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生涯三驱力之二--性格

楼主: airturtle23 (三只小猪)   2015-04-28 12:43:12
生涯三驱力之二—性格
生涯目标的定义,除了上述的兴趣之外,还需要顺应天性,配合上自己的性格特性
如此将能产生高度一致性的生涯,并进行未来投射,
而这也是招生委员检视申请人自我了解程度,并预测未来成功的关键所在。
每个人天生就是独特的,这是生命所赋予的美。既然如此,就该好好地运用它。
根据多年生涯咨商经验,性格可以定义为:“每个人先天与后天养成的个性、习惯,与价值观的独特总和。”
可以想像成是一种个性与价值观所形成的“形状”,
就像小朋友玩积木一样,圆的积木塞不进方的凹槽,反之亦然。
如果说兴趣是方向与油门,那性格算是煞车,并可用来修正方向。
没有这个煞车来协助聚焦,并顺应天性的话,将会一路乱冲,哪也到不了。
举个容易懂的例子:Nissan出的“东瀛战神”GT-R,一度是世界仅有的三部“2秒俱乐部”之一,
加速极其猛爆,然而为了因应加速性能,他的底盘非常“恶狠”,
在运动模式下,压过坑洞时会直接掉下去再顶上来,容易对乘坐者的脊椎造成伤害;
且其回转半径非常大,后座也非常狭窄。
这种底盘的特性跟回转半径的限制,就是它的“性格”。
这样的性格让它难以在蜿蜒山路或坑洞路面中尽情展现,
因为遇到发夹弯要倒车回转好几次,又会一直掉进洞里,要载家人出游也几乎不可能。
为什么性格在生涯管理中这么重要呢?
很简单,一方面性格定义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独特性(连动物也是),让我们成为独特的个体;
而另一方面,正因为它定义了我们每个人的独特性,照理说应该排在生涯驱力的第一位,
但因为性格本身不能拿来当饭吃,
生涯还要靠兴趣的长期经营,从而在满足社会经济需求之后,持续成为专业实现与社会贡献的志趣,
因此性格在不能当生涯第一大驱力的状况下,仍屹立不摇地站上第二大驱力。
至于一般观念中,取决是否有工作资格的“专业能力”,因为容易取得且取代性高,
且只能短暂的满足眼前工作条件,并不能确保长期生涯的持续提升与独特性,
因此在生涯三驱力中敬陪末座。
性格部分,举例而言,有个案喜欢把东西排得好好的,整整齐齐,
或许是因为家中从小的训练或是家人有环境洁癖的关系,养成他这种独特的性格,
因此,在选择工作时,他把这种性格条件拿来当挑选工作的“形状”,挑选能把东西排得整整齐齐的工作。
或许有人会问,如果他这么喜欢把东西排得好好的,为什么不是兴趣,而要归类在性格呢?
因为在文章的开头说了,性格是一种形状,是用来当煞车用的。
这名个案并不是因为喜欢把东西排得好好的很开心,
而是如果东西没有排得好好的,他会受不了。
因此,它对于东西的整齐程度有某种程度的排斥感,
因此不是兴趣(他不会想把已经排的很整齐的东西排得更整齐),
而是当东西不整齐的时候,他如果不去把它们排整齐,他会睡不着觉,浑身不安。
因此,当有这种性格特性出现时,在生涯上可以拿来运用,作为一项先天的条件,
而对于某些特定形态的工作,会特别上手。
因此他后来选择供应链管理及仓储管理。
这有点像“如鱼得水”的观念,并不是因为鱼得到水很高兴,而是鱼没有水会无法呼吸而死去。
这跟许多人在选填志愿时所用的删去法有点类似,只是观念更复杂延伸。
而把性格拿来当生涯选择的第二大要件有什么好处呢?
要先从工作与事业在社会经济上的本意讲起。
人们生于社会,是一个互利共生的概念。
即使是看似与世隔绝的自耕农,事实上他们的耕具、原料、农地、肥料等,都来自于社会的不同团体。
人们工作赖以为生,是透过劳力对于社会贡献所产生的财务回报。
因此是人与社会互动的结果。
而这背后有只无形之手,就是供给与需求所形成的经济。
经济所探讨的是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简单说就像假日大台北居民要从国道五号去宜兰都会塞爆,平日却没什么车,
所以要去宜兰玩最好请假去玩,或是平日根本就不用上班,再不然就不要走国道五号,
不然僧多粥少没水喝。
事业也是这个道理。
许多人因为对就业的不安感,而一心想要与众不同,
在既定的游戏规则里与竞争对手一争高下,就像在假日塞爆的国道五号上想要飙车一样,
实际情况根本动弹不得。
然而,殊不知每个人出生就是独特个体,天生就与人不同,
只要找出自己的独特性格再加以发挥,自然会出现独特立足点,
一方面找出好玩的不止是宜兰,也可以不要假日去,或是绕道走九弯十八拐,
或是更酷的,自己发挥性格与兴趣,及所培养出的独特能力,自己成为一个景点,
让人家来找你玩,还可以一边赚钱,
就像北海岸的知味乡玉米一样。
这样一来,就不用塞车了,还可以分散车流,大家都有得玩。
举例而言,某个案大学念法律系,毕业后却进入广告产业,
而后又进入旅游业企业端行销。
怎么转这么大?
深入挖掘后发现,大学念的是为了满足父母期望,是来自关怀与孝敬的个性,
然而由于父母是公务员,生长环境较为枯燥,因此毕业后选择进入光鲜多元的广告业,
然而因为追求效能的个性,无法忍受提案被客户一笔勾销,因此选择进入企业端自己来。
而旅游业是因为承袭父母早年高材生高度自我要求的个性,容易给自己高度期望,
而喜欢靠吃喝玩乐来排解压力,因此进入旅游业如鱼得水。
这是一个典型的兴趣、性格与专业能力三方拉锯的案例。
因为孝敬个性选了法律系以满足父母期望,
而广告业一方面是兴趣,另一方面又是无法忍受枯燥的个性使然,
因此,个性会压过兴趣,形成只要能够体验多元事物都有可能成为兴趣,
但一旦枯燥就无法忍受。
然而,后续又因为其追求效能的个性,
因为不能忍受熬夜准备提案,却被客户看心情否决的白忙一场
(然而有些人觉得是练习越多,因此个性因人而异,而这就是性格之美),
因而选择进入企业端,来掌握主导权。
最后就专业能力而言,由于当初大学念的是法律,
可将“可转换技能”的逻辑与法规专业,应用于行销的逻辑式市场推导,
并发挥法律个案的“规则中游走”的训练,来做理性的创意发想。
这部分将于“生涯驱力之三—专业能力”专文中解说。
根据经验,性格的养成,其背后最大的单一影响在于家庭,
当然还有日后潜移默化的环境形塑,甚至遇到重大变故所产生的个性与价值观转变。
而在挖掘性格的过程中,可以依循心理上一项关键的“认知协调”本能
作者: Dayeah (!!)   2015-04-28 22:08:00
关于煞车的比喻很妙,谢谢分享
作者: gina3031049   2015-05-12 15:59: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