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我的儿子是死刑犯》反映加害者家属多元

楼主: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20-08-15 17:33:58
《我的儿子是死刑犯》关注议题 反映加害者家属多元观点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731insight001/ 文|祁玲
你对死刑的看法是支持、反对或不知所措?纪录片《我的儿子是死刑犯》从加害者家属的
视角切入,反映台湾社会对此议题的态度,入围本届台北电影奖和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
由于题材敏感,导演李家骅在田调、拍摄期间屡遭挫折,筹资亦四处碰壁。虽有公部门补
助和相关单位小额赞助,最后他仍自掏腰包才完成。幸运的是,昔日盟友、佳映娱乐总经
理刘嘉明力挺,影片即将上映,两人皆期盼此议题能获得更多关注。
《我的儿子是死刑犯》有3个案例,分别是仍在服刑的A、已于去年初在台北看守所自缢的
陈昱安,以及在台北捷运车厢随机杀人、于4年前遭枪决的郑捷。之所以选择他们,是因
为3人的父母对死刑的态度各不相同。
李家骅说:“个案A的爸妈拚命想营救他;弑父的陈昱安,家人是受害者也是加害人家属
,所以他妈妈希望这件事情尽快结束;郑捷的父母则不知所措。这些家属的心态反映了台
湾社会对死刑的3种态度,因此想透过影片传达给观众。”
12年前,李家骅参与纪录片《岛国杀人纪事3》拍摄,影片涉及争议的苏建和案,原本支
持死刑的李家骅信念开始动摇。当时导演蔡崇隆给他的书单中,有一本作家张娟芬撰写的
《杀戮的艰难》,成为他拍摄《我》片的动机。
“这本书让我确认对死刑的看法:它其实不是可靠的制度。”李家骅认为,《杀戮的艰难
》是台湾人都应该要看的重要教材,碍于岛民阅读风气不盛,于是想拍摄这本书的影像版
,实际执行后才发现困难重重。除了影像与文字是全然不同的载体,敏感的题材更让他从
田调到拍摄都吃足苦头。
受访会引发家庭不和,或在公部门上班有所顾忌,常让李家骅拍不下去。
李家骅表示,最大的困难有二。首先,绝大多数接触过死刑犯的人,都不愿公开谈论。他
前后接触4、50个人,即使非常乐意在私底下表达想法,但绝对不能在镜头前受访,“有
一半以上的人拒绝我。”
理由很多:有些人只要一受访就会引发家庭不和; 有人因在公部门上班而有所忌,凡此
种种常让李家骅慨叹拍不下去。
所以片中很多段落都由律师讲述,因为他们同时会接触家属和当事人,加上表述能力相对
较好,了解案情的来龙去脉,“我不是故意挑律师,而是在拣选素材过程里,你只能找对
叙事最有利的。”
取得相关单位拍摄许可也是一大困难,公部门诸多限制让他耗费许多时间和精力,李家骅
说:“为了拍刑场画面,法务部帮不少忙,但过程中仍有重重阻碍。至于进看守所拍摄也
沟通很久,大概半年多、一年吧,结果要进去拍之前主管换人,等于一切要从头来过。”
最后透过管道达到目的,但对他的身心都是一大考验。
由于工作太辛苦,李家骅没有固定的工作班底,成员流动率颇高,不仅制片、执行制片常
换人,摄影师也都由朋友或前辈轮班,整个团队连同剪接师,前后有十来个人参与。因预
算有限,大家都只领出班费。
《我》片拍摄成本约新台币250万元,其中100万元由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补助,还有一个
不愿曝光、倡议废死的单位捐助20万元。除此之外,李家骅再也找不到资金,最后只好自
掏腰包。
他坦言:“试过很多管道,原本大家都说要给钱,可是因各种原因作罢。我也去国外提案
,可惜都没成。有些碍于国家政策,有的电视台说观众不喜欢,或因政策限制不能播,这
是为什么我一直觉得很挫折。”
