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转文] 晁德莅、马氏兄弟和拉丁文

楼主: Chengheong (Hohlolang)   2015-03-10 00:46:41
※ [本文转录自 historia 看板 #1K_NWQPs ]
作者: wladimir (wladimir) 看板: historia
标题: [转文] 晁德莅、马氏兄弟和拉丁文
时间: Mon Mar 9 18:38:15 2015
http://whb.news365.com.cn/whxr/201502/t20150206_1657102.html
晁德莅、马氏兄弟和拉丁文
  刘津瑜
  附属于旧金山大学的利玛窦研究所是全球四大利玛窦研究机构之一(Ricci Institu
te,其余三个分别在澳门、台湾和巴黎),空间虽然不大,却藏有大量耶稣会在华活动的
原始资料。原版书中包括一套五卷本的拉丁文、中文双语《中国文学教程》(Cursus L
itteraturae Sinicae,1879-1883)。作者晁德莅神父 (Angelo Zottoli,1826-1902)
是一位精通中文的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这套教程从儒家经典到《圣谕广训》,再到八
股文的做法,所涵盖的内容之广、介绍之精要、翻译之简约与准确无不令人拍案。元杂
剧、小说、诗歌、散文、碑铭、官职、歇后语、历史名人、典故等等都有拉丁语介绍和
选篇翻译。从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Nubes repraesentant totum vestimentum,
flos repraesentat vultum)到“公人见钱,如蝇子见血”(Publicus homo videns
pecuniam sicut musca videns sanguinem),不一而足。此外,晁德莅还编纂了词典以
及拉丁语法书《辣丁文字》(Institutio Grammatica,1869)。《辣丁文字》卷末并附
西塞罗《论理诠释》(今译《论职责》)全篇的文言文译文。
  晁德莅既不是第一位把儒家经典和中国文学作品译成拉丁文的耶稣会士,也不是第
一个编纂词典和文法书的传教士。比如,罗明坚曾译《大学》,金尼阁曾于1626年将《
诗经》译成拉丁文,梵蒂冈图书馆藏有殷铎泽《中庸》译文的1669年广州刻本。1687年
在巴黎出版的中国经典拉丁译文集名为《中国哲学家孔夫子,或以拉丁语阐述的中国知
识》(Confucius sinarum philosophus,sive,Scientia sinensis latineexposita)
。孙璋的拉丁文《诗经》于1830年出版,对后世欧洲的《诗经》翻译影响显著。耶稣会
士对中国经典以及雅、俗文化的熟谙程度令人侧目。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用拉丁文理
解、阐释、传播中国语言文化。在拉丁文与中文互译、转译的过程中,译者在不断对比
两种语言中的表述和概念,并不断地在选取适当的对应词。这其实是一个中西古代文化
交汇与协商的过程。在他们的拉丁文译文中,不难看到西方古典作家行文的影子。
  就汉拉或拉汉字典而言,叶尊孝(1648-1704)《字汇腊丁略解(汉字西译)》的1
9世纪刻本和钞本至今仍存留多部。这本《字汇》也是拿破仑亲自过问的《汉字西译》汉
法拉词典的素材。拿破仑三世时代的《西语译汉入门》(巴黎,1869)为拉丁语、法语
、汉语对照,这本逾千页的词典不但包括字汇,另有大量附录,包括地名、帝王表、中
国音乐选曲的五线谱等,不啻为关于中国语言、文化、地理、音乐、历史、自然史等等
的百科全书。
  然而晁德莅和他们所不同的是,他影响了马相伯、马建忠兄弟,通过马氏兄弟长期
而丰富的文教活动间接地影响了近代中国的教育、语法发展等等。晁德莅1852年成为徐
汇公学(College Saint Ignace)校长。马相伯在徐汇公学读书期间,颇得晁德莅赏识
,后近半个世纪与之亦师亦友。1862年,马相伯正式加入耶稣会,在1867年的江南和直
隶耶稣会名录上名列第542位,利玛窦列首位。他接受过拉丁文的系统教育,深得西方修
辞之精髓,被认为是中国的西塞罗。马相伯在中国教育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位,下
