供应链,或许再度跟“主流竞争”与“跨文化适应力”有关,一方面进入龙头企业又搭上供应链的主流顺风车,另一方面又能同时运用跨文化适应力及语言的优势。
然而,生涯三要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