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
了解了权贵世界及其与商学教育之间的微妙关系之后
之后就要来探讨招生逻辑这个“顶尖游戏”了
首先要了解商学院在追求什么
虽说教育单位属于非营利机构,打着“教育出最佳领导人”的使命
但各大商学院的营运目的仍是“股东权益最大化”,并且要永续经营
而这么多商学院,如何能有效提升营收呢
有许多方法,例如:向成功校友募款、提高媒体能见度与校名品牌、提升教学品质、学校的品牌行销,等
其中有一项直接了当的方法
就是透过“排名”(关于排名的风风雨雨,将于日后另辟主题讨论)
虽然三大排名(BloombergBusinessweek, U. S. News, Financial Times)的排名方法各有不同
但对申请人而言,有几项关键指标可以帮助学校拉高排名
而根据笔者多年咨商MBA前后生涯管理的经验发现
学校因为要对股东负责
因此必需采取必要的经营手段
其中每年的“招生”是兵家必争之地
而申请人也不是傻傻的"Be Yourself"就真的能进得去这个窄门
而是要能掌握商学院的招生游戏规则,进而在自身生涯之中取得win-win双赢
因此,笔者整合“迈向顶尖之路”作者的观点,提出要先"Be Successful Yourself",再"Be Yourself"。
贪官奸,清官要更奸
多年来笔者发现,各式招生逻辑,都与商学院的永续业务发展有高度关联性
甚至可以换言之,商学院被排名影响甚钜
排名里最重要的不外乎是几个数字:
GMAT平均分、TOEFL平均分、GPA平均分、平均年资
毕业三个月内就业率、毕业起薪
再来是看多元性、大学来自全球哪些名校、学生来自哪些知名企业、弱势族群比例,等
而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考试分数及毕业就业数字
因为绝大多数申请人都期盼毕业能早早就业,拿个好薪水
而平均考试分数越高,学校看起来越好(虽然不见得)
因此,要录取前十五名校
GMAT要破700,托福要104以上
而要进入M7殿堂
GMAT越接近750机会越大,托福则要接近甚至突破110
哈佛商学院明文规定,托福不到109,强烈不建议申请("strongly discourage")
尤其是托福
一方面学校普遍认为,如果连英文听说读写都有问题的话,不用说要找工作,连繁重课业都难以胜任。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