面还会再谈。其弟马建忠亦颇有思想。1894年,马建忠向清廷递交奏折《拟设翻译书院
议》中,一再强调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重要性:“余生也晚,外患方兴,内讧洊至。东
南沦陷,考试无由。于汉文之外,乃肆意于辣丁文字,上及希腊,并英法语言。盖辣丁
乃欧洲语言文字之祖。不知辣丁文字,犹汉文之昧于小学,而字义未能尽通。故英法通
儒,日课辣丁古文词,转译为本国之文者,此也。”为了让中国人更加深知“外洋”,
“中国急宜创设翻译书院”,集教育、培训与翻译于一身。书院条目的第二条为“选长
于汉文,年近二十,而天姿绝人者,亦十余名。每日限时课读英法文字,上及辣丁希腊
语言。果能工课不辍,用志不纷,而又得循循善诱者为之指示。不过二年,洋文即可通
晓。然后肆力于翻译,收效必速。”此番建议深得梁启超共鸣,而梁本人也曾随马氏兄
弟学习拉丁语。
  《马氏文通》(1898)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经典文法著作。作者署为马建忠,但马
相伯至少是咨询的源泉之一。刘复在《中国文法通论》(1920)中曾经有言:“综计我
们中国人研究本国文法的历史,说话十分简单:就是马建忠按照拉丁文做了一部文通,
继起的人,十分之九是因袭马氏的成说,十分之一是参酌了英文,或日本人所做的支那
文典一流书,略略有些改革。”刘复在这里持批评态度,但马氏兄弟在所谓的“文法草
创期”(1898-1936)的影响也可见一斑。
  马相伯在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位传奇人物。1902年,蔡元培执意师从马相伯治拉丁语
,因为“拉丁文为欧洲各国语文之根本”。当年,24位青年学生和蔡元培在马相伯门下
学习拉丁语。据马相伯自述:“当时在我们徐家汇教会中的法国人,都在背后笑我们,
一位中国人如何得以学得好拉丁文?但是我却大胆地教他们读拉丁文最有名的文学作品
,最有名的演说家季宰六(Cicero)的演说。四个月后,经过考试,他们都居然写得出
来,说得出来(发音自然有些不确),从前笑话我们的外国人,也不能不钦佩我们的青
年学生的努力。”这个成功后来直接导致了震旦的创立,并且导致了马相伯《拉丁文通
》的诞生。
  1902年,马相伯创办震旦学院,任“总教习”。不难发现,马建忠关于设翻译书院
的理念在《震旦学院章程(一九○二年订)》中有所体现:“拉丁为读任何国文(指英
法德意)之阶梯,议定急就办法,限二年毕业,首年读拉丁文,次年读何国文,以能译
拉丁及任一国之种种文学书为度。”“除星期外,六百日共二千四百小时,首一千二百
小时为授拉丁文时刻,次一千二百小时,为授任一国文时刻。”在文学三类“正课”中
,其中一类为“古文dead language”如希腊、拉丁文文字(本学院先以拉丁为正课,能
旁及者乃兼习希腊)。
  马相伯的社会交友圈相当可观。1905年,马相伯创复旦公学,请了包括旧交严复在
内的二十八位名流担任校董,后来严复任复旦第二任校长。1905年的《复旦公学章程》
虽然对拉丁文的强调明显降低,但仍有要求。马相伯也曾应蔡元培之请,临时担任过北
大校长。此外,马相伯还参与了辅仁学社(辅仁大学前身)的筹建。辅仁大学拥有大量
希腊语和拉丁语藏书,后来尘封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图书馆内。上世纪末时,重新发现这
些藏书成为李永毅老师翻译、研究卡图路斯和其他古典作家的促因。台湾辅仁大学延续
了对希腊罗马语言文字的执著,目前每年暑假都举办“西洋古典暨中世纪文化学程”暑
期培训班,对各地(包括大陆)学生开放,师资来自台湾和美国。
  (作者为美国德堡大学古典学系教授)
作者: Pietro (☞金肃πετροσ)   2014-03-09 19:55:00
马相伯真的是传奇人物 以前读罗光总主教著的陆征祥传有提到此公 只知与陆公的关系良好 查过才知是还俗神父之后从政
作者: wladimir (wladimir)   2014-03-09 23:01:00
台湾辅仁大学该是台湾开展西洋古典研究和教学最好的大学
作者: Yenfu35 (廣平君)   2014-03-09 23:39:00
他弟弟马建忠也很传奇,是还俗修生、后来从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