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Google trend on B-School:Does MBA still worth the pri

楼主: CKevin ( )   2014-08-06 10:39:09
纯粹觉得这个讨论串很有意思 所以手痒来回应一下 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MBA的价值: 成本分析 or NPV?
你试着用其他可以取代MBA功能的成本,来推估MBA收费是否合理,这个想法还满有趣的
不过既然是考虑投资报酬率,为何不是用NPV来推估?以未来的收入增长来衡量价值?
这边推荐一下一位MIT的学妹的旧文章,之前也有在版上出现过http://goo.gl/bcLOz
总归一句话,不管是用成本或是用收入来估算,不确定性都太高
也始终有个自由心证的X factor (友情、人脉、经历、回忆...)
不过 我想点出几个您可能忽略的点
1.网络教学取代MBA
网络教学的确是一大趋势,也引起很多争论,我个人认为现阶段尚未能取代MBA课堂教学
商管教育跟理工科教学上很大的差异在个案跟课堂讨论,这种程度的讨论激荡尚无法取代
以Stern来说吧! 虽然最有名的公司理财课,Damodaran把所有的教材甚至上课录影
全部都上传到他的网站,但是每年都还是整班350人去上他的课
就是因为实际听课、动手实作还是不一样
跟老师的互动、准备考试、报告跟Project中,所学到的东西似乎也还是无法被取代
另外,学校也知道现在的教学环境不同 Stern跟Ross都很努力地在跟当地企业结合
Stern 开设了Operation in NYC (Vagas) 两校都有跟当地企业合作的Consulting class
更别说Career club也有许多个案竞赛、Consulting Projects,希望提供学生更多实战
回到本文,感觉您有一点默认MBA会被MOOC取代,这点建议重新考虑一下
2.不只是生涯规划,MBA可能会是您职涯(生涯)的转捩点
回到Merquise大大的本文,MBA毕竟是以求职为出发点的学校(店)
希望你先有想法、有相关经验最好,这事她们收人的标准
然而,讨论串中忽略到的却是MBA提供的"弹性以及可能性"
MBA提供很多人转职的机会以及跳板,以前有强者说过,转职有三个面向
地域、产业、功能
之前的讨论串集中在同产业类似功能但是转职到北美工作
虽然过程很辛苦,成功的人不多,但MBA的确提供所有人一个"机会"
这个机会价值多少,似乎也很难估算
另外,在找工作、转职跟探索的过程中,所学的经验跟自己视野的拓展又是另一回事
最后,我不建议把MBA单纯看做One Stop Shopping或是Total Solution
毕竟,这个概念还是着重在CP值,MBA一点都不便宜阿(笑)
我必须老掉牙的说,MBA是个旅程,自我探索,挑战极限的机会
近年来MBA的价值不断地被挑战,毕业起薪或是薪水增长跟不上学费涨价的速度
我知道这样讲很不负责任,但是MBA是一场赌注也是一种投资
问题在于
要知道自己要什么? 投资及收获是什么? 最糟的情况又是如何? 机会成本有多大?
这些在每个人心中的绝对价值都不同,你不需要说服别人,说服自己即可!
