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MBA生涯公益解惑:写出哈佛麦肯锡青睐履历

楼主: airturtle23 (三只小猪)   2021-08-04 18:59:51
每周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如何写出录取哈佛、耶鲁MBA奖学金,及带领创投、私募、麦肯锡、谷歌、亚马逊等全球总部青睐的履历表
原文出自:
http://mbacareerfitter.blogspot.com/2021/08/mbambamba.html
麦肯锡、谷歌、亚马逊、耐吉等全球总部不是只需要人才,而是需要有人来开创未来。
甚至有些人不需要企业光环,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样运用热情与开放性思考,挑战爱因斯坦,用自已的方式改变世界。
而名校是在模拟就业,同时也需要学生引领未来。
甚至在申请前,一旦挖掘出真实快乐致富的生涯方向,就应该急起直追,径行升迁、转职。
古谚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唯有搞清楚自己的驱动力与价值观,并且了解对方的策略需求,也才能创造双赢。
根据史上最畅销生涯管理书”What Color Is Your Parachute? (这样求职 才能成功)”一书的论述,根据统计,履历表平均被阅读的时间只有22秒。
像看报纸一样,没人把履历看完的。
履历的重点也不是要把做过的事全部列上,而是要策略性的传达关键讯息,以满足劳资双方的价值供需。
同时,见表要见人。
雇主的逻辑是,当前有特专人才需求,要找到一个不仅满足这项职务需求的人才,而是要能超越期望,重新定义未来,并且可能要能跟公司文化相处到退休的人才。
因此要找到一个对此项职务有长期热诚的人,除了性格要自然吻合此特专职务的条件,也要同时能够长期相处,不要矫揉造作,不要无头苍蝇,不要崇尚光环,不然“水某嘛ㄟ对人走”。
而MBA申请是在模拟就业流程,因为在各校兵家必争的排名中,“MBA毕业就业成功率”、“MBA毕业起薪”,及“MBA后雇主满意度”等就业指标,占了申请人可控条件的四分之三。
并从大量申请文件之中,找出各类背景的代表,来做最大组合,成为一个能产生最大互动的班级,用以与其他同级名校做出策略区隔。
而要成为某领域的顶尖,必须要有强大的热诚,以及长期专注的累积,也就是全球畅销书“Outlier”里所提到的“一万小时定律”,在某专注领域中,每天八小时,需时五年。
然而古今中外的伟人,少说都是十年、二十年以上的努力
要有如此强大的专注力,必须要有高度的自我了解,才能做自己所爱。
因此,要建立A字架履历:以划时代的量化/质化结果、并带出个人风格为各成就点,以兴趣递减的方式堆叠,就能将产业变革足迹与个人发展交会于使命愿景的顶点,带领企业开创未来。
而若想达到如此“指南针”般的履历,必须要透过“情绪流体理论”,先探索出青出于蓝的兴趣技能,投射出真实快乐致富的生涯方向,就会出现像雷射般的生涯路径,并指向使命生涯愿景。
之后就会自然贯串愿景进程中的所欠缺技能,贯穿适合学校即企业,操作商业机器,开创未来。
(待续)
Sincerely,
David Lee
作者: hsnuyi (羊咩咩~)   2021-08-04 22:35:00
有点冷清 以后每周给你推好了XD
作者: caesar76513 (弱水三千)   2021-08-06 21:50:00
推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