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第5卷》 无垢性品

楼主: bc030021 (daily)   2022-09-14 01:21:15
出处: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第5卷》 无垢性品第四
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经文:
“智光比丘!以何义故,说名真实修沙门行如旃陀罗?其旃陀罗每游行时,手执锡杖
不敢当路,若人逼近振锡令闻。于大众中心行谦下不敢轻慢,被呵责时,心无怨恨
未尝加报,骂辱鞭挞默然受之。何以故?自知下性不阶众流,以是因缘无瞋无报。
智光当知,出家菩萨亦复如是,剃除须发形同婴儿,执持应器依佗活命,身着袈裟如
被甲冑,杖锡而行如持鉾槊,执智慧剑破烦恼贼,修婴儿行饶益一切。是故一切三毒
利箭,不入真实沙门之身。出家菩萨以三观门修忍辱行,名真出家。
观诸众生是佛化身,观于自身为实愚夫;
观诸有情作尊贵想,观于自身为僮仆想;
又观众生作父母想,观自己身如男女想。
出家菩萨常作是观,或被打骂终不加报,善巧方便调伏其心。
....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智光比丘汝谛听,  出家菩萨所应作,
 无缘大慈摄众生,  犹如一子皆平等。
 发菩提心求正觉,  应作三种成佛法:
 心常住四无垢性,  当修十二头陀行,
 下心犹如旃陀罗。  四威仪中作是念:
 十方无量诸菩萨,  刹那刹那趣圣道,
 彼既修证我亦尔,  如何流转三界中?
 恒居生死无量苦,  我今是身住何界?
 六道轮回处何道?  胎卵湿化受何生?
 身口意业于何修?  所造罪中何者重?
 三性之心何心多?  如是微细观察已,
 大慈大悲恒相续,  大喜大舍为先心,
 为有缘者说妙法,  昼夜修心不暂停。
 如去顶石救头燃,  念三观门常不离:
 观诸有情是佛身,  唯我独处于凡类;
 一切众生等尊贵,  我为僮仆居卑贱;
 世间众生同父母,  我如男女行孝养。
 被佗打骂不瞋嫌,  勤修忍辱无怨嫉。
 四事供养心不著,  是则名为无垢性。
 三十七品菩提分,  及以如来果报身,
 如是殊胜无漏法,  四无垢性为根本。
 不放逸行常修习,  是名出家真佛子,
 菩提智种念念增,  无漏圣道皆成就,
 速得超于无量劫,  端坐华王法界中,
 福智二严皆圆满,  无边劫海利群生。
 由无垢性皆成就,  证获如来常住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