Kevin
※ 引述《readygogo (哈)》之铭言:
: ※ 引述《merquise (大金至锋)》之铭言:
: : 其实美国学校满常涨学费的说...XD 随通膨调整 (在台湾当学生还满幸福)
: : 所以价格往上是可预期的, 跟 MBA 本身不见得关系有那么大啦
: : 我觉得这还是回到个人生涯短期和长期目标
: : 有了目标才知道需要欧美mba, 需要亚洲mba, 需要本土 mba, 或不需要 mba
: : 比方说我来念 MBA 前我想要进入北美高科技业工作
: : 但是我 pre mba 在某个欧洲机电类公司的台湾分公司工作
: : 没有不错的北美 mba 加持当跳板
: : 我要找到我现在实习工作的可能性非常非常低
: : 这情况下来北美花个5, 6M NTD 念 mba 就是一个相对合理的选择
: : (当然有没找到工作的风险)
: : 有了目标去再去比较各种替代方案, 价钱, CP值, 地点, 选校等会比较有结果
: : 我个人认为您心目中的 mba 和这些 program 对自己的定位有落差
: : mba program 比较像是适时推我们一把的双手
: : 如果我们对自己未来规划没到位
: : 再好的 mba 也不能保证我们什么
: : 他们有丰富的资源和平台, 但能够运用到多少基本上完全是靠个人努力和准备
: :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会希望学生要有生涯目标要有国际经验
: : 毕竟这些 program 设计是要帮助学生进入他们理想中的产业或提高收入
: : 学校拿出来PK的是就业率或是毕业后薪资
: : 所以他们选学生时也是尽量选对他们自己风险低的选择
: : 最后有关五大核心价值:
: : 1. 基本上同意, 不过顶尖学校的 faculty 素质应该还是值得现场上一下
: : 2. career: 两年很快就过了, 没有早点找出自己的方向很容易浪费掉两年
: : 对学校来说为了确保学生毕业时有高薪的理想工作才会希望你有方向
: : 3. 说实在有校友可以先找的话, 不会有人先跑去 Linkedin 到处寄 email 的
: : 就算上 linkedin 也是先从校友找起
: : 好的校友网络可以减轻很多networking的负担
: : 4. 我自己觉得 overseas trek / volunteer experience 是 b-school 的 bonus
: : 真的要做随时都可以做 (至少 volunteer 可以) 不用特别念 mba
: : 学校会希望有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的原因类似 2
: : 有好的国际经验工作较好找, 如果想要在国外就业雇主会也会比较有信心
: 感谢m大的建议以及经验
: 我本身也是在科技业
: 未来也跟m大一样希望在欧美能找到科技业的工作
: 希望目标是G社/A社
: 依照我目前的经历
: 实在很难搭上边
: 所以动了申请MBA的念头
: 同时也在多方尝试其他管道
: 非常赞同生涯规划的观念来思考这个问题
: 也希望多听听m大以及各位前辈意见
: 我们拉回来多聊一下五大核心价值以及one stop solution
: 在我本身的产业
: 提one stop solution给客户的作用有两个
: 1.给客户方便,多个愿望一次满足
: 2.总和的价钱不能比单独买的价格差太大
: (便利性总是可以谈一些premium)
: 那我们再用模组化/财务 的概念分别检视这五大价值
: 希望看看整个Value Chain怎么运作
: 1. Teaching/Learning
: 欧美顶尖学校两年学杂费估计要200W~250W
: 所以当这个价值被MOOC, Harvard推HBX 取代之后
: 价钱几乎空出来了,当然有很多无形价值 我们把他归在第五项Intangible Value
: 2. Career management
: 美国不清楚,但完整规划分析能力的生涯顾问公司收费大概在20~50W不等
: 3. Networking
: 每个学校主推的,也是找工作最重要的一环
: 我们用High End Social Club来做价值推估的话(功能类似)
: 是不是年费可以用50~100W/year (估计)
: life-long会员不知道怎么估计价值XD(可能也是为什么很多学校主打)
: LinkedIn/Meet-ups都是锁定这个开发出来的apps
: Premium accounts也要收费(多少待厘清)
: 4. Overseas trek/volunteer experiences
: m大也说是Bonus,我们算30~50W(机票钱等等)
: 5. Intangible assets
: 包含H1B的取得,同学的间患难相处,难得的国外经验,etc..
: 这个就是见仁见智了
: 我们用X来估计吧
: 所以取最大值250+50+200+50+X=550+X是原本MBA的价值
: 这样看来收个500~600万似乎很划算
: 在#1/#2/#3价值被网络部分取代的话
: 似乎决定性就是X这个值在每个人心目中值多少抠抠了
: 再加上我用Google Search看到的trend
: 走在申请的半路上
: 要做重大投资总是想很多阿
: 以上恳请指教
作者: merquise (大金至锋)   2014-08-06 11:36:00
推推~
作者: readygogo (哈)   2014-08-06 12:23:00
感谢分享~
作者: musiclife729 (爱情是缘是命是孤独)   2014-08-06 16:10:00
agree
作者: powen7 (when you believe)   2014-08-06 19:33:00
多谢凯文大的分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