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Google trend on B-School:Does MBA still worth the pri

楼主: readygogo (哈)   2014-08-06 00:55:17
※ 引述《merquise (大金至锋)》之铭言:
: ※ 引述《readygogo (哈)》之铭言:
: : 感谢回复
: : 其实当初没有特别想什么
: : 只是在找各个学校的差异
: : 还有一直在想有什么替代选项
: : 毕竟三四百万+两年不是小数字
: : 想要找出最经济效益的学校/方法
: : 感谢提供几篇文章让我思考
: : 有一篇有提到商学院有五大核心价值
: : 想趁这个机会跟大家讨论一下
: : 1. 教学
: : 2. career management
: : 但学校似乎也希望学生在进来之前就有明确方向
: : 3. Networking/ Alumni
: : 但除了去B-school, 现在有更多方式可以认识人,LinkedIn 可以补上这个功能?
: : 4.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 : 但也是每个学校希望你也已经有再来申请,
: : 但像,overseas trek/volunteer experience etc.
: : 像我本身就是希望借由MBA再加强这个部分
: : 5.有点忘了..之后想起来再补上
: : 总的来,以前网络不发达,资讯,人脉取得不易,MBA像one stop solution 包起来一次满足,
: : 但随着资讯流通,部分功能有取代的可能性,价格居然还往上,就感觉不对劲@@
: : 以上,恳请指教
: : 手机排版请见谅
: 其实美国学校满常涨学费的说...XD 随通膨调整 (在台湾当学生还满幸福)
: 所以价格往上是可预期的, 跟 MBA 本身不见得关系有那么大啦
: 我觉得这还是回到个人生涯短期和长期目标
: 有了目标才知道需要欧美mba, 需要亚洲mba, 需要本土 mba, 或不需要 mba
: 比方说我来念 MBA 前我想要进入北美高科技业工作
: 但是我 pre mba 在某个欧洲机电类公司的台湾分公司工作
: 没有不错的北美 mba 加持当跳板
: 我要找到我现在实习工作的可能性非常非常低
: 这情况下来北美花个5, 6M NTD 念 mba 就是一个相对合理的选择
: (当然有没找到工作的风险)
: 有了目标去再去比较各种替代方案, 价钱, CP值, 地点, 选校等会比较有结果
: 我个人认为您心目中的 mba 和这些 program 对自己的定位有落差
: mba program 比较像是适时推我们一把的双手
: 如果我们对自己未来规划没到位
: 再好的 mba 也不能保证我们什么
: 他们有丰富的资源和平台, 但能够运用到多少基本上完全是靠个人努力和准备
: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会希望学生要有生涯目标要有国际经验
: 毕竟这些 program 设计是要帮助学生进入他们理想中的产业或提高收入
: 学校拿出来PK的是就业率或是毕业后薪资
: 所以他们选学生时也是尽量选对他们自己风险低的选择
: 最后有关五大核心价值:
: 1. 基本上同意, 不过顶尖学校的 faculty 素质应该还是值得现场上一下
: 2. career: 两年很快就过了, 没有早点找出自己的方向很容易浪费掉两年
: 对学校来说为了确保学生毕业时有高薪的理想工作才会希望你有方向
: 3. 说实在有校友可以先找的话, 不会有人先跑去 Linkedin 到处寄 email 的
: 就算上 linkedin 也是先从校友找起
: 好的校友网络可以减轻很多networking的负担
: 4. 我自己觉得 overseas trek / volunteer experience 是 b-school 的 bonus
: 真的要做随时都可以做 (至少 volunteer 可以) 不用特别念 mba
: 学校会希望有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的原因类似 2
: 有好的国际经验工作较好找, 如果想要在国外就业雇主会也会比较有信心
感谢m大的建议以及经验
我本身也是在科技业
未来也跟m大一样希望在欧美能找到科技业的工作
希望目标是G社/A社
依照我目前的经历
实在很难搭上边
所以动了申请MBA的念头
同时也在多方尝试其他管道
非常赞同生涯规划的观念来思考这个问题
也希望多听听m大以及各位前辈意见
我们拉回来多聊一下五大核心价值以及one stop solution
在我本身的产业
提one stop solution给客户的作用有两个
1.给客户方便,多个愿望一次满足
2.总和的价钱不能比单独买的价格差太大
(便利性总是可以谈一些premium)
那我们再用模组化/财务 的概念分别检视这五大价值
希望看看整个Value Chain怎么运作
1. Teaching/Learning
欧美顶尖学校两年学杂费估计要200W~250W
所以当这个价值被MOOC, Harvard推HBX 取代之后
价钱几乎空出来了,当然有很多无形价值 我们把他归在第五项Intangible Value
2. Career management
美国不清楚,但完整规划分析能力的生涯顾问公司收费大概在20~50W不等
3. Networking
每个学校主推的,也是找工作最重要的一环
我们用High End Social Club来做价值推估的话(功能类似)
是不是年费可以用50~100W/year (估计)
life-long会员不知道怎么估计价值XD(可能也是为什么很多学校主打)
LinkedIn/Meet-ups都是锁定这个开发出来的apps
Premium accounts也要收费(多少待厘清)
4. Overseas trek/volunteer experiences
m大也说是Bonus,我们算30~50W(机票钱等等)
5. Intangible assets
包含H1B的取得,同学的间患难相处,难得的国外经验,etc..
这个就是见仁见智了
我们用X来估计吧
所以取最大值250+50+200+50+X=550+X是原本MBA的价值
这样看来收个500~600万似乎很划算
在#1/#2/#3价值被网络部分取代的话
似乎决定性就是X这个值在每个人心目中值多少抠抠了
再加上我用Google Search看到的trend
走在申请的半路上
要做重大投资总是想很多阿
以上恳请指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