李家骅考虑过以群众募资的方式筹钱,但跟几个非政府组织讨论后,认为群募都诉求同温
层的人,偏偏关心这个题材的人不会有钱,所以就放弃了。
《我》片发行商、佳映娱乐总经理刘嘉明对上述过程全然不知。李家骅解释,尽管也想寻
求刘嘉明协助,但双方几年前合作纪录片《梦想续航》,“一直超支,浪费刘嘉明太多钱
,所以才打消念头,怕他又赔钱。”
后来,李家骅额外获得国艺会50万元的发行补助,有了减轻负担的定心丸,他才敢开口请
求刘嘉明支援发行工作。所幸戏院业者反映热烈,已经排定近期于全台14家戏院上映。
刘嘉明坦言,死刑议题很冷僻,不可能像纪录片《看见台湾》掀起热潮。
经刘嘉明评估,发行费用约需新台币100万元。由于国艺会已补助一半,佳映娱乐打算再
投入50万元。若《我》片票房收入可达100万元,就不会赔了。
刘嘉明坦言,死刑议题很冷僻,不可能像纪录片《看见台湾》那样全台掀起热潮。身为发
行商,他的目标是让更多人看见《我》片,“不是我们不想赚钱,而是这种情况下,只要
发行端量入为出,相对而言比较没问题。”
根据刘嘉明的经验,议题性电影只要找对观众和通路,收入就能细水长流。他举例:“一
般人不会注意到教育公播市场,可是对发行商而言,这是最稳定的一块。除非国家解散,
不然每年教育部还是会编列预算,让各级学校购买优质的教材。”
以《梦想续航》为例,差不多五年可以回本,因为它在某块市场具备长期的价值和收入,
发行商必须要能精准掌握。否则,像《我》片或《梦想续航》这类型的影片,若单单从传
统发行的角度来看,都不具备可回本的条件。
能否回本,决定导演拍摄下一部作品的续航力。因此刘嘉明语重心长说:“我希望每位导
演都要对预算有责任感,这非常非常重要,否则这么多人花心力拍了一部片,却只有one
shot(一次机会),那就可惜了。”
https://youtu.be/yM6xqZam7V4
作者: Lailungsheng (原来我是萧远山...)   2020-08-15 18:30:00
加害者保护协会?被害者践踏协会?
作者: bluedolphin ( GENAU)   2020-08-15 19:01:00
如果拍片不是以单方面的诉求理念为目标 群募没有不可可是如果群募却拍出单方面的理念 真的只能找同温层那的确不如不要群募然后岛民是啥w 虽然的确是在岛上生活的人民没错另外不愿公开受访 使受访者无法辨识的采访方式也可以虽然可信度会不如公开受访 但是也是一种解决方式至于说个人观感 如果这部纪录片目标是提倡废死或相反的提倡反废死 我都不会觉得值得看就是了如果能持平的以两边为论述 至少值得看过自己思考自己究竟想支持哪个理念
作者: rebuildModel (重新建构)   2020-08-15 22:19:00
快点杀光就对了,浪费粮食,垃圾死刑犯
作者: bilice   2020-08-15 23:58:00
中共网友说废死只对资产阶级有利。废死后有钱人可任意犯罪中共有学者访问很多死刑犯。结论是死刑是唯一能吓阻犯罪的采访最多的死刑犯家属意见是亲人穷凶极恶,死了对家属解脱以前看过科教片,忘了节目名称叫啥。好几年前看的。目前废死总是以少数特例想强行修法。声音大只是主流不发声
作者: wucn (noname)   2020-08-16 10:12:00
嘘传教士 支持或反对死刑还需要考虑加害者家属的心情?
作者: bluedolphin ( GENAU)   2020-08-16 22:18:00
中共的采访 家属意见敢跟中共意见不一样?废死只对资产阶级有利只是想把话题跟阶级做连结而已
作者: bilice   2020-08-16 23:09:00
记得以前还看过美国节目采访犯人。犯人说他杀一人才判18年所以杀了一个不介意在杀几个。他被关九年假释出狱。不后悔。只怕死刑。现在美国2020年又恢复执行死刑了。人性只怕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