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apple03 (大海)
2021-01-16 05:26:28问:如何分辨自己或他人的“坚持”不是“执著”?
答:待人处世的过程中,坚持原则就像为人生设立目标、
定下方向,使自己不容易迷失。
然而所坚持的究竟是善的原则?还是伤人不利己的执著与偏见?
却和做人的基本道德相关喔。
如果所坚持的原则,是出于私利或只为了少数人,
或是贪图一时便利,不是为他人设身处地着想,
不接受建议和协调,也不愿意调整先前的看法,
便是执著与偏见。在佛法而言,称为“我执”。
最后可能对人造成伤害,
使得事情无法圆满成就,也可能因此结下恶缘。
我执,会把自己变成烦恼与冲突的制造者。
因为自我意识太强,过度坚持自己的性格与想法,无法运用弹性圆融待人,
表现在外的言行容易伤人。此外,对于自己过度在意和担心,
精神处于紧绷状态,无法放下、放松,不但自己受苦,周遭的人也痛苦,也是一种执著。
如果凡事由大处着想、尊重他人为先,做着对众生有益的事,
则是善的坚持。善的原则往往通于普世,不但自己接受,
其他人也能接受,而且不仅现在能被接受,过去与未来的人也都能接受。
至少在行事上做到不恼害众生,做到为人的最基本原则。
佛教基本戒律“五戒十善”,是佛教徒衡量生活行止的基础准则,
称为“人天善法”。“五戒”是不做杀、盗、淫、妄、酒,规范不应作的行为;
“十善”是五戒的扩大与加深,不仅要戒除作恶,还要积极行善。
遵循“五戒十善”,时时提醒自己用同理心、柔软语,
在心念上包容所有人和事,以慈悲待人,
以智慧处世,为他人的幸福而努力,偏见与执著自然减少,“我执”也会逐渐淡化消失。
最简单的作法是,当考量一件事情时,不存有自我中心、
不放进自己的利害得失,进一步还要考量是否有益于众生,
即使是“择善固执”,也是一种对善的坚持,就算执著,至少也是好的执著。
文:转载自《人生杂志